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萍
最近,由“滴嗒拼车”为代表的“拼车热”在三水悄然兴起。相比传统出租车或专车,“拼车”模式倡导的是私家车主与乘客之间的顺路搭乘,也被叫做“顺风车”,是一种共享经济的出行方式。与出租车相比,拼车解决了打不到车的问题;与专车相比,它解决了费用贵的问题。在价格上,一般还比打出租车便宜30%左右。因此,当“嘀嗒拼车”等用车软件“空降”公共交通饱受诟病的三水,原本相对不便的出行也开始变得方便、省钱起来。
想从大润发到金太阳酒店,无需花漫长的时间等待公交车,也无需被不打表的出租车司机痛宰,更无需胆战心惊地坐上飞驰摩的,只需花上8元就能轻松到达,而且还可以享受乘坐私家车的舒适体验,对像笔者一样的“无车一族”而言,拼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许某天还能上演一把“坐在宝马车里笑”的桥段。
开心的不光是“无车一族”。据笔者了解,在三水,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正在成为拼车软件招募的司机,不少人都是在使用软件载客后感觉良好才推荐给朋友的。通过拼车软件,“有车一族”可以顺路捎上同行人,赚油钱的同时还能打发时间,通过这个平台赚取一部分的养车收入,缓解生活压力。
智能交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线上拼车不仅为私家车主和“无车一族”带来了双赢,还缓解了交通、环保等 会问题。但另一方面,出租车行业却不得不迎来转型、洗牌的阵痛。在三水,本就利润低下的出租车行业该如何杀出重围?
调查显示,三水的出租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在三水干出租车这一行,不仅辛苦,赚钱还不多。“私家车越来越多,摩的也跟我们抢客,公共自行车也有了。我们如果打表的话,连油钱都收不回来,每月还要缴纳高额的份子钱。”一位司机如此告诉笔者。为了保证自己不亏本,“不出街”、“不打表”、“拒载”似乎都变得“情有可原”。而今,有了拼车的冲击,他们的营生将更加艰难。很多司机都表示,假如接下来没有相关政策约束市场行为,或者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无法帮助其改善运营状况,转行甚至失业都会成为必然。
笔者认为,从出租车行业现状看,司机只要熟悉路况、能安全驾驶即具备职业技能。不过今天在“互联 +”的冲击下,司机更需要学会应用移动物联等技术。假如出租车公司能转化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不是运营牌照寻租者,也许可以为出租车司机提高技能提供更持久的帮助。
另外,以上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府加强引导和市场监管,对此或应尽快出台出租车改革方案,从数量管控和价格管控两方面入手。这点三水不如参考一下义乌的做法,在义乌出租车改革的《工作方案》中,明确写道将“引导多种营运模式,加快发展约租、驻点、包车等新的营运服务模式,引导经营企业推出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 络约车等多种电召服务方式。鼓励移动互联 与出租汽车行业融合创新,建立和引进 络约租车平台”。除此之外,还应规范“拼车”服务,发展合规合法、能与传统出租车均衡互补发展的用车服务,以此来满足差异化用车需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