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图发布“景区随身听”服务,从“十一”起在500个热门景区正式启用。游客有望告别“八股文”讲解。“随身听”类似“线上真人导游”,不仅将“马未都讲故宫”等名人语音囊括其中,还欢迎所有导游、主播、民间高手等上传自己对身边景点的优质讲解,帮助这些声音触达万千用户。据悉,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偏好购买导览语音包。不过,也有人担心会不会导致导游失业?(9月19日《北京日 》)
据介绍,“景区随身听”的内容涵盖历史风云、野史秘闻、科学科普、自然地理、亲子故事、国学漫谈、神话传说等。在景区,游客可随走随听,软件会根据定位自动调出对应讲解。
“景区随身听”,应该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一些著名景区就出现过,只不过,那时叫“电子导游员”,即把导游词灌成录音带,供游客购买佩戴在耳朵上听。相较之下,由高德地图发布的这款“景区随身听”服务软件,无论是从服务内容、服务功能,还是服务水平上来看,显然比过去的“电子导游员”有质的飞跃。
应该说,对于文化旅游业态来说,类似于“景区随身听”的服务将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同时,“线上导游”服务也给游客提供了更多的福利和选择,尤其是对于喜欢深度体验旅游和喜欢触及多元化内容的游客来说,可谓善莫大焉。
但话又说回来,“景区随身听”虽能为被导者发现美,也可以为参观者阐析美,甚至不无诗画的情怀,语言的才能,但假如有游客突然中暑和突发心脏病之类,“景区随身听”又如何是好?其次,“景区随身听”如果真有这么万能的话,一些院校还开办旅游专业干什么?第三,就像智能人一样,“景区随身听”能精准地捕捉到每位游客的面部表情和读懂人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吗?此外,导览语音包的具体价格至今秘而不宣也是个问题。比如会不会捆绑销售从而加重游客经济负担?
至于说一些导游之所以倾向于“八股文”解说的原因,恐怕主要是由于目前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运营、管理及监管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导游的工资收入还只能靠引导游客到指定的商场购买商品并进行比例提成获得。这就希望有关部门不妨从理顺导游的工资收入机制入手,在此基础上,经常地组织他们开展技能服务大赛,以及精巧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和征文征样有奖活动等。从而从根本上去调动导游从业者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促进导游改善服务质量的一项辅助化设施,“景区随身听”不妨投放文化游市场尝试一下,但指望它全面代替导游服务还为时过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