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依托该旅自主研制的一套数字化训练设备,相距数十公里的两个发射营官兵正在展开“导弹攻防战”。他们在测试发射流程中互为对手、互设险情,不断砥砺复杂困难条件下的战斗发射能力。
是没有 奖经验吗?不是!那年,该旅整建制换装某新型导弹,为实现“无装备能训练、有装备能打仗”,他们抽调旅高级工程师、高级士官组成科研团队,接连研制出“模拟训练装备”“仿真训练系统”,官兵不动实弹、不出营门即可组织操作训练、培养导弹 手。两项科研成果均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既如此,这套更加先进的数字化训练设备,缘何没有 奖呢?该旅旅长殷进保解释说,这源于旅队官兵推动实战化训练往深处走、向实里落的不懈追求。
近年来,随着全军实战化训练不断向纵深推进,该旅官兵清醒认识到,未来战场不可能风平浪静,发射训练简单地走流程,既缺乏针对性、对抗性,也难以练强官兵的应急应变能力。为此,该旅依托技术室,历时1年多,先后设计零件百余个、安装信 采集点千余个、编写软件代码数十万行,终于在2016年秋成功研制出一套数字化训练设备。
成果新鲜出炉后,不少参与研制的技术室工程师、机关业务部门,纷纷建议申 奖项。然而,当 奖材料送到旅主要领导案头,却遭到婉言拒绝:实战化训练不同于一般的操作训练,这套设备是否稳定、有无改进空间、能否促进战斗力生成,都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
“展开全流程测试发射!”就在交谈之际,随着现场指挥长、发射一营营长郑振华一声令下,新一轮对抗演练再次在地下“龙宫”深处打响。只见官兵依托数字化训练设备接连完成缩时减员操作、全防护下操作等多个训练课目,始终保持着“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昂状态。
如今“果子”成熟了,为何还不考虑 奖呢?眼睛紧盯着官兵操作的殷进保说:“创新,不能急于上树摘青果,我们还想把它的作用再提升一个档次;再说,只要能真正服务于战斗力建设,是否 奖倒无关紧要。”
采访手记
且做不顾兔的逐鹿者
■邓东睿
“逐鹿者不顾兔。”《淮南子·说林训》中这句话,常用来比喻紧盯目标、全力以赴的人,根本没工夫去三心二意、左顾右盼。
然而,当前一些单位在实践中却往往是“工作未动、材料先行”:有的把纸上说的当成现在做的、把现在做的吹得天花乱坠;有的把想法当作现实、把思路写成业绩……说到底,这都是谋战抓建的准星发生了偏移,是单位领导的政绩观出了问题。
所谓逐鹿者不顾兔,放在新时代备战打仗的维度中来看,这鹿,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胜战能力;这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材料政绩。如何取之,关键在于内心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