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化时代,运营商必修编程课

在当下的软件化时代,运营商与互联 企业正遭遇冰火两重天。运营商曾为NGN、IMS电话交换系统进行了巨额投资,今天依然在花费巨资不断扩容、升级、完善。与此截然不同,腾讯用一个成本极其低廉的软件就提供了语音聊天、视频聊天服务。同样的语音通话服务,同样的IP技术,由于使用不同的实现方式造成巨大的成本差异,结果是一个必须收费,另一个可以免费。免费服务必然分流同样的收费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局可想而知。而实现方式的不同,本质上是因为对软件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

上述的情形已经在发生了,而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更令运营商倍感压力,因为软件定义 络(SDN)和 络功能虚拟化(NFV)必然会颠覆传统的电信 络。无论是SDN、NFV,还是智能管道,它们的目的都是以可编程软件来控制 络运行,达到提高 络运行效率、增加 络功能并改善 络服务质量的目的。

那么,电信运营商该如何拥抱这种变革呢?按照现有电信 络的建设模式,电信运营商应对变革的可行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对现有 络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增加软件功能。这一方式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却无法操作。另一条是停止对现有 络的扩容,逐步建设一个新的、软件控制能力强大的 络,并让其逐步替代现有 络。

如果建设一个新的 络,软件开发该由谁来完成呢?如果还是像现在这样,谁制造的设备加载谁的软件,那么各厂家的软件如何协同?而且各厂家软件各有优劣,每一种软件的缺陷都会成为整个 络的“短板”,所有“短板”的集成,会使整个 络处于“最差”状态。如果只选用某一厂家的设备,软件之间的协同问题自然没有了,也可以解决多种缺陷集成的“最差”问题,但是又有哪家运营商敢做出这样的选择?所以软件定义 络、智能管道的概念早已提出,但是至今仍难以落地。

有没有第三条途径?答案是肯定的。运营商可以对 络设备自行设计、自行编程,由代工企业生产硬件。

在TDM(时分复用)时代,通信设备的各种功能主要由硬件实现,且使用的器件、材料品种繁多,型 不一,非专门的组织机构无法完成这种设备的制造。在IP时代,特别是软件定义 络的时代,通信设备的各种功能主要由软件实现,硬件结构大幅度简化。还有,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代工行业已经十分成熟。这些条件都为运营商自行设计、自行编程,由代工企业生产硬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当前,我们已处在一个高端产品可以“私人订制”的时代,相关产业基础也已具备。任何一家追求高端服务的电信运营商都无法回避自行设计、自行编程这一现实问题。唯有如此,才能把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再受制于人;才能统一软件版本,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把差异化服务落到实处;才能拥有独一无二的 络,没有厂家后门,才会最安全、最值得 会信任;才能大幅度降低 络设备成本。

在草原上,牛吃草、产奶,牧人获得牛奶。在电信行业,运营商和用户一分一分地算账,一毛一毛地收钱,然后以采购设备的方式提供给设备制造商。看看那些迅速膨胀的、体量伟岸的设备制造商,那可都是运营商的乳汁喂大的呀!假如我是一头牛,我将远离牧人,亲近草原,与草原和谐共处。

在这个“互联 ”的时代,拥有创意和编程能力就意味着拥有了互联 ,更意味着拥有了用户和财富。

在这个“互联 ”的时代,一个靠互联 生存的大型企业依赖别人编制软件过活就如同牧人的牛。

在这个“互联 ”的时代,电信运营商编程能力的强弱会直接影响 络建设成本、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能力。所以说,编程是运营商的必修课。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这门必修课呢?关键在于管理。如果说一般操作层面的员工应该具有螺丝钉精神,能够设计一种设备或为其编制软件的员工就是企业的玉石。在电信运营商的庞大员工队伍中,璞玉随处可见。设备制造商最初所能获得的也是一些形同石头、灰头土脸的璞玉,经过鉴别、雕琢,璞玉变成了宝玉。这些宝玉为他们的东家创造了巨大的价值。这个转变的实现靠的就是管理。

英语教师罗永浩造出了“锤子”手机。电信运营商造出一些功能更加强大的路由器、“云”之类的设备应该不是问题。运营商不仅可以,并且应该主导 络研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6年1月3日
下一篇 2016年1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