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大鼓,敲动了谁的心弦?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党的二十大 告指出,全面建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 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长芦街道是全市乃至全省的非遗文化“富矿”。目前,街道共有留左吹打乐、湾北小马灯、达摩传说、方巷人走北、长芦板鸭、长芦龙灯、黄天荡的传说这7个省、市级非遗项目,还有17个区级非遗项目。

长芦街道不断擦亮“非遗”名片,让“文化水乡”焕发独特魅力,以文化自信带动民生福祉和经济 会快速发展。

工厂变文化基地

“非遗”大多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式微消散,怎么让非遗文化得到更多年轻人认可,并传承下来呢?街道以“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的建设探出了一些经验。

长芦街道依江带河,拥有18公里的长江岸线,滁河穿街道而过并汇入长江,由于历史原因,这里曾是化工企业的集中区。2020年4月,街道启动沿江化工产业专项整治和转型升级行动,位于马汊河长江入江口附近的三家小型化工企业全部拆除。

“这三家企业能耗高、污染重,且位于长江1公里范围内,必须要关停拆除,才能更好保护这一江清水。”当时,拆除工作接近尾声,但拆除后的地块如何进行建设,成了街道的大难事。

“街道非遗文化浓厚,可是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进行展示和交流,眼下有了这块空地,不正是建设非遗文化基地的好时机嘛!”

大家的想法一拍即合,2020年9月,“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的建设启动了。因地制宜,旧物利用,仅用了1个月,占地超4000平方米的长芦街道“留左大鼓”非遗文化基地就落成启用。

走进基地,一面面“留左大鼓”整齐排放着,除了办公区、文化展示区之外,基地还有形象舞台、休闲广场和观众席。

“平时‘留左大鼓’和‘小马灯’团队可以过来训练,附近居民也可以进来体验非遗文化,或者闲来散步聊天,有重大活动的时候这里还可以承办演出。”基地负责人说。

“一个大鼓、三面大锣,二鼓2人敲,三鼓是16人,还有梅花锣、光钹……”今年50多岁的曾胜利是“留左吹打乐”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谈起基地建设他十分兴奋,“街道‘留左吹打乐’团体都是当地农民自发形成的,以前是哪里空旷就去哪里训练,非常不固定。现在有了基地之后,大家手机上喊一声‘老地方’,就不约而同跑去基地了,非常方便,大家的积极性都高了很多。”

据街道介绍,多功能的文化基地串起了非遗文化和居民生活,通过表演的形式,非遗文化走进了更多百姓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扬。去年,街道以此经验为契机,完成了非遗文化广场的构思和规划建设,继续激发群众对于非遗文化的认可和参与。

学生变小小队员

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街道的“硬件”基础已经有了,“软件”宣传也要立即跟上。

每年元宵节,热闹的“方巷人走北”活动就在方巷开始,人们高举旌旗、手提灯笼、敲锣打鼓,上演一个家族传承了五百多年的传统仪式,也在锣鼓喧天中辞旧迎新,送去新年平安顺利的美好祝福。

今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长芦街道正式开启“非遗民俗文化周”活动,希望以“文化周”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长芦街道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首届文化周选在元宵节当天启幕,我们邀请老艺术家和玉带的小学生们,带来了精彩的非遗文化表演,还用直播的方式传递给远方的亲友,这既是创意过节,又是在记录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长芦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当天的表演团队中,有一群稚嫩的脸庞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玉带实验学校的少儿非遗团队。“从2018年开始,街道就与玉带实验学校达成合作,邀请专业的非遗项目表演老师,定期开展非遗教学,让非遗文化在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中产生影响。”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有从娃娃抓起的创新手段,还有利用 络小游戏的创新形式,让非遗文化知识为人熟知。“方巷人走北贺新春”就是今年刚上线的打卡小游戏,“我只要扫码进去,动动手指,就可以了解什么是‘留左吹打乐’,什么是‘湾北小马灯’,还能看到‘长芦龙灯’长什么样,能听到‘达摩传说’的内容,这些‘云’打卡结束后还能领取福袋。”远在异乡的长芦百姓,也在小游戏中回忆起了家乡的味道。

非遗项目形式各异,针对手艺人的传承,街道也有新办法。2014年,长芦板鸭、盐水鸭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在多年经营过程中,找工厂、扩销路、提升影响力,都是传承人胡传荣的困扰。街道得知胡传荣的困难后,主动上门对接,一一解决,让他能够安安心心做好手艺传承。

“街道帮助我们找合适的工厂,协助我们进行补贴申 ,还经常指导我们参加各种比赛,更好地打响知名度。”长芦板鸭项目传承人胡传荣说。

文化水乡变美丽新城

文化活动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明生活,富足的精神世界铸就了长芦百姓坚韧通达的优良品性,让大家在这里敢闯敢拼,为经济 会发展、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

走进长芦街道,江北大道以西企业地块、现代服务产业园、国际企业研发6A大楼等载体耸立,今年新增注册的330家企业正在这里书写新的创业故事,当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会经济效益也有所体现,接下来,还有10个签约项目将陆续落地街道,其中包括7个亿元以上项目。

发展好不好,还要看老百姓感受深不深。

一年前,在陆营 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工作人员邀请辖区内的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探讨大家生活工作上的真实情况和切实建议。

“小区绿化太少,一到秋冬就是光秃秃的树干不好看,可不可以多布置一些绿化?”

“老年人没有地方散步健身,是不是应该要就近建一个广场,让大家平时可以一起聊聊天,溜溜娃。”

……

一年后的现在,再去陆营 区。碧绿的草地、幽静的休闲长廊、完善的健身设施,方巷小区提档升级已接近尾声,原本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摇身”变为花园式文化活动广场, 区居民又多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如今,这样“有事好商量”的面对面协商议事交流活动,已经从陆营 区走向了长芦街道各 区(村)。今年4月,就有11个议题,在全街道各个板块被拿出来商议,为顶层设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基层治理、满足群众各方面需求等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

“ 会治理,重在共建共治共享,要充分调动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除了有“有事好商量”这样基层干部与群众参与的“小课堂”,街道还设立了群众之间相互参与的“李老讲堂”“老谢调解工作室”“邻帮邻”等村民自治平台。其中“老谢调解工作室”已经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优秀经验,大家在“老谢”的调解中互相理解、相互帮扶,共同爱护自己的家园。

以问题为导向,长芦街道坚持每年度确立一个主题,以解决主线问题为基础,促进各项事务进步。今年,街道的主题是“基层治理创新年”,进入第四季度,街道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目前,择优下沉到46个 格的140名机关人员,已经完成了逐户走访巡查,在问需于民的过程中,解决一般环境、市容等问题以及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共百余件,切切实实落实了“小 格”托起“大民生”的美好愿景。

人文积淀、水清花香,眼前这片广阔的热土滋养诸多非遗文化成长壮大,而非遗文化也赋予了这片土地更多 会发展的坚实力量。站在新起点上,一个“宝贵文化-幸福生活-经济向上”的良性循环,正在人杰地灵的长芦街道继续着。

发布:金东旭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