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上线

2018年10月31日,《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南京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表决通过,成为全国首部专门保障国家公祭活动的地方性法规。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了对丛葬地的保护管理工作责任,对环境和氛围维护、日常管理和养护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今年12月3日,在《条例》实施颁布一周年前夕,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条例》实施一周年执法检查,听取各相关部门贯彻实施《条例》情况的汇 。

“在市区各个地方的17处遇难同胞丛葬地和2处纪念地,绝大部分都在电子地图上标注出来了,但南京大学(原金陵大学)丛葬地、鱼雷营丛葬地、太平门纪念地在地图导航软件上没有办法搜到,给广大市民祭奠死难同胞带来了不便。”南京市人大代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条例》专家起草人之一、三法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刘伟说。

12月7日下午,在南京市人大法制委指导下,由南京市律师协会等组织了“百名律师重走丛葬地、祭奠遇难同胞”活动,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开展实地找寻,对未能在地图上标注的丛葬地、纪念地进行了再次确认。

据介绍,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鱼雷营丛葬地地处金陵船厂内部,为了安全生产,除了国家公祭日和清明节以外,其他时间需经许可才能进入,其他丛葬地、纪念地到访均不存在障碍。所有丛葬地和纪念地碑体完全、碑文清晰。特别是上新河丛葬地、燕子矶丛葬地、中山陵西洼子村丛葬地、挹江门丛葬地、太平门纪念地因位于公园范围内,环境整洁,保护管理设施相对完备,日常 会各界有组织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较多。

随后,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牵头下,南京市律师协会、江苏新闻广播和相关软件企业合作绘制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如今,只要在电子地图上输入关键词“丛葬地”,地图上就显示纪念堂的标志,点开任意一个标识,丛葬地的名称与具体地址、开放时间都在地图上显示出来,从而可根据导航,前往丛葬地祭拜遇难同胞。

“南京大屠杀记忆不仅是南京的记忆,更是整个国家的集体记忆。这既是一张丛葬地位置导航图,更是一张标注南京之殇、民族之痛的‘历史地图’,导引着人们走进82年前的那场民族劫难,进一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10月3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