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礼与铭刻在生命中的“红瑶印记”

何方礼与铭刻在生命中的“红瑶印记”

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

——米兰·昆德拉

生命的意义在于负重前行。对于武警广西总队柳州支队的政治委员何方礼来说,红瑶女童,是他生命中最温暖、最甜蜜的“负担”。

25年前,他倾尽心力为改变红瑶女童“不读书不上学”的千年陋俗而四处奔走。25年过去了,红瑶女童口中的“何叔叔”已变成“何爷爷”,“知识改变命运”也已成为红瑶人的共识。

对何方礼来说,专属于他的“红瑶记忆”每一刻都在续写,红瑶族的乡亲的生活每一天都在改变……

在白云乡中心小学,何方礼询问红瑶女童学习、生活情况。 (一)

1996年,何方礼与红瑶女童在一起。

“小小绣花针呀,你为什么不能变成笔尖尖?圆圆绣花绷呀,你为什么不能变成书本本?腰间竹饭包呀,你为什么不能变成书包包……”这曲回荡在大瑶山山间的《赶山谣》,是红瑶女孩们渴望读书的真实心声。

由于祖祖辈辈奉行“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陋习,一代代红瑶女孩的未来被隔绝在这深山中。

1993年春,入伍刚半年的何方礼第一次走进瑶山,被一位打着赤脚、捧着竹篓的小姑娘挡住了去路。“叔叔,你买了我的杨梅我就可以读书了!”女孩充满期盼的眼神震撼了何方礼的心。此后,他坚持把每月21元的津贴分作3份,8元寄给妹妹当学费,8元寄给红瑶女童班的女孩,5元留给自己。

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女不读书”的观念谈何容易?红瑶女童班因经费不足一度停办,女孩们也因为种种困难被迫辍学……

为了将一个个黯然跨出校门的脚步重新拉回课堂,何方礼努力学习瑶话,打酒买肉与红瑶老乡们一起喝“同肝酒”、定“酒约”、打“老同”,劝说他们把女儿送回学校。

在一次去寨子的路上,何方礼遇到了当地罕见的大雪,10多里的山路愣是走了5个多小时。当他满身泥泞站在老乡家门口,老乡们无不感动——一个外乡人为了自家孩子读书这样劳神费心,我们决不能辜负!

“要有一时一地做一件好事的热情,更要有一生一世做好一件事情的恒心。”20多年来,何方礼节衣缩食积攒下10多万元扶贫助学,吸引各界捐资300多万。红瑶女孩念了书,识了字,找到了改变贫穷愚昧面貌的路,也坚定了依靠知识走出大山的信念……

何方礼,不只为红瑶女童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新生。

那年刚满7岁的凤桂鲜,是全国第一个女童班的学生,也是县里有史以来第一批上学的女童。她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担任了女童班班主任,成为全县历史上第一个红瑶女教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带的女童班里已经有10多名女童考上了大学……

陈英花是第二届红瑶女童班的学生,如今的她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前往白云乡中心小学的路上,她手里的iphone电话响个不停,原来是合作方在和她落实合同细节。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望着第十一届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的孩子们,陈英花感慨:“念了书才知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句话,真的可以实现……”

第十一届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坐满了身穿各色民族服饰的女孩,她们中不仅有红瑶女童,还有苗族、侗族、壮族、板瑶族……不同于20多年前女童们的腼腆羞涩,现在的女孩们会主动与你礼貌问好,与你一起用自拍软件拍照、扮鬼脸,还会在你耳边悄悄说“姐姐,以后我也要去北京上大学!”

从第一位女军人到第一位女商人,从第一位女医生到第一位女教师,当年的红瑶女童每一个最初的梦想都被善待,尊重知识成为她们改变人生轨迹的关键力量,观念改变也让红瑶族乡亲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二)

何方礼登高远望。

第一次遇见何方礼,梁柳芳正在融水县邮局给红瑶女童寄书。对红瑶女童共同的爱心,拉近了两颗心的距离。

记得那年冬天,戴妹忠已半个月没来上课了。何方礼走了50多分钟的山路到阿忠家里,推开房门,只见她大腿、两臂、颈部长满了拇指般大的疥疮,直淌脓血。

何方礼连夜把阿忠接到梁柳芳家里,20多个日日夜夜,梁柳芳为阿忠擦药、喂药……终于,戴妹忠又回到了红瑶女童班中。

共同经历过,才懂得彼此的不容易。

没收过一件像样的礼物,也没有过浪漫的纪念日,吃螺蛳粉就是俩人约会的主题——“那碗螺蛳粉只有2块5毛钱,我觉得挺亏的。”

可她,还是义无反顾嫁给了这个善良的人。

新世纪的第一天,十几位红瑶女童为何方礼与梁柳芳的婚礼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块手织方巾。连着红瑶女童们的感恩与祝福,五彩线缀成的杜鹃花显得格外鲜艳。

“不管是在部队干部队的工作,还是去帮助红瑶女童,家属都特别支持,”说起妻子,何方礼满是骄傲,“我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

一个人去做产检,一个人照顾父母,一个人料理家务……想起过去几年丈夫不能陪在身边的日子,梁柳芳虽有埋怨,却也难掩眼底的深情。她明白,生活不是岁月静好,不是热泪盈眶,不是佳话寓言,而是平实自然。

何思源,取饮水思源之意。何方礼常告诉女儿,做人不能忘本,要记得恩德。

今年只有15岁的何思源,比同龄人更冷静、更懂事。

——“你爸爸经常给红瑶女童送书包、送礼物,却没有在你生日的时候陪在你身边,你怪他吗?”

——“我生日的时候,爸爸只要说句‘生日快乐’就够啦!”思源仰起笑脸说道,“红瑶族的姐姐们比我更需要爸爸的关心。”

从小到大,何方礼只参加过两次自家女儿的家长会,直到现在,女儿还会跟他开玩笑——“老爸,你知道我读几年级吗?”也许是儿时缺少太多爸爸的陪伴,思源分外珍惜现在与爸爸在一起的日子。

妈妈手机里爸爸的照片,是思源儿时对爸爸的最初了解。因而,她记得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是爸爸领取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的时候”“这是爸爸获得的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称 ”……

最让思源骄傲的,是何方礼代表武警广西总队去北京参加党的十九大会议。“那感觉就像是你的同桌突然变成了大人物,可以说是又惊又喜……”何方礼从北京回来之后,思源总是拉着爸爸,让他讲讲出席党代会的感悟,活脱脱一枚小迷妹。

(三)

何方礼在训练间隙与官兵扳手腕。

战士、司务长、指导员、政治委员……一路走来,不管单位如何变化,岗位如何调整,何方礼心里一直牵挂着红瑶女童上学读书的问题。

为了让战士们也能了解红瑶女童上学的渴望,一有空余时间,何方礼便领着战士们去山里看望她们。只有经历过,体会才会更深刻。就这样,一茬茬武警官兵汇聚成强大的力量,为一届届红瑶女童连起“爱心接力”。

郭雷跟着何方礼干了4年,对他衣兜里有多少钱最清楚。知道何方礼总是“忍不住”把钱捐给贫困的红瑶女童,所以之后每次陪他去女童班,郭雷兜里总是多揣几百块钱,给何方礼留着备用。

获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道德模范”荣誉称 ,何方礼把奖金捐出去;得了“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提名奖,他又把奖金捐了出去……在何方礼的影响下,战士们也自发成立了“基金会”,每月都存些钱来资助贫困学生。

日子久了,何方礼和战士们的感情也更深了。在战士们眼里,何方礼不再是那个头戴“主角光环”的政委,而更像是队伍里的老大哥,让他们懂得善良,也学会了坚持……

2013年秋,总队特勤分队比武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可来宾市支队一中队特勤排却表现欠佳,再次吃了败仗——楼房攀登,第15名;越障射击,第14名;多距离多姿势狙击,第15名……总成绩在15个单位中当了“副班长”。

归队途中,十几个汉子耷拉着脑袋,不知该如何面对新任政委何方礼的批评。然而,何方礼却主动提出要听听大家的意见,找找问题的原因。

尤班长按捺不住,“噌”地站起来,“炮轰”何方礼——“兄弟单位有障碍场,我们没有;人家有射击场,我们没有;人家有综合攀登楼,我们没有……照这样下去,明年还是倒数第一!”尤班长一席话让何方礼看清了肩上的责任。

说干就干!

一中队很快结束了“游击队”的生活。有了自己的训练场地,还有何方礼这个“后勤部长”,队员们铆足了劲儿训练……终于,作为全总队编制最小的支队,他们在竞赛中一举夺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3个单项第一名。

心若在,梦依然,只为那期待的眼神——就像把深情给了红瑶女童,何方礼同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士兵心中的梦想微光,用扎扎实实的行动把它捂暖,让它绽放。

小支队也有大作为,何方礼带领队员们创造了历史。

“十二样的藤呀,依啰喂依啰喂,你说哪一根最长,我说什么都比不上武警亲人的情谊长……”一代又一代的爱心坚守,让这支队伍永远充盈着杜鹃花一样的红色。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7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17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