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6月下旬,是考生和家长为志愿填 最为忙碌的时候。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在上千所大学、数千个专业中,根据自己的条件选 一个适合的志愿的确不是件容易事。有不少家长表示,面对复杂的 考规则,如果有一个权威的大数据库,根据近年来全国招考数据、各校高招政策、各专业前景等作出合理分析,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填 志愿的时候家长习惯性的要从 上搜一搜, 上一搜就会冒出来不少跟高考志愿填 相关的APP,比如高考志愿君、优志愿、完美志愿、乐学高考志愿等数十款与高考填 志愿相关的APP。这些软件鱼龙混杂,价格不等。自高考结束以来,各类高考志愿填 APP充斥在学生和家长中间,让人眼花缭乱。由于家长对志愿填 不能很好把握,所以一些高考填 志愿的APP由此受到家长、考生的青睐。
这些APP操作简单,只要考生输入高考成绩,APP就会显示出保底的院校,稳妥的院校和冲刺的院校。然后就可以根据最近所获得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院校和专业组分类排序,这样就可以帮助考生在正式填 的时候可以形成一张可供参考的志愿草稿。
但对于目前的高考志愿填 APP究竟有多大参考价值的问题,更多的学生、家长表示持保留态度。高考生张兰坦言,她并不十分信赖这类APP,“大数据只是过去的总结,不一定适用于今年。而且我 考院校涉及个性化的东西很多,我的兴趣在哪儿?我能够做什么?这些问题,不应由别人甚至机器来替自己回答。”
人工智能开启高考 考新时代,解决了普通高考家庭与志愿填 之间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的问题。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决策,不是代替做决定,也没有100%的准确率。在填 高考志愿的时候,应先掌握一定信息,在选择服务软件和机构时要擦亮双眼,以免上当。填 志愿所依赖的信息不只是高考分数,还涉及学生兴趣爱好等多重因素,与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和当年填 的人数也密切相关,每年都会有一些学校的录取线暴涨或暴跌,APP数据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要一味相信所谓大数据,不可过度依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