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兽》怎么拍?
看出盔甲和森林是橡胶做的吗?
有着2000多个特效镜头的《魔兽》究竟怎么拍的?该片有98%的戏份都是借助视效在摄影棚里发生,拍摄地包括猛犸摄影棚、桥摄影棚、温哥华市内和附近的几个仓库。实景部分拍摄只用了两天时间,因为实景中的森林河流,怎么都不可能有魔兽世界游戏里那种魔幻的风格。该片大部分是在温哥华的加拿大电影公园某座摄影棚里拍的,这个摄影棚占地有12个 球场那么大,摄制组在片场中使用了可以360度环绕的特效专用蓝幕,最多动用了125台摄影机,完成了影史上最大规模的动作捕捉拍摄。
动作捕捉技术的运用,多年来从《指环王》到《猩球崛起》一路看下来的观众不会陌生。《魔兽》中演员利用这种技术扮演体型和外形与自己差别非常大的兽人角色,最接近的是《复仇者联盟》中的绿巨人,但是拍摄《复仇者联盟》时,剧组只需要完成马克·鲁法洛扮演的绿巨人的动作捕捉就好,但《魔兽》中剧组要捕捉的是魔兽军团,他们不仅要完成最细腻的面部表情表演,还有大量大规模的动作戏。工业光魔在《加勒比海盗2》中用动作捕捉技术让比尔·奈伊完成章鱼怪大卫·琼斯复杂面部表演的技术水平观众早已见识过,这次要让诸如杜隆坦等兽人完成表演,剧组在演员脸上贴了120个圆点记 ,同时动用小型摄影机头套,镜头离演员的面部只有13厘米。这样精细的面部表情数据,连《猩球崛起》都比不上。
除了面部表情,兽人的毛发也是制作的一大难题。工业光魔专门开发了一款名为“毛兽”的程序,专门打理兽人的发型。工业光魔视效总监詹森·史密斯说:“‘毛兽’可以让我们可以打造各种发型,我们制作辫子的方式,就是先制作扎成辫状的几何管,然后这款软件会往里面填充毛发,它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有最简化的辫状物,我们可以用来模拟、建模、观察,而不用担心它们会不会碰撞、重叠。”
除了特效,《魔兽》也是累死道具师、布景师、服装师等各类幕后工作人员的电影。该片的置景、油漆、美术、道具和布景部门比正常剧组的大很多。这是因为《魔兽》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是量身定制,而不像其他电影拍摄那样可以购买或者租赁。在开拍前十个多月时,筹备工作就早早在伦敦和温哥华两地同时开始。
著名道具师吉米·周表示这部电影的道具规模是他从没经历过的,“我们试图还原一个魔幻游戏里的内容。暴雪很清楚他们想要做到什么样子,所以是他们的概念设计师主动给了我不同的想法。例如,燧发火枪估计就有18个初步概念。”
武器的范围还包括联盟军队的诸多剑和盾牌、兽人战士用的大量利刃和斧头,经典道具如奥格瑞姆著名的毁灭之锤和迦罗娜的匕首。剧组总共打造了超过150柄剑和对应的盾牌(上面有著名的狮头联盟标志),还有很多长矛、长戟、长柄战斧。他们为洛萨指挥官设计了更为精美的盾牌和剑。吉米·周和维塔联手打造了6把“上镜头”用的长剑,全都是用精钢铸造,并且非常沉重,而用来拍摄打斗场面的长剑则是用天然橡胶和竹子制造,这样才能让饰演人类的演员拿着武器和凶猛的兽人作战。同样,洛萨等联盟士兵所穿的盔甲,也都是维塔和周打造的,他们制作了近百套盔甲,全部用天然橡胶制作,演员们能穿着这些盔甲比较轻松地完成打戏。
兽人角色虽然最终都是电脑合成,但他们是由真实的演员和动作特技演员拿着真实道具表演的。为了帮助演员的动作戏,周打造了缩小版的泡沫塑料兵器,上面也得能够被数字采集。为此,他们不得不给它们加上了红外灯,每个灯都有专门的电池和线路板,从而增加了整体重量。
全片规模最庞大的场景艾尔文森林,其实里面很多树木都是人手打造的,譬如布景9棵直径达到3.65米的树,是道具师用橡胶打造的,当然,树林中也夹杂了不少真正的植物。包括暴风王国、卡拉赞高塔等90座大小不一的场景,也有不少是剧组搭设了一定规模的场景,然后再后期加上特效制作的。譬如卡拉赞高塔的图书馆,布景师伊丽莎白和她的五名助手在棚中打造了第一层楼和第一段的螺旋楼梯,其余的建筑就是靠电脑CG制作。不过,图书馆内的3000多卷藏书,是布景师用了6个星期制作和修补出来的实物!
无论《魔兽》最终口碑如何,该片在制作上确实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难怪邓肯·琼斯敢说这部电影的技术是当下最先进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