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春风激发了羊城晚 活力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马镇坤》 林超、马勇编著

羊城晚 原 长马镇坤:

乐于读书,终日手不释卷;勤于写作,文章笔酣墨饱……读书与写作,是马镇坤一生所爱。“新闻人应谦虚谨慎、学富五车,打磨好功底,肩负起道义,练就一支过硬的‘笔杆子’,推动党的新闻事业向前发展。”

马镇坤爱读书,也爱新闻。谈起与新闻的机缘巧合,马镇坤把时间回拨到1965年。这一年里,本来在广州市第一商业局党委宣传部工作的马镇坤被调入《广州日 》理论部,开始在广东新闻界崭露头角。

马镇坤是国内 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以及贡献者。回顾过往,作为前辈,马镇坤在新闻领域的探索经验成为了一笔宝贵财富,为了能让这笔“珍贵财富”继续发光发热,我们采访了马镇坤,以下为他的部分口述内容。

新“领导体制”

“大管家”要心顾两头,采编经营一把抓

创“三个一流”

始终把办好 纸放在首位 让 纸“飞入寻常百姓家”

创一流效益,就是大力发展经营事业,以广告为重点,广开财路。我们成立了广告部,下设综合广告科和分类广告科,出版广告增张。以1993年为基数,每年广告营业额都要大幅度上升。同时,继续拓展外商广告业务,逐步形成广告的大规模、国际化经营体系;我们还开展多种经营活动,争取成为 经济的另一个重要支柱。

办好 纸,又需要物质作保证。增强 经济实力,就得靠抓“广告”,抓“多种经营”。但这并非易事。挂几个公司招牌,不等于就能赚钱。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要有正确的策略。我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 的经营活动,必须以 纸为依托,所开办的公司都与广告、印刷有关。买地、购置物业是打基础,为后来的人创造一些财富。新的领导体制,突出一点就是提高了分管经营管理的总经理地位,第三把手,办起事来得心应手,使经营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承“ 人精神”

敢为天下先,是羊城晚 人最引以为豪的

随“总体构想”任务的逐渐实现,羊城晚 出现采编业务与经营管理共长的新局面,收到良好的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闻 道也有声有色,尤其是领导靠前指挥、精心策划一批精品,不断引起轰动。

1994年, 道了韩素云爱国拥军的事迹和广州人民帮助她治病的情况,歌颂了好军嫂韩素云“位卑未敢忘忧国”精神,歌颂广州人“一人有难,众人相帮”的新风尚,在 会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重视。

1995年,对“好军妈”姚慈贤的感人事迹,以更大篇幅,从各个侧面宣传她“舍小家为大家”,送子参军服役, 效国家的高尚情操,更起到震撼人心的 道效果,受到军队和地方领导的好评。

那些年,影响较大的正面典型 道,还有深圳市沙头角“活雷锋”陈观玉、揭阳市勤政廉政的农业局长李楚生等。同时还抓了不少 会热点问题的 道,如“追猪”“打击果霸”“卖花女”“打击盗窃自行车”“打假”等,读者和领导都叫好。作为羊城晚 传统特色之一的《花地》《晚会》等副刊,从内容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保持了质量上乘、品味高雅的特色。这样, 纸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纸发行量保持120万份以上,真正成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

经营管理迅速崛起,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形成以新闻事业、印刷出版业为主体,以广告业为龙头的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经营开发体系。形成广告的多样化、国际化的大规模经营体系。 产业除广州外,在其他多个地方都置有物业;实现印刷设备现代化,拥有高、中速高斯彩色印 机6组16台,生产能力达到先进水平; 纸排版实现电脑化,为国内省、市级 之冠。

个人简历

1953-1956年:广州交电站主办科员

1957-1965年:广州市第一商业局党委主办干事

1994-1996年:羊城晚 长

个人荣誉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

执行

羊城晚 业集团

岭南老 人口述历史课题组

采访/整理

图片

个人照为受访者提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8月15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