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有执照的病理医生仅九千余人,按照每100张病床配备1名-2名病理科医师计算,缺口高达4万-9万人。
出于“病理界的自我保护”,医生的 告越来越谨慎,常常是“高度怀疑”“可能是A或者是B”“不排除C”这样的描述。到最后还是病人倒霉。
被“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称为“医学之本”的病理科,在中国正沦为不受重视的“辅助科室”。打开各大医院官 的科室概览,大多数没设病理科,有的话也是忝陪末座。
2015年6月初,某三甲医院的一名进修医生给院长写了一封长信,讲述了他陪同学母亲到该院看病的种种遭遇。这个求医过程也被业内人士看做病理科困境的缩影。
患者因上腹胀痛伴恶心、呕吐,先后在当地县医院及市医院住院诊治17天,做了4次胃镜检查。临床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由于胃镜活检困难,无法确诊,建议到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
“活检困难,建议会诊。”由于基层医院缺乏病理检测能力和手段,这种转诊十分常见。
患者到了这样的三甲医院,主诊医生在没有病理确诊的情况下认为,基本确定是十二指肠恶性病变,不用等病理 告,必须立刻做肿块肠段切除。
患者决定等待病理结果,几天后结果显示是“非霍其金淋巴瘤”(一种血液病,以化疗为主,不用手术)。于是进修医生给院长写了信并提出建议。医院党委为此发出倡议,认为“这是一剂难得的清醒剂”。
比起病理诊断不受重视,更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技术学组组长孙保存教授预测:“五年之内,中国病理医生就会面临更大的人才危机。”
病理医生的困境
“没人干、没人会、没学生学”,这是中国病理界的现状。
病理科医生抢手却又不受重视。收费过低也一直被病理界所诟病。
在医疗系统,发病理 告是慎之又慎的事情。在要求严格的大医院,只有副主任医师或以上级别的医生才有资格在 告上签字。这一笔至少需要15年,远比其他临床科室的医生成熟时间长。
因此,病理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真理掌握在年岁最大的人手里。但即便这样,并没有多少患者甚至医生真正理解病理诊断的价值。
北京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有一次在院内会诊,病人家属不耐烦地大声询问,“师傅,我们的化验结果什么时候出来?门诊教授都等着呐!”这让她很无奈,“我也是教授,门诊医生还得看我的诊断做治疗,怎么就变成了师傅?”
这还不算什么,让病理医生更担心的是医疗风险。
几乎所有的病理医生发完冰冻病理 告后都提心吊胆。想象一下患者在手术台上躺着,等着病理 告来决定着手术切除的程度和范围的状态。病理医生二三十分钟做出的判断便让手术医生手起刀落,因此,从取材到诊断都“步步惊心”。
中国特色的病理会诊
大批患者和家属从三四线城市赶到大城市来,手上握着“建议上级医院会诊”的 告和病理切片,堵在三甲医院病理科门口,等待着生和死的答案。病理诊断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判决书,因为临床上,约80%的病理诊断是肿瘤病理。
尽管影像学和各种检查技术飞速发展,但“病理诊断仍然是肿瘤各种检查方法中最可靠的金标准,也是疾病的最终诊断”。孙教授说。
孙教授所在的天津肿瘤医院,拥有着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肿瘤组织标本库,肿瘤样本高达45000份。但和国内大部分医院一样,这里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生存困境。
天津肿瘤医院光接受各地疑难病理会诊切片就有四千余例。有中国特色的病理会诊由此可见一斑。
基层医院无法诊断的病例,便由病人或家属拿着会诊单到上级医院找医生会诊,有的病人带着三四家医院不同的病理 告来到大城市。
任重(化名)是其中的一个。48岁那年,他先后被诊断为丙肝、肝硬化并增生结节乃至肝癌。在三次转诊之后,各医院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其中武汉一家三甲医院建议他进行肝移植,几乎意味着他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思虑再三,他决定去美国进行手术。美国的梅奥诊所却得到出乎意料的诊断:由于干扰素的使用,丙肝已经控制90%了,可以停止治疗。
梅奥的医生在任先生的病历上写道,“丙肝伴有慢性的肝纤维化,并不是肝癌。”
这样在病理不明的情况下盲目转诊的经历时常发生,患者成为了病理科困境下最大的受害者。理想中的转诊体系,应该由下级医院的医生而不是患者自己帮助预约联系上级医院,找到对口医生。
地市级和基层医院对病理会诊的需要很迫切,确实跟自身能力欠缺有关。原卫生部开展远程病理会诊平台,从申请会诊医院和专家会诊结果看,二级甲等医院初诊意见与专家会诊意见的符合率仅为35%,市级医院诊断的符合率仅37%,而县级医院诊断的符合率只有26%。
“相当一部分结果不准确是没有使用自动染色机或显微镜视野倍数不够造成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主任郑杰觉得很遗憾。
针对这一痛点和难点,许多基层医院引进远程病理标准实验室,依托互联 技术建立了云病理远程诊断平台,开展互联 医学病理远程诊断服务。
福怡股份专注病理17年,研发远程病理标准实验室。实验室里设备和软件由福怡股份自主研发生产。福怡首倡“标准化前处理、自动化扫描、数字化保存、智能化筛查、专家化诊断”。会诊申请的医联体医院在请求会诊过程中,只需上传高清的病理切片扫描图像和病史相关资料,即可由云平台上对应的2000+全国病理专家开展远程诊断、术中快速冰冻做出会诊意见。
自动染片机作用是将载玻片上的样本区域着色,供诊断医生判读。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前端标准化自动染片机,入围了国家火炬计划产品目录,已经获得美国FDA、欧盟CE认证,关键技术获得国际PCT专利。它主要优势在于保障染色环境恒定,实现温度、压力、酸碱度恒定;密闭环保;标准化程序控制有助于科室质控管理;便捷、简单一键式操作,省时省力。
数字病理智能诊断系统扫描设备,自动化无人值守,全天候24h工作模式,数据自动上传云端,系统在强大的核心算法支持下实现人工智能分析,高敏感性与高特异性诊断结果,助力三级医院医生快速、高效、准确诊断,解决基层医院医生短缺,诊疗服务水平低的难题。
系统设计了基于统计信息、纹理信息、形态特征等近200个特征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对疑似癌变细胞的精确识别,并标识出DNA倍体异常细胞,将综合参数提供给诊断医生,提高工作效率数十倍。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