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侵权诉讼虽繁,有奇招!

白话说版权,维权纯干货。

看一期增广见闻,看十期处乱不惊,
我是版权君。

案情

2010年,A公司取得快期软件著作权。

2013年,B公司成立并经营与A公司相同的业务,向期货公司提供期货交易软件服务。后取得飞迅软件著作权。

另,金某、罗某、周某曾在A公司工作并参与快期软件的开发。后三人又分别入职B公司并参与了飞迅软件的开发。

原告A公司:上海信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被告B公司:上海磐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起诉

A公司认为B公司的飞迅软件系复制其快期软件而来,侵犯了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B公司:

1.停止侵害,销毁侵权复制品及宣传广告制品,并删除 站上侵权复制品;

2.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3.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共计54万余元


案由:侵害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2015)沪知民终字第642

判决

一审判决:

认定B公司侵犯了A公司计算机软件的复制权、发行权。判决B公司

1、停止侵权;

2、赔偿A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8万元;

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版权君解析

软件侵权原告思路

一.最直观:借助软件名称、署名信息。这类案件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被告提供含有原告署名的侵权软件的 络下载服务或销售服务。

(2)被告为自身经营目的使用软件,并未对外提供。

(3)从行政执法的角度先切入。如行政机关在现场检查中查实的软件信息确定被告的行为构成侵权。

二.最可靠:代码比对

三.最出奇的处理思路:软件缺陷比对

通常不同设计者开发出存在完全相同缺陷的软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此类证据对证明侵权认定非常有利。

四.需谨慎:软件运行界面比对

软件界面与代码之间本身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仅凭运行界面的相似来举证侵权成立通常较为牵强。

综上:民事侵权的优势证据原则在计算机软件民事侵权案件中同样适用,源代码比对固然是最靠谱的认定侵权的方式,但当被告拒绝提供源代码将使软件著作权保护陷入僵局。此时、署名、软件运行信息比对、缺陷比对等证据对侵权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本案庭审重点在于对一审法院委托上海上信计算机司法鉴定所就B公司的飞迅软件与A公司的快期软件的相似性进行鉴定的鉴定结论展开辩论。 有别于传统鉴定意见,这份鉴定结论仅仅给出了涉案两套软件各项文件比对结果,并未对相似程度最终定性。比对结果为,在飞迅软件的685个文件中,共有相同文件数30个,匹配文件数41个。

具体为:

(1)cur文件6个,其中相同文件6个且MD5码均相同;

(2)wav文件23个,其中相同文件12个且MD5码均相同;ico文件4个,无相同文件;

(3)bmp文件52个,其中相同文件11个且MD5码均相同;

(4)jpg文件18个,其中相同文件1个且MD5码相同

接下来,原、被告即针对上述相同部分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论述,最终法官逐一抽丝剥茧结合软件侵权认定规则形成判决。

法院最终判定:

(1)6个cur文件属第三方在先软件应在侵权范围内予以排除。

(2)12个wav文件因涉案两款软件的失败6.wav文件完全相同,B公司系复制了A公司快期软件相关文件,属于侵权文件。

(3)11个bmp文件其中3个bmp文件应在侵权范围内予以排除。其余8个bmp文件属于侵权文件。

(4)1个JPG文件B公司未就完全相同给予合理解释属于侵权文件。

二、其中B公司主张的一个观点有很有启发意义。

B公司称程序员就同一编程语言会形成习惯性表达,作为涉案两软件部分相同文件的合理解释。但法院认为虽周某、罗某虽均参与了涉案两软件的编制工作,但是并无证据表明上述相同部分对应文件是由其二人编写的。最终未予采纳。

三、赔偿金额

B公司在其 站上提供软件测试版下载安装,是对其软件的宣传推销属获利行,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综合考虑A、B公司软件的类型、价格、经营状况、侵权行为的性质、情节、期间、B公司主观过错,同时考虑软件侵权的比例不高,以及A公司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等因素酌情确定。


计算机软件侵权的判断规则

加或不加我都在这里。。。

免费提供微信上的版权法律咨询

参考文献:中国裁判文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7月1日
下一篇 2019年7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