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元年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 达1亿次以上、代表我国巨型计算机最高水平的计算机——“银河”诞生。
1988年的春天,深圳蔡屋围酒店501房间,一个24岁的小伙子正死死地盯着屏幕,双手不停地敲打键盘。
昏天黑地的400多个日夜过去,12万2千行的WPS1.0横空出世,中国软件30年的发展史开启了。
刚刚25岁的求伯君获得“中国第一程序员“之称,不仅住进别墅,还开上了丰田佳美。而当时雷军还在武汉大学就读,他甚至一度怀疑,中国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软件。
1988年冬天,王文京刚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辞职,和搭档苏启强带着东拼西凑的5万元启动资金,买了一台长城0520DH微机,租下海淀南路一个9平方米的小房间,创建了用友软件服务 。
后来,软件人把1989年称为“中国软件元年”。
“看不见”的工业软件
1972年,IBM销售出超大型计算机时会“附赠”某些定制软件,五位IBM德国分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建议IBM为大企业项目编写现成的软件供企业自由选用,但IBM拒绝了这项建议而执意采用定制软件。
这五个德国工程师决定离开IBM自己创业,开发标准软件,1972年4月1日,SAP公司成立。
今日,德国市值最高的企业不是我们熟悉的西门子、宝马或奔驰等,而是一家软件公司——SAP,超过80%的世界500强企业都使用SAP的软件产品,SAP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之一。
SAP的软件产品归属于一个不为非业内人士熟知的分支:工业软件。
华为、海尔、阿里、浪潮、海信、海康、小米、银联……这些公司给我们的印象大致是:手机、冰箱、云计算、服务器、电视机、摄像头、手机、银行卡,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这9家公司是第18届中国软件百强榜的前九名。
仅就代码行数而言,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不是微软,也不是前文提到的SAP,而是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时至今日,每一件工业品,几乎都是工业软件的结晶,每一台装备,离开了软件都不能运行:
工业软件,姓工还是姓软?
1945年创立的达索航空,是世界主要军用飞机制造商之一,研发制造了包括“幻影”在内的系列战机,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空军凭借“幻影”战机赢得了制空权。
在60年代和70年代期间,达索航空几乎每年都为空军设计和制造一架新型军用飞机。
为了降低成本,优化生产,达索航空成为法国第一家在60年代初大规模投入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企业。
1977年,达索航空决定自行编写新软件,期望达到100%图形、交互式、直观、三维的效果,可以让非专业人员易于使用。软件团队在内部把这套系统命名为CATI,取义是“计算机辅助三维交互式应用程序”法语和英语的缩写。1980年,每个人都知道达索航空的新软件。
1981年,软件业务从达索航空独立出来,成立新公司——达索系统,目标是面向所有行业来开发和销售软件,在公司仅仅成立几个月后,达索系统便赢得本田、奔驰和宝马等汽车厂商的订单。
“任何一个航空设计单位在达索的设计软件上花的钱都要上千万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NH40飞机总设计师姚卫星说。
很多工业软件巨头的前世今生和达索系统非常相似:从工业中积累知识,把知识写进软件,软件再促进工业发展,。
业内有观点认为,“工业软件的本质是工业品,硬件就是封装的软件。”
“软”化的工业企业
从1847年10月12日成立至今,西门子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西门子是一家“硬到不能再硬”的硬件公司,冰箱、洗衣机、能源、轻轨等,都是为人熟知的硬件产品。
在漫长的170多年里,曾经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西门子,如今想把它的影响力延伸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
2001至2006年间,西门子相继收购了多家工业软件企业,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自己的软件系统,可以为制造企业提供从工单发出到完成成品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随后,西门子一发不可收,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西门子不断收购“软”企业,还在不同年份以不同形式把“硬”业务剥离了出去。
一手对“软货”买买买,一手对“硬货”卖卖卖,就这样,西门子一跃成为了仅次于SAP的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以及世界十大软件供应商。。
“过去二十年中,西门子在软件方面投入了100多亿美元,使我们在工业软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西门子CTO博乐仁2019年在接受PingWest采访时说。
其它国际巨头也在进入工业软件行业,除了自己开发,也采取收购策略,只是没有西门子如此激进,如施耐德,GE,霍尼韦尔,罗克韦尔和ABB等。以霍尼韦尔为例,2014年,在霍尼韦尔22000工程师中,50%的人从事软件工作。
中国工业软件的“早春”岁月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80岁的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北自所)首席专家蒋明炜,收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这份荣誉就是为了褒奖中国工业软件上世纪80年代那段开创奋进的峥嵘岁月。
1978年,机械工业部批准沈阳鼓风机厂从意大利引进大型鼓风机的设计技术,并从IBM以94万美元的价格引进370/138大型机,同时引进了IBM的制造资源管理系统软件COPICS。作为技术归口单位的机械部北自所,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考察、培训和消化。
据走向智能制造研究院统计研究,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产工业软件平均市场占有率在25%左右,其中个别专项领域曾达到45%左右。
入世,软件业大浪淘沙
不少分析观点认为,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工业软件遭受接近毁灭式的打击。
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随着大规模高端设备进口,国外工业软件进入中国市场,本土工业软件开发企业受到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影响,面临客户流失和人才流失双重打击,路越走越窄,纷纷败下阵来。
然而,另有一批软件公司在中国入世前后成立,他们在沙漠中拓荒和深耕20余年,如今已成为行业中坚力量。
……
在这个不完全名单中,包含了工业软件中的三大门类:设计类、信息管理类和生产控制类。
工业软件另有一大分类是嵌入式软件,这个领域里国内最大的公司没上市:华为。
和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中国工业相比,这个工业软件名单实在是太短了。
向何处去
一拨力量在消亡,另有一拨力量在壮大,这拨壮大的队伍还很小,但正在变长。
并且,一大拨外力正在加码,这一大拨外力聚集了中国最强的制造力量,以带动中国工业从制造迈向智造,他们都顶着相同的帽子:工业互联 。他们是家电巨头海尔集团、精密制造巨头富士康、航天巨头航天科工集团、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集团和徐工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孵化的工业互联 业务公司工业富联已独立上市,市值超过2000亿,海尔、三一和徐工的工业互联 业务也均已获得大量资本投资,估值均在百亿级别。
工业互联 由一大批领先的“工姓企业”为龙头,“工姓企业”龙头先变“软”,越来越“软”,再带动更多“工姓企业”一起变“软”。
参考资料:
[1]《中国工业和信息化》:达索系统 ,工业软件发展的八大路径
[2]PingWest品玩:你可能真的不知道,西门子是一家软件公司
[3]林雪萍:中国工业软件失落的三十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4]《科技日 》:谈航空设计软件困窘 5毫米误差致歼-10首飞推迟
[5]《通信产业 》:中国工业互联 50佳榜单
[6]中国软件 :金山30而立,怀念“第一程序员求伯君”
[7]中国高新 :王文京 创业30年不改初心
[8]《科技日 》:5万亿元大买卖!软件博览会即将开幕
[9]《工人日 》:中国工业互联 发展已进入快车道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