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由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长宁区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互联 +新商业峰会·新零售峰会”在上海绿地会议中心拉开帷幕。
本次峰会以“品质生活服务升级”为主题,采用1+4的形式,通过主会场“领袖峰会”的前沿思想碰撞和分会场“新零售、新出行、新生活、新服务四大主题峰会”行业观点交锋,为大家精心奉上一场中国生活性服务领域的思想盛宴。
峰会现场,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长宁区政府领导,中国生活性服务领域的商业领袖、投资大佬等齐聚一堂,论道长宁,共同探讨消费升级形势下生活性服务领域的创新创业之道。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区长顾洪辉、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杨朝、携程旅行、分众传媒、美团点评、上海联通等8家企业代表共同揭牌成立了上海互联 +产业联盟和“海上荟”互联 智库。亿欧公司创始人黄渊普发布了亿欧智库《2017中国互联 +生活性服务TOP100榜单》。
在圆桌论坛环节,掌柜攻略创始人宋暄、脸脸创始人何一兵、咖啡之翼创始人尹峰、焦耳川式快餐创始人夏鑫、医拍智能联合创始人范晔,就《生活质尚:消费场景如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展开讨论,核心观点有:
何一兵:
1、线下的场景为什么由线上的场景来构建,因为线下场景还有非常多的时空局限。反过来,线下的场景升级需要线上的连接高效;
2、我的投资逻辑其实很简单:第一,看到底创造什么价值,要么创造效率价值,要么创造体验价值。第二,一般创造效率价值的,做的事是做连接的事。
尹峰:
1、商道即人道,生意的本质,就是要通晓人性。所以商业的本性,就是服务于人;
2、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其实很大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品牌竞争。也就是相当于文化、内容。
夏鑫:
1、消费升级人才也要升级,技术也要升级,那就找人才越落后的行业,最好这个行业连一个本科生都没有。
范晔:
1、马云说过,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最终还是要回归线下。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的重要性;
2、我在设想以后可能开个店,去引导大家的消费,简单生活,一切从简。
以下为圆桌讨论环节速记整理(有所删减):
夏鑫:大家好,非常高兴亿欧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易果是在线上卖水果的,而焦耳川式快餐是通过互联 卖饭的,说白了就是卖盒饭的。焦耳是2015年上线的,2016年我们线上销售额突破了1.5亿,今年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会有翻倍的增速。我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人吃过焦耳川式快餐外卖,我们是一个纯线上的品牌,今年我们也会走到线下。其实我们就是赶上了消费升级的时代。
首先我们的产品,食材让人很放心,品质有保障,我们通过研发,做到每家门店标准化的生产,配送到用户手里,保证品质。
第二是渠道升级,移动互联 时代的到来,带来了餐饮和消费渠道的提升。过去餐饮更多是在线下消费、门店消费。我们现在拿起手机APP就可以在微信、美团、饿了么、淘宝、百度可以点到焦耳的产品,我们对用户覆盖面非常宽。
还有是技术升级。因为我们不仅在产品和渠道端升级,我们还在底层技术上升级,我们研发了整套供应链系统、门店管理系统、订单系统,对整个企业效率可以大大提升。
尹峰:我是咖啡之翼的尹峰,好多人称我为神仙姐姐。在17年前我们充满创意的做了一个咖啡连锁品牌,叫咖啡之翼,是集咖啡、轻餐、娱乐、 交于一体的一个平台。
所以其实说到消费升级,在17年前,做咖啡之翼的时候,就是典型的消费升级,今天我们继续在消费升级。因为大家都在说场景无处不在,在变化。以前我们觉得 交这种生活方式是必须要到咖啡之翼,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今年新的业务线叫城市智能咖啡机,很快就会推向全中国,今年会有上千台的量铺出。
何一兵:各位都是小鲜肉,我是一个做了20多年互联 的老炮了,互联 的连续创业者。今天我想分享我20多年对互联 的认识,以及对现在消费者的看法。实际上这两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场景,一个是消费升级。
我现在做的项目是脸脸,恰恰和这两个关键词相关。无论是咖啡馆还是餐饮,都是场景的运营者。为什么在当前的形势下、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在移动互联 的 络环境下,场景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我以前经常说新的电商也好,新的商业也好,不是让生活变得更便宜的商业,而是让生活变得更好玩更有趣,这当中蕴含着一种消费升级。
线下的场景为什么由线上的场景来构建,因为线下场景还有非常多的时空局限。我刚刚坐在后面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子跟我换名片,我名片没有了。这样的线下场景的连接效率是很低的。我们在购物中心也好,在现场的场景也好,或者说我们在酒吧也好,我想和旁边的美女联系,我联系不到。
尹峰:所以互联 的人认为从线上跑到线下是一种消费升级。
何一兵:对,反过来,线下的场景升级需要线上的连接高效。我们线下的很多场景是早上10点开门然后晚上10点关门了。但是线上的场景有一个好处是24小时开业的。线下的场景可能从一个咖啡馆几百平方米,到一个购物中心十几二十万方,仅此而已。
场景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听到马化腾说,在互联 ,未来的战场主要是场景。因此做新商业的场景是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做互联 的人,一定要和线下的场景结合。
范晔:我觉得我今天过来就是“打酱油”的,我是做人工智能+医疗的,我觉得这一块和在座的四位在一起交流的话,我这个行业挺恐怖的。我们公司叫医拍智能,我们公司之前名字叫拍医拍,我们在研究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领域在医疗的应用。我们有几个典型产品,一个是在医疗影像,就是大家熟悉的CT、核磁共振,所有可以拍出子的医疗领域,对这些片子筛查和智能诊断是我们一个重要的产品。
宋宣:消费升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升级,就好像咖啡总是手动磨就没有意思了。你看今天大家在外面排队买咖啡,也是技术的升级,可以让这个东西小型化,可以让这个东西做得很好。
今天我们这个主题是消费场景,三位觉得在今天消费场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们怎么看待今天消费场景升级,消费场景在升什么级?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夏鑫:我觉得消费场景是变得更加分散了,更多了,更灵活了。因为技术的进步,过去这个事情无法想像,现在的技术随着保鲜和冷链技术越来越好,可以让味道还原到现场的80%-90%,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是感受不到,这就把场景变得非常多元化。
宋宣:也就是说原来特定的消费场景被打散了,以前特定的只能去餐馆吃饭,现在还可以点外卖,甚至未来还可以通过自动售卖机。日本在这方面非常发达,自动售卖机连拉面都可以卖,“神仙姐姐”怎么看?
尹峰:消费场景越来越立体,越来越丰富。其实场景关键是两个词,连接、效率。很多时候,我们到某个线下场馆去享受某个体验,是否是真的最快的连接、最高的效率?现代的人时间都很宝贵,所以我们会把场景打散、分散。鉴于此,我们会把场景从原来的集中化到现在的分散化,最快速的让咖啡机、咖啡铺遍中国。
有两个要革命、更新的地方。一个,是产品的升级,第二,是技术的更新。产品的升级,意味着原来堂食才能完成的产品,流程上要进行分拣,可以在不同场景下展示。技术升级,就是更快提高效率。
宋宣:我特别认同您说的效率这件事情,有一次跟西贝沟通,我们聊到一个问题,餐饮行业一直在变革,背后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后来找到一个词,就是效率。当然这个效率除了快、精准触达,还有另外一层,在此基础上,就是有效性。就是触达以后的有效留存、转化,非常重要。
尹峰:有效触达、沉淀,互联 就可以帮到我们,因为大数据可以沉淀客户有效信息。
何一兵:对,对线下场景来说很重要的就是它怎么升级。刚才提到人货场,其实相同的概念,在线上也有。人对应的,就是流量,流量即数据。而线下,你不了解他,他到你咖啡馆喝了咖啡,就走了,你不知道他是谁。所以你怎样把人流升级成平台上的流量?数据。
第二,货。互联 上不叫货,叫内容,内容其实赋予货更丰富的想象空间。我喝一杯咖啡,能不能赋予这杯咖啡更多有趣、好玩的,比如 交、娱乐等等方面的内容。这又是从内容层面讲,从体验层面讲的一种升级。
第三,场。场,就是地方,十点开门,十点关门,就几百方的一个局限。能不能上升到互联 上,叫平台?它能帮你覆盖更多的周围的写字楼、 区、商圈,24小时。人货场都要升级,而且线上线下要结合起来。马云说未来是线上线下融合,怎么融合?我觉得主要是在这三个点上。
范晔:其实马云还说过,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最终还是要回归线下。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消费者的重要性。
从医疗角度,我可能没有办法说太多,因为我们公司是从C端转到B端的一家公司,这也是因为目前这个阶段的业务需求。但如果从消费场景来说,最终还是要实现从B再转回C这样一条路。患者是医疗行业最核心的一个竞争力。
宋宣: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做生意,都是从人出发。我总在想,人的有些东西,是不变的,就是消费的需求。但他的需求,又会不断升级。但本质动力应该是一致的。所以给各位出个难题,消费升级背后的本质推动力,你们觉得是什么?
夏鑫:我研究本质原因,其实就是人均GDP的上涨。
我进入餐饮行业,看这个行业的变迁,我认为餐饮行业有巨大的机会,咖啡店也是。星巴克出现在美国之前,美国的咖啡也是冲调的,就是鹊巢咖啡。70、80年代星巴克崛起,也代表着美国人民的消费,人均GDP背后也代表了人均的产出,人均产出背后就是科技在推动。同样的要素投进去,怎样提高人均GDP?就是要科技水平上涨,科技水平上涨会推动人均GDP上涨,最后带动消费、消费升级。所以我认为,核心原因其实是这个,人均GDP。包括各个城市,也是看这个。我们进一个城市,会参照人均GDP、房价,这些都会考虑。
尹峰:我说的话,不会说得这么复杂。中国有句老话,商道即人道,生意的本质,就是要通晓人性。所以商业的本性,就是服务于人。现在所谓的消费升级,发生变化,是因为用户在发生变化,客户在发生变化。对50后,性价比是最重要的选择。消费意识不一样,当年中国物质匮乏,养成了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所以功能成为最重要的选择决策点。
现在,2.1亿的90后、95后进入消费市场,中国现在85后、90后占据了80%以上的消费领域,这些孩子都是天生没有经历过生存危机的,所以我理解的消费升级,就是更个性、更独特、更自我。所以现在的年轻人会选择消费升级的产品,而不一定会选择只有功能的产品,精神消费大过物质消费。
何一兵;刚才说要上升到学层面,一定要有生活阅历的人才有。我经常说,人一天不外乎24小时,他要花完,而一个人一天也只有24小时,这样他就有两个需求。
第一,他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这就是效率的需求。
第二,希望体验更好,过得更愉快。但是这两个需求,有可能是矛盾的。比如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给我们提供的是效率需求。点一点就可以买到东西。但是大家知道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所以 上购物时,心里已经有准备了,因为为了效率需求,可能牺牲体验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会去购物中心逛街,这个时候是愿意花时间的,希望把时间花得值,消费的时候体验好。所以追求体验的时候,可能需要花时间。
有没有可能效率需求跟体验需求都兼顾?有可能。脸脸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场景升级赋能。我们希望为B端的经营者提供效率价值,让他们更有效地连接客户,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消费者,让我们的消费者C端有更好的体验。
宋宣:感觉60后有阅历就是不一样。姜还是老的辣。但我在想,生产与消费交替场景,生产往前走一点,然后消费在后面,消费往前走一点,生产在后面,不断匹配双方之间的需求。刚才说的一个是效率,一个是体验,背后其实也是大概的一个作用,所以人是矛盾体,在这里面,就是一个交替。它们两个可能有重合的地方,为什么交替?就是一直在追求平衡状态。我们听范晔怎么说。
范晔:说消费怎么升级,是什么原动力,玩肯定是重要的,但我这么一个boring的人,觉得健康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不知道对不对得上大家的胃口。我的生活,之所以boring,是因为我在设想以后可能开个店,去引导大家的消费,简单生活,一切从简。
尹峰:其实真正的消费升级,最后背后的原动力是品牌。未来的年轻人都很懒,他会直接选择品牌。
范晔:但品牌越来越被分散了,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尹峰: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其实很大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品牌竞争。也就是相当于文化、内容。
宋宣: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刚开始得活着,一个馒头都能活,现在不行了,不光要吃馒头,还要吃汉堡、牛排,还要喝咖啡,等等。我分享一个我一直在很多地方老说的观念,就是现在都在评价中产阶级,说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然后拿出一堆数据说,人均收入怎样,一线城市怎样,但我在这里特别想说一点,有一类人群,不符合所有数据,但他还是中产阶级,这群人就是有中产阶级心态的人。
我特别信这句话。因为在这个 会中,有一群人,收入很高,可能是50后,很有钱,收入不低,但是他不愿意花钱,觉得还是攒着比较好。还有一群人,前段时间裸贷、校园贷特别多,因为现在00后、90后一出生就自带安全感,不觉得钱未来会还不上,所以特别有中产阶级的心态,没有钱,还是中产阶级,借钱也要买。
在消费升级这个市场中,有很多商业机会,各位都是老辣的创业者,有一点很重要,消费升级中有这么多的需求,我们说了无数需求跟本质,那怎么判断这个需求能不能创业?任何一个需求我能满足,就能干吗?这对创业者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
夏鑫:非常简单。第一,首先得喜欢,得喜欢干。第二,这个事能不能干。就是看这个领域同行业的人,老的那批或是传统行业的那批,能不能赚到钱,赚大钱,能不能成为土豪。餐饮行业的老板,都挺土豪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还不错。还有,消费升级人才也要升级,技术也要升级,那就找人才越落后的行业,最好这个行业连一个本科生都没有。
当时我们创业选了四个行业。第一是在家门口卖菜,因为发现卖菜的老大爷,比我上班挣得多;第二就是卖水果。这两个行业,我都调研过,毛利很高,而且夫妻老婆店都活得很好,做得不错,两个人就可以开干,只要卖品质就可以;第三,餐饮不错。因为天天要吃饭,餐饮老板也过得不错;还有第四就是捏脚按摩,我也经常去,问技师,他们工资不比我低,好像还比我高一点。所以我觉得这几个行业好。
尹峰:我一直是餐饮行业的边缘人物,我会考虑两个重大的问题:
第一,市场多大?是不是有前瞻性?用户是否能把握?咖啡市场在全中国是个小市场,中国餐饮3.6万亿的市场,但中国的咖啡才700亿,其中500亿是速溶咖啡,200亿是线下店堂食咖啡。
原来我们一直打的是线下堂食咖啡,因为用户人群还没有成熟。现在为什么我们做咖啡机?是因为用户在崛起,85、90后是咖啡重度用户。
当中国的餐饮行业每年的规模增长是百分之十几的时候,咖啡行业的增长超过25%。而500亿速溶咖啡和200亿堂食手冲咖啡中间地带,由谁搭建这个桥梁?我觉得这个可移动的零售智能终端,一款可移动的现磨咖啡机,将是最好的连接这个市场的武器。于是去年我们研发了一年,毫不犹豫的把咖啡机推向了全中国市场。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情。
第二,我跟别人比,我的优势是什么?我能不能做好?中国其实有很多人都在做咖啡机,但存量不大。到目前为止,今年年初的数据,全中国咖啡机不到两万台,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去年已经有人做了,但一年也就几百台。为什么做不起来?于是我想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第一,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懂用户,我们知道用户在哪,用户消费习惯是什么,如何寻找用户,并让用户成为我们咖啡机的持续性的粘度用户?
第二,品牌的力量。相信喝水大家没有太多选择,农夫山泉还是娃哈哈,没有太多的纠结。但喝咖啡,一个不知名的咖啡馆,有名的咖啡馆,一般人习惯性会选择品牌,咖啡人群是有品牌认知的,所以咖啡机17年现磨咖啡的经验,让我们有咖啡这个品牌的竞争力。
第三个优势,我们在全国做将近三百家的线下连锁店,在130个城市已经有了线下咖啡馆的布局,这就是当地最好的咖啡机的运营商,所以我们拓展速度,前期做好了基础建设,也许比所谓的互联 的地推对更有效、更精准。
基于以上思考,所以今年神仙姐姐的咖啡机就推出了城市智能咖啡机,每年以两千台以上的速度拓展全中国市场,目的就是希望全中国爱咖啡的这类人群能更快速拥有一杯好咖啡。咖啡其实还有一个性能,这个 会人人都很焦虑,当你拥有一杯好咖啡的时候,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奖赏。所以“来一杯翼咖啡,给自己一个好心情”,这也是消费升级。
宋宣:刚才神仙姐姐有句话特别对,市场上需求特别多,但有个问题特别重要,就是你能不能干,而且你比别人干得好。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且你能做得比别人更好。背后就是红海中的蓝海市场。找个大红海市场,比如盒饭,原来都是泡沫盒饭,做得很low,我做得有品牌,就行。咖啡也一样。
何一兵;坚持到最后的,我一定要分享点干货。因为我自己也做投资,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资逻辑。其实很简单。第一,看到底创造什么价值,要么创造效率价值,要么创造体验价值。第二,一般创造效率价值的,做的事是做连接的事。如果是做体验价值的,一般做的事是内容的事。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怎么变现。做连接的,提供效率的,一般来讲是利用流量变现。一般提供体验服务,做内容的,叫内容变现。
我们发现大量的公司其实是错乱的,他们用内容的方式做连接,想流量变现,但实际提供的是内容。这样的案子特别多,能理清楚两条线逻辑的,不太多,成功的公司一般是理得比较清楚的。
尹峰:现在很多项目会来找我,做内容的为什么不能变现?您刚才讲到了本质,其实连接讲的是提高效率,内容是增加体验。咖啡机恰恰好,因为它在效率上PK掉了线下咖啡馆,内容上PK掉了速溶咖啡。
范晔:我没有做过投资。我可能讲得不是特别准确,就是这么一说,如果有价值的话,大家就是听一听。我觉得应该是“两做”。
第一,健康产业,我指的不是大健康、医疗这样的粗浅的认识,之前我们讲夕阳行业、朝阳行业,但有些行业是没有必要的,他的需求是伪需求,比如拍婚纱照,所有影楼都是伪需求。第二,当然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好的生意,比如毒品,但这不是好的创业,也不是一个好的心态,所以需要健康产业,大家有需求,而且对人有好处,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理解。
第二,通过规模量产之后,它的成本可以极大节约的。这是一个好的点,因为反过来的逻辑思维,从前期准备到核心竞争力,从开始这些方面都是非常举步维艰的,比如医疗行业。
宋宣:好,我们就聊这么多。回到夏鑫说的一点,你要做自己的行业,首先得爱这件事情,这是从本心出发的一件事。无论需求多大,你能不能干,首先要喜欢这件事情,特别爱这件事情,那基本就成功一半了。
60
7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