软件交易标准化“破题”

软交所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胡才勇说:“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下称‘软交所’)成立于2011年5月6日,我们将‘让软件交易更容易’作为企业愿景,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标准化,更能体现软交所价值的突破性思路。”

对于这位软交所的老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一次会上脱口而出这样的评价:“胡总是标准化的专家,战略型的。”这次会正和软交所做的了不起的事有关。

什么事呢?

胡才勇带领软交所做了一件“更能体现软交所价值的突破性”的事,激起了软件交易市场一江春水——

他们发布了软件交易标准体系,召开了“软件和信息服务采购、交付规范”评审会,并邀请倪光南院士为专家组组长,在这次会上主持评审。

零的突破——在这次会上,除了倪光南院士对胡才勇脱口而出的评价以外,更有专家如此表态。

“据我了解,目前,我国尚未有其他相关机构及单位发布相关标准,软交所制定的软件交易标准体系和有关标准是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中开创性的标准化探索,填补了空白。”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高林说。

“助益”企业标准化

这是软交所“软件和信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的需要——胡才勇表示。

“软件和信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是什么?2012年初,为了建立完善了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全要素体系,符合我市软件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健全贯穿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全过程的服务体系,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建设一个全国性权威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的电子化市场,由软交所承担的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专项“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通过工信部专家组的验收。

这是国家专项,也是软交所核心业务。据介绍,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最终形成1个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门户、9个子平台、4个业务支撑系统、5大基础数据库。其中淘服务子平台,中关村软件园负责云应用服务交易的交易内容建设,ITSS负责信息技术服务交易的交易内容建设。软交所联合ITSS进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广市场应用《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市场推广保持并加大原有的线下及互联 模式,新增移动互联 方式进行推广及应用,利用O2O模式实现线上线下精准渠道对接和交易撮平台正式上线运营,能够提供预期的在线服务能力。并在建设很容易商城、淘服务实现软件产品、服务、人才累计集聚3144单品以上。企业黄页累计达到20007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信息。软渠道为1005个用户企业提供撮合支撑,为软件厂商、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和渠道商达成353次以上线上对接,并促成商业合作。淘软件累计汇集22210款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产品,并发布相应的产品评测和资讯。2014年通过打造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已完成交易总额21亿元。

这是国内首项,也是软交所业务创新板块。为了使平台有效运转,打造软交所的公信力,必须要有一套规范制度来支撑体系。“因为平台建设和运营的需要使软件交易有关标准应运而生。”胡才勇说。

标准支撑平台,平台支撑企业。

这套基于平台业务制定的标准体系,是软交所企业标准化的重大创新;这种标准创新,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优胜动力;这个助益企业标准化的动作,来得恰是时候,踩准了我国深化标准化改革的鼓点——此前的3月30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要求落实3月26日国务院刚刚发布《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进一步放开搞活企业标准,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企业标准化的春天到了!

“我们现在做的是企业标准,随着实践、应用,被大家逐渐认可的时候,就会有更多人采纳这个标准,必然会对行业有更大作用,有助于北京乃至全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生态链的完善。”胡才勇说。

是的,闻着春讯,在软件交易领域,标准化的春雷已响起,尽管还只是企业层面的“破题”,但,行业已经萌动!

“增益”行业发展质量

买软件不懂软件怎么办?

卖软件遭遇漫天喊价怎么办?

软件交易中正版盗版充斥怎么办?

……

这些问题,像一扇扇门障,立在当前软件交易市场中。

市场需要规范,交易行为需要规范,供需双方对接需要规范。

作为行业里独具优势的公共服务企业,胡才勇的企业标准化创新,无疑是打开一扇扇问题之门的钥匙。

在这次评审会上,专家组对软交所标准形成的评审意见中,给了如下定论——可对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在行业中进行推广应用。

“我们这次讨论通过的是1套软交所标准体系和其中8个标准,8个标准包括2个指导意见——《软件和信息服务采购规范 第1部分:制定指南》和《软件和信息服务交付规范 第1部分:制定指南》,6个信息服务的具体标准,采购及交付的规范,今天只是开个头,相信在信息服务有关交易的标准领域,可以开创新的局面。”倪光南表示。

胡才勇说,我们要解决行业中软件交易的信息离散问题。

“比如说传统的商品,如果要买衣服,那我一到商场里面去,二层卖女装、三层卖男装等等,就很清楚,买东西的时候至少很快找得到需要的东西;但是软件的市场,就是买方找不到卖家,卖方也找不到买家在哪里,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情。”

软交所可以解决!

参照软交所软件交易标准,很容易找到符合要求的备选产品,让软件交易更容易。

“软交所其实是要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而不是去解决个性的问题。不是买卖几个产品,而是解决一个种类,一个渠道,依据软交所公信力为整个行业提供服务。”这是胡才勇的思路。

这,无疑是促进产业嬗变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胡才勇说,我们要解决行业中软件交易的产品描述问题。

“软件交易的技术门槛太高,因为软件是个技术活,以往各方对同一产品的描述语言不统一,标准不统一,大家描述不一样,各说各话,比较乱,导致采购软件时对产品很难有标可循,交付的时候也很难,有分歧。”

标准化可以解决!

参照软交所软件交易标准,很容易按照统一的方******来规范产品参数描述,让软件交易更容易。

“比如你的专业我们不懂,不懂就是不懂,但是有个方******可以帮助把需求描述出来、把产品描述出来。此前,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过程中,对交易产品的描述始终是从乙方也就是卖方角度出发,买卖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语言,而这次软交所制定的有关采购及交付标准是完全站在买方也就是甲方立场上,没有专业知识、不懂软件的甲方可以按照统一的方******,规范地描述自己的需求,乙方则可以更有效地应对甲方的交易需求。”这是胡才勇的思路。

这,无疑是促进产业嬗变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采购规范了。他说:“比如一个企业采购OA系统,首先我们帮助企业提出需求来,就是怎么样把它的需求可以通过规范化来改。我们软交所最终做这个采购标准一定会细化到什么程度?像OA产品采购,这个时候,要针对OA基本上会有哪些功能,使用的范围有多大,有多少人用,在什么流程里面用,这样细化OA采购参数,甚至更细,那么,这个企业根据这个标准,分门别类给了这些参数以后,可能一下就列出来适合需求的OA有50多种,这个价格50万、75万、80万等等都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根据产品信息更容易完成交易。”

交付也规范了。他说:“交付标准,我们会教给用户怎么样去验收你买到的软件或者怎么样进行过程的管理。这里面我们主要是注重标准的规范化,你交付的时候验收要有几个步骤。比如说你这个产品的性能和功能可以进行专业的测试,比如聘请专业机构进行,或者如果你需要一个经理,你可以去聘请经理,但是至少可以清楚地告诉用户,你验收一个软件产品的时候,可以明确怎么样进行验收,需要做哪几个规定的动作。”

价格标准体系我们也会做。他说:“我们还要解决行业中软件交易的价格定价问题。”

姜广智,北京市经信委软件处处长,他在专家评审会上对软交所标准体系作了这样更通俗解读:“不是价格,主要是计算价格的方法。”运维服务价格从哪几个方面去衡量?大数据价值从哪几个角度去衡量?等等。每一类大致给一个估算的方式,比如说你做这么大的系统,你的运维大致需要什么范围,几个人员,具体根据人员多少钱,根据当地的价格去运算,并不是直接给你一个价格。

有没有全球性的借鉴呢?为此,高林分享了一个国际标准化故事——“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在国际上通行试用的软件交易过程中的有关国际标准,像云计算的标准,我们以前就提出来云计算其实就是一个IT服务,它的定价怎么做?能不能做标准?我们在中美交流的时候,刚开始他们不理解,他们从国外的思维方式,认为价格的事不应该用标准来说,这是市场的,他就不觉得价格应该定标准,后来我们解释,为什么要做?要做的不是一个定价,要做相当于定额的标准,我不是给你定价,我是给你一个核算的方式,他们理解了以后,觉得很好,说确实需要。”

“我们在2013年发布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这是从软件开发的角度做了一个北京市地标,经信委投资的项目会用这个标准,东城和朝阳也已经采用这个标准。我们现在有云服务、大数据,这些领域里面我们同时会做采购和交付标准,也会做价格标准。因为这个东西是特殊的存在,怎么样去判断价格?如果我们没法准确地说出它的价格来,至少找出一种方******,怎么去定义发生这个价格。”胡才勇说。

他说:“我们还要解决行业中软件交易的安全放心问题。”

透明,才能放心!

软交所的主要使命就是建设阳光透明的软件交易市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

要创新合同交易模式!

要提供标准合同文本!

要补充标准加进合同!

今后交付标准会附在合同里面——软交所的软件交易标准化完善了合同规则。

胡才勇说:“比如说我是买家的话,乙方说符合条件,把这个货交给我了,这时候我来验货,我就按照交付标准来验货,把交付标准作为合同的附件。”

这些标准化举措,实现了软件交易流程关键节点控制,打开了软件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思路;这些促进产业发展的突破和创新,体现了软交所领衔全局的行业价值。

但,胡才勇的眼光显然不止于此——

“是这样的,像政务大厅,其实我可以很好地把它标准化。这个标准化完成后,企业要的是什么,有准确的需求描述。最终会引领做政务大厅的软件企业,根据这个需求来做模块化。就相当于你要什么东西,我就给你加几块模块,或者我开通你的服务就行了。”

“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讲,我们是从甲方的角度来做这些标准,逐步细化以后,如果把标准做出来以后,就影响到软件企业,就按照这个范本来开发就行了。”

胡才勇的想法颇具战略思维。

在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今天,软件交易市场“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软交所的企业标准化创新,规则构建上的突破性贡献,对行业标准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补益”标准化改革

“市场有卖马的,我们就先制定一个卖马的标准,有卖驴的,于是再制定了一个卖驴的标准,结果后来市场上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出来一个骡,我们又出了一个骡的标准。”谈到企业标准化,有专家自嘲讲了句粗话。

但话粗理不粗。

正如胡才勇所言,这就是企业标准的优势——“在市场实践中,发现标准缺口和需求,然后根据需求制定标准,制定好了就实施,就在企业行为中执行,就能在市场上发挥作用。”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标准化部门,也是一个核心部门来负责推进,我们不用干嘛费劲去做它?!”胡才勇反问。

高林打了个比喻:“企业标准,就是地上长的。”

是的,地上长的,能不接地气吗?

企业标准化,不失为让标准化落地的一种好办法。

对此,倪光南院士的观点也是,“通过市场和企业的标准,可以帮助解决现在标准不落地的问题,结合起来会更好。”

现在有一个共识,标准化改革,重点要向标准应用转变,就是让标准落地。

倪光南院士表示,“现在一些重要的标准国家出,但是可能我们很多情况下,我们希望通过市场,通过企业靠市场本身来活动。”

可见,企业标准化,是增强标准生命力的内生驱动,是增强标准化改革活性的重要因子。

上迎政策,下合地气,软件交易标准化——胡才勇做的这件突破性的事,在标准化改革的春天里,给我们带来了春风扑面的惊喜;而给我们惊喜的,还有他的开放性!

合作共赢,发展变化,这也是标准化改革的题中之义。

xg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4月1日
下一篇 2015年4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