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微软“黑屏”事件;2013年,美国“棱镜门”事件;2018年,中兴事件;2019年,华为事件。
一次次科技较量,让我们意识到掌握根技术,拥有核心竞争力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众所周知,我国在应用软件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但在基础软件方面却十分落后,这也导致我国企业在制裁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我们所有应用软件的创新都依赖于国外的基础软件技术。
国产基础软件现状
可以明确的是,放眼全球,我国基础软件份额少,市场被海外厂商垄断。以操作系统市场为例,数据显示,桌面操作系统市场, Windows市场占有率高达88.14%;移动操作系统市场,Android市场占有率高达75.44%;第二名苹果iOS市场占有率22.49%。
即使在国内,国产基础软件市场份额也仅为5%,国产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仅为4%,国产数据库在国内市场份额仅为6%。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一组数据,都会忍不住摇头叹息,感到无比沮丧。但实际上,打开格局就会发现,我国基础软件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国产基础软件发展趋势
从发展大趋势来看, IDC 预测,全球数据量总和,预计将从 2018 年的 33ZB 增至 2025年的 175ZB。而国内数据体量在未来7年将实现复合增速 30%以上的快速增长,并在2025年成为与欧洲、中东、非洲、亚太和美国等地区相比体量最大的区域。若是如此,定会催生我国数据库快速发展,近年广泛关注的分布式数据库,也将成为国产数据库变道超车的机会。
此外,2020年12月,CentOS宣布CentOS Linux 8将于2021年12月31日终止,后续变为CentOS Stream。CentOS Linux 7也将于2024年6月停止维护。先辈让道,无疑为新生代基础软件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会。
从政策层面来看,“十四五”、“新基建”、“信创”等刷屏政策热词无一不体现出国家对国产基础软件发展的鼓励和大力支持。
从市场规模来看,国产基础软件具有巨大潜力。
数据显示,2020年,在全球基础软件领域,美国业务收入达0.81万亿美元,占据全球该领域业务收入4/5。而中国在该领域业务收入仅为0.036万亿美元,只有美国的4%。
虽然占比很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说明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IDC等机构预测,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到2024年至少有7倍以上市场空间的增长,预计百亿级人民币规模。
信通院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为671亿美元,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为35亿美元(约241亿元人民币),占全球5.2%。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美元,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3.4%。中国数据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人民币,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6%。有分析机构预测,数据库市场在未来五年将有10倍以上的成长空间。
中国软协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中间件市场总体规模1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2%。2025年将达到189.6亿元人民币。
从政策和市场规模分析预测都可以明确看出,国家和企业对于基础软件重要性的认知正在逐步提升,国家政策频发,企业对基础软件的付费意愿和IT支出逐年增加,国产基础软件正在此环境下蓄力崛起。
国产基础软件领军企业
在此基础上,中国基础软件领域,已经出现一批领军企业。他们在持续的资源投入和不断的技术创新之下,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华为,在“重硬轻软”的大环境下,华为一直极其重视基础研发。年 显示,在2020年华为研发费用为1418.9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加7.8%,占全年营收的15.9%。不仅在中国企业研发投入中一骑绝尘,就是在全球也都能排进前三。
于是我们看到,在制裁重压之下,华为迅速推出欧拉(openEuler)操作系统、高斯(openGauss)数据库、鸿蒙操作系统,打破操作系统国外垄断之势。
此外,在2020年度Gartner全球数据库魔力象限评估中,阿里云进入领导者象限,这是中国数据库40年来首次进入全球顶级数据库行列。
更值得惊喜的是,除了华为、阿里这样的科技巨头,一些小而美的科技公司也在基础软件领域取得了非凡成就。
据悉,一个普通程序员使用飞算SoFlu,可以在28分钟内轻松完成三个资深工程师两小时的开发工作。
从这些成果可以看出,当前企业参与基础软件投资与研发的能动性被最大程度地激发。
结语
政策、企业、市场等各方面都为国产基础软件的蓬勃发展做好了准备,国产基础软件正踏上征途,迎来其“黄金时代”。
所以说,国产基础软件,崛起正当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