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检察新闻
“‘非羁押人员综合监管平台’运行后,有效解决了以往监管难的问题,我们只需点点手机,就可以查看被监管人员(指被采取非羁押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实时定位和行动轨迹,并可以随时进行虹膜抽查,实现了对非羁押人员‘全时段、全方位’智能监管。”
6月7日15时30分,湖北省荆门市公安局东宝分局民警徐路,通过“非羁押人员综合监管平台”向非羁押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发出了抽查通知。5分钟后,徐路便在平台上看到了李某某传送过来的实时动态。“在后疫情时代,这个平台能够从根本上破解许多监管难题,解放了大量人力物力,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提到这个监管平台,徐路赞不绝口。
司法实践中,对非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有效监管是一个难题,不同程度存在监管对象易脱管、监管方式较单一、监管人手不足等难题。2022年1月,为落实宽严相济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有效破解非羁押人员监管难题,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检察院联合正义 开发了“非羁押综合监管平台”(下称“监管平台”)。该监管平台只需要监管对象在手机上安装APP,完成相关信息录入后,便可实现智能、精准、协同管理。 4月启用以来,共录入并有效监管非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157人,无一人脱管失控。同时,监管平台助力该院进一步降低了诉前羁押率,截止目前,该地区不捕率为44%,同比去年全年上升22.45个百分点;诉前羁押率为20.9%,同比去年全年下降2.32个百分点。
化解监管对象脱管风险:
虹膜抽查等技术
布下“天罗地 ”
5月25日,高波在监管平台上收到了警 和短信提示,发现取保候审的李某某超出了活动区域。于是,他马上在系统上察看了此人的所在位置和活动轨迹,并对李某某发出了虹膜检测的通知,要求李某某在半小时内录制视频上传。
“如果没有虹膜抽检系统,部分监管对象可能会‘钻空子’,采取找人代签或提前录制好视频等方式逃避监管。”高波介绍,“录制视频时,该院研发的监管平台会进行人脸检测、虹膜验证,若验证不通过则会触发告警,这样就能有效防止被监管人将监管系统弃而不用或他人代用,进一步降低了脱管、代签风险,确保被监管人员的异常行为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据了解,目前平台已自动发出异常行为预警18次,监管人员共随机发起抽查110次,绝大多数非羁押人员均能完成按时打卡和虹膜检测任务。
除了虹膜抽查技术,监管平台以可视系统为依托,自动巡检、精准定位、多样化警告等“可视化”功能,助力监管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东宝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姚荣介绍,该平台通过GPS、基站、WIFI、北斗等多种定位方式,实现楼宇级定位,实时采集非羁押人员的位置并记录轨迹,做到监管期间全程留痕。同时,系统实现了被监管人员轨迹回溯,监管人员可随时通过电脑端或手机APP端查看被监管人历史活动轨迹。
据了解,当被监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超出刑诉法规定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所要求的活动范围、进入限制区域、或未按要求打卡等违规情况时,系统可通过软件消息、短信等方式第一时间将告警信息推送至执行民警和检察官手机,有保证人担保的保证人也将同时收到告警信息,确保被监管人员的异常行为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破解监管方式单一难题:
六大功能
炼就“火眼金睛”
据了解,该平台可通过不同的预警颜色进行分级智能监管。平台根据非羁押人员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的签到打卡、抽查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违反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严重程度等进行研判评估,根据计分规则自动加分、减分,生成量化表现得分,并按照所处分值范围呈现不同预警颜色监管码,便于监管人员对非羁押人员的现实表现做到一目了然。
“监管平台的外出审批功能帮了我大忙,解了我外出谈业务的后顾之忧!”王某某是第一批使用该平台的非羁押人员,作为一名私营业主,他经常需要出差外地洽谈业务,监管平台为他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系统有外出审批功能,我只需要在手机上提出请假申请,很快就会得到回复,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来回跑路、签字盖章了。”
据介绍,该系统具有双向沟通功能,监管人员与监管对象不仅可以进行在线交流,向其发送预警短信、 到短信等内容。如遇监管对象有外出需求,也可通过系统向监管人员提交请假申请,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也使监管更人性化,体现了司法温度。
缓解监管人手不足压力:
检警协作
打造“三头六臂”
“此前,为了保障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对于无法实现本地监管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一般会 请逮捕。这样不仅占用司法资源,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回归 会。”该院第一检察部负责人邓纯义坦言。
如何有效破解这一难题?东宝区检警两家向监管平台要“检力”和“警力”,依托科技赋能打造“三头六臂”,有效解决了人力不足的难题,实现“1+1>2”的效果。
研发过程中,检警两家深入调研,反复调试,累计提出软件优化意见20余项,不断完善平台功能,进一步提升平台品质。
同时,东宝区检察院还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为依托,与辖区东宝、漳河公安分局召开联席会议,就平台的适用原则、适用范围、适用程序、监控处置进行讨论,形成《会议纪要》,明确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双方工作职责。
经讨论协商,明确由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负责非羁押人员的信息录入、维护工作,被监管人常住地派出所具体负责对非羁押人员的日常抽查、监管、违规行为处置;由检察机关刑事检察部门依法对公安机关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东宝区检察院还与公安机关就非羁押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置达成共识,明确非羁押人员在监管期间的被监管表现将作为是否变更强制措施的重要依据;同时检察机关也将非羁押人员的现实表现作为提出量刑建议的参考,为公安机关更好执行监管提供保障。
此外,东宝区检察院积极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对非羁押人员监管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依法向辖区公安机关发出《关于加强和改进非羁押人员综合监管平台的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东宝区检察院打造的非羁押人员综合监管平台,是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推进非羁押人员监督管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荆门市东宝区人大代表、法之星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副主任代云松在观看了监管平台演示后竖起了大拇指。6月7日,湖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守安到该院调研后,对该平台给予肯定。目前,该平台已在湖北多地推广。
“下一步,我们将以求极致的精神能动履职,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细化衔接机制,推动平台提档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落地见效贡献东宝检察力量!”东宝区检察院检察长赵龙说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