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于北京举办的2016首届边缘计算产业峰会上传来一则消息,ECC(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宣布正式成立!
据悉,该联盟由华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共同发起成立,联盟成员总数共62家,从创始成员构成上看,参与方皆为ICT产业界分量十足的角色,这从侧面表明,边缘计算生态发展正式进入关键落地阶段。
边缘计算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边缘计算,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而其真正受到关注首先是从物联 传感应用中开始,例如在智慧城市中,OT与IT的界限逐步趋于融合, 络架构、终端传感器以及系统平台相互协作,进行数据采集分析过程中,边缘设备的计算服务从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推动行业应用场景走进现实的作用,其前景便被极大看好。
(ECC顾问委员会顾问、华为企业 关领域总经理李先银,ECC副理事长、华为 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接受专访)
而边缘计算的准确定义随之明确,即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 络边缘侧,融合 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从上述概念描述中可以看出,边缘计算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边缘计算需要IT与OT从原有各司其职走向产业协作,逐步实现技术的相互融合。
其次, 络边缘侧的本地计算服务无疑会在异构环境中迎来IT厂商、IT方案商以及开发者集成融合服务的挑战,标准化亟待形成。
第三,在安全性上,边缘计算在满足行业信息化应用时,对于业务关键信息、核心数据以及商业信息保护等方面需要更为稳健的安全技术保护。
由此,上述挑战则精准对应了ECC成立的愿景,该联盟成立的首要目的即是搭建边缘计算产业合作平台,推动OT和ICT产业开放协作,通过应用领域、数据领域、 络领域以及设备领域的合作拉通产业资源,孵化行业应用所需的最佳实践,以此推动边缘计算产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那么,参与边缘计算发展的具体战略价值又是什么?ECC(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又是如何帮助合作伙伴抓住生态发展机遇?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笔者从IT生态学的角度依然要重点提及“合作”这一关键词,前文已提到,每一家联盟成员,特别是创始成员单位都有着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例如华为,基础架构领域自不用说,特别是在与边缘计算极其相关的物联 领域更是突飞猛进,从梯联 解决方案到照明物联 解决方案,场景化与ICT技术不仅完美融合,同时在各行各业实现了快速递进。
此外,来自芯片、传感领域的英特尔、ARM及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软通动力等成员在产业各个层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再加上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两家权威机构的学术经验,边缘计算产业联盟的“政产学研用”为联盟及边缘计算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战略价值已初步显现。
“到2020年将有500亿的终端和设备联 ,除了边缘设备与终端联 最大的“异构”特征之外,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个性化需求越来越高、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新趋势都需要边缘计算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ECC的使命与责任便在于此”。ECC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于海斌强调。产业合作与技术合作是ECC的最大战略价值之外,商业合作也同样是该组织在边缘计算所要传达的价值信息,因为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商业机会不断涌现,通过OT与ICT的良好协同与合理有序分工,商业机会的落点将更加清晰精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角色也能在边缘计算的“Cross”价值中获益,即Connection:敏捷链接、Real-time:实时业务、Data optimization:数据优化、Smart:应用智能、Secure: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快商业共赢节奏。
边缘计算的合作能量
在谈到ECC 产业联盟的价值能量时,ECC副理事长、华为 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用航天领域的“拉瓦尔喷管”效应形象地比喻了一番!
ECC副理事长、华为 络研发部总裁刘少伟接受专访
作为航空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关键推力部件,拉瓦尔喷管让气流通过收缩管到达窄喉处,实现速度从亚音速到超音速的扩增,并在扩张管继续扩增至7-8倍音速,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力。这样的管喉推力与边缘计算联盟颇有类似之处。
在刘少伟看来,ECC产业联盟的“管喉”作用即是围绕边缘计算应用在海量联接,业务的实时性,业务的智能性,数据的优化,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领域的共性挑战,统一术语和功能域定义,形成标准架构。同时基于清晰分层的开放合作,各方产业资源发挥各自所长,实现聚力共赢。
“边缘计算在标准化之上所呈现出的通用方案,可从后端推向更多的行业,这样会更加顺利地推动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拉瓦尔喷管效应的妙处即在于此”。刘少伟。
正如刘少伟所言,行业数字化转型将受到以SDN、物联 、AI为代表的先进ICT技术发展强大推力,边缘计算一方面支撑着行业商业模式创新,服务增值机遇无穷,而另一方面支撑实现产品的定制化与智能化。例如由传感器协助完成的航空发动机预测性维护、能源行业智能抄表、物流行业的全流程跟踪以及交通行业的车联 等领域,可以说,行业数字化转型无所不在,这对于产业上下游的参与者而言可谓是绝佳机遇,在笔者看来,ICT厂商的优势是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实力,而合作伙伴的优势则在于他们更懂行业,更懂客户。
基于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刻认识,华为眼中的ECC战略价值足够清晰,作为发起单位,华为对该联盟的贡献也足够震撼,这点对于ECC联盟的合作伙伴尤为重要。
首先,华为结合在 络域和设备域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软件定义架构为主的创新方案,实现物联 和产业方案的优化升级;其次,华为提供边缘计算管理开放平台,配有基础硬件和基础操作系统,结合虚拟机和容器技术,合作伙伴不仅软件二次开发更易于完成,同时其操作系统Huawei LiteOS完全向工业端开放。华为还可提供嵌入模块,边缘硬件包括感应装置都可在该系统环境中完成进一步开发;第三,联合创新,华为不仅提供核心技术,同时华为还提供验证测试平台,通过遍布全球的实验室,加大与产业界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第四,在物联 领域,华为先后推出了梯联 、照明物联 、电力物联 、车载解决方案等多项物联 方案,从安全、业务管理以及运维保障上为业界提供了极具参考意义的行业价值案例;第五,加大与联盟伙伴一同推进标准化的落地与延伸。
“五步走”主线促生态合作发展
对此,作为发起单位,也是合作伙伴的软通动力颇为认同,边缘计算产业联盟副理事长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执行副总裁方发和先生表示,“作为创新型技术服务商,我们为什么乐于参与这个联盟,第一点就是架构管理统一性对于应用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二,联盟生态的壮大以及有序发展,必然会惠及各个联盟单位。第三,软通动力也会与联盟成员携手,不断的做市场推广,使边缘计算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实践应用”。
在本次峰会现场,软通动力也带来了城市颗粒物 格化监测云方案,其基于IoT技术层面诠释了边缘计算的生态协作。事实上,在应用案例成型之前,IT方案商势必会在物联 环境遇到庞杂协议以及大量的数据提取、分析等操作,任务量几乎不可能达到高效完成水准。
由此,软通动力选择与华为合作,共同搭建IOT平台,从而使 络边缘的近终端与云端能协同工作。而基础在于,双方通过十多年的合作,通过Open API提供很好的合作界面,实现了资源最优化价值达成。
方发和表示,在边缘计算联盟里,软通动力定位在上层行业应用,希望通过推动边缘计算行业应用落地,并逐渐将在某一个行业里面的成功案例,更加标准化、更加具像化,保持行业应用落地的活力和生态高效正循环。
的确,从 络通信计算能力到后端数据分析能力应该是一个端到端优化的过程,而随着终端器件数量现在广泛的发展,它根据应用场景使一些需求计算在边缘进行,这在行业信息化发展中尤为凸显这样的边缘应用决定的。
刘少伟强调,联盟与合作伙伴目前的重点是对行业产业的聚焦,各个不同的垂直行业数字化发展迅猛,同时像智慧城市里面涉及到很多数字化应用都亟需边缘计算为行业业务数据的应用做支撑,这是ECC联盟首要迫切去解决的问题。
为此,ECC联盟的运作以“五步走”为主线:1、为需求场景输出技术架构;2、通过统一语言及架构指引产业链合作方跨领域发展;3、开展边缘计算测试认证,加大规范化发展;4、通过示范推广,提升业界关注度;5、开展ECC与第三方标准组织的交流与产业合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