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缀边的村路幽深蜿蜒,深褐色栅栏掩不住别致的庭院风景,“羊村”“驿站”等招牌随风轻摆……在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拍摄的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用一帧帧图像组合出一幅东北村庄的全新画面。
这不是艺术升华,而是马鞍山村开展环境整治后的真实写照。
2019年,我市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村垃圾清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内容,补农村之所短,扬农村之所长,计划用3年时间努力建设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如今,仅起步阶段便有一大批特色乡村破“土”而出。
美丽乡村建设“大干一场”的热潮吸引了人大代表们的高度关注,多种饱含“心意”与“新意”的建议为乡村蝶变注入养分,力求以握指成拳的合力为新农村打造民富村美产业兴的新名片。
“在规划层面注重科学合理的整体布局,避免单兵作战,形成连片开发带。”市人大代表、长春关东文化园休闲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为民建议:整合一定区域内的村屯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变碎片化打造为系统化建设,使各个行政村的单打独斗变成连片成带的整体开发。“民房布局较规整的村屯可以开发为民宿区,文化底蕴丰厚的可以发展体验项目,各展所长,合理形成产业连片,同时辐射周边村庄发展配套服务,集中、合理使用人财物资源,把好钢使在刀刃上。”
在合理布局基础之上,市人大代表、市金润农业专业合作 理事长阮见代表建议:美丽乡村建设应主打“特色”牌,不要走上“长得差不多”“没啥特点”的岔路。
“聘请民俗专家做顾问,深入挖掘每个村庄的文化价值,在硬件改造与环境设计中加以表现。”在多次走访调研后,阮见代表对“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做了深入思考,他认为,农安县的辽金文化、九台区满族剪纸,还有渔猎文化、朝鲜族民俗等都是叫得响的文化名片,应总结提炼其建筑特征、民俗风情,把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重现原生田园风光和乡情乡愁。
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产业整合发展是互促共进的关系,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也迎来了发展契机。在张为民代表看来,“美丽风景”带动“美丽经济”也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更广阔的腾飞空间。“可以从民宿、项目、服务3个方面出发,引导乡村景区化建设。”推行区域民宿品牌运营模式,在保留民宿自身特点和优势的同时,以加盟的形式,制作统一标识,引进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化体系,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从而提升民宿的整体实力。设计开发具有当地生活形态和特色的旅游项目,如草编、烹制当地美食等体验项目,精深加工农副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甚至文创纪念品。与此同时,还要完善乡村旅游的配套服务设施,例如,协调公交线路,建设停车场,加建旅游厕所,设置指示标识等。硬件加软件建设的双管齐下,不仅能吸引游客,还能吸引更多 会资金和人才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不是一时的,建管并重才能传之久远、韵味悠长。“美丽乡村要建设好,更要管护好,巩固建设成果,重在机制建设。”阮见代表建议采取购买服务+村民自治的双重模式。镇村等基层单位在建立保洁机制和基础设施管护机制的同时,由村民自行组建共建小队,施行门前三包制、公共区域轮班制、巡岗制,加强自治监管力度。制定月检评比制度,评出相应档次并进行奖惩并张榜公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