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还记得,双11最开始是为了省钱

从元旦钜惠,到情人节折扣

从五一狂欢,到618购物节

从7.1大促,到开学季优惠

从中秋国庆双节同庆,到双11,双12…

可以看到,各种优惠各种购物节早已贯穿全年。

打折优惠已是无时不在,竟然如此,

又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人们继续为双11疯狂呢?

所谓的购物陷阱,是从众心理和损失厌恶。

当你产生了别人都在买,有优惠,我不买就吃亏的念头时

你就有了购物冲动。

生物的本质是占有更多利于自己生存的资源

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大自然里觅食,

好不容易遇到一棵熟透了的果树,就会不管不顾地吃撑。

到了现代 会,我们虽然已经能保证温饱,

但是基因里残留着古代生活的习性,

依然使你看到高热量的甜食时,吃到停不下来,

因此你不停地买买买,和小松鼠塞满自己嘴巴的行为一样。

从消费刺激经济这个角度来看,没有问题

但如果你推崇的是极简生活,

或者打算开始理一理自己过度购物的行为,

那么或许你会想要了解以下购物相关的陷阱。

我们就按购物前和购物后这两个节点来分吧。

购物前,商家需要的是勾引起你的消费冲动。

比如上边我们说的,铺天盖地宣传双11有优惠,

造成你觉得别人都在买,自己不买就亏了的错觉。

实际上,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损失厌恶。

更简单更极端的,就是用于诈骗,

比如说积分清零的诈骗短信:

这个短信,内容很直接,

你有7560分的积分

不用,就会被清零(亏了)

用,就要点链接进去(占便宜)

好一点的,链接进去之后是个线上商城

看起来确实是积分可以抵掉大部分钱款

比如1099积分+399现金就可以买六瓶酒

但事实上,酒是假冒伪劣,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你付的钱,和被诈骗无异。

坏一点的,收到的短信内容是积分兑换现金

点进去后跳转为填写银行卡账 密码的钓鱼 页,

当你填了银行卡账 密码和验证码后,你的钱被转走了。

打着各种某东、某宝名目的内购群的也是一种购物套路。

相信朋友们都有遇到“XX内购群”的经历,

一进群里面人数众多,全员禁言,

群主不间断发着众多的优惠物品,

某宝某猫某东某多多。

物品看着有点吸引力,

点开领劵购买发现确实比直接在购物平台优惠不少

但其实,不过是商家清库存的一种手段罢了

这么做虽然不涉及诈骗,

但你以为自己在开心地薅羊毛,

实际上羊毛都是你从自己身上薅下来的。

视频直播购物也是利用从众心理和损失厌恶的一种销售套路。

随着一声声的“3、2、1上链接”

你控制不住自己占便宜的冲动

一次又一次剁手。

特别是那种开窑砸盏、和田玉的直播

更是大大方方收割你对货品价值的认知。

相比上边的购物前套路和诈骗,

购物后的冒充客服诈骗更需要我们防范。

因为你的每一次正常 购,都可能成为骗子诈骗的突破口。

骗子经常会冒充电商平台的客服联系买家,

编造出商品损坏或物流故障要予以赔偿的谎言,

这个时候最怕的就是巧合——刚好你的快递出现了问题。

如果你信以为真,那么就会按骗子的指示

以共享屏幕的方式安装骗子提供的手机软件

并被盗取银行卡 、密码、验证码等信息

最后被转走钱财。

因此我建议,接到电话自称客服办理退款时,

建议直接挂掉电话。

那么如果快递真的出现赔偿情况呢?

别担心,现在基本上客服都会在软件内处理问题。


以上,是一些购物常见的套路和诈骗陷阱。

希望大家看过之后能购物愉快。

最后,还是送点福利,

送大家一张立省100%的券:

随便用,不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2年10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10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