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有个朋友问了一个问题,把小编问的哭笑不得。
她说现在新个税实施,员工 送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后,她不知道怎么做工资表了。
以前的工资表挺清晰的,员工的各项工资性收入列个明细,然后扣除三险一金,再扣除个人所得税,最后应发减去扣款就是员工实得
现在增加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难不成还要在工资表上加上这些?还有,本来工资就不多了,再把这些扣了,我实发不就更少了吗?
好嗨,她觉得专项附加扣除是从应发工资里面扣钱呢!
专项附加扣除不是从你工资里面扣钱,仅仅是算个人所得税时候,税法允许从你收入基数里面扣减的项目。
它直接影响的就是你工资表上的个人所得税的金额,不会直接影响你的实发工资数。
简单的说就是它的出现就是为了算个人所得税的金额。
这个其实你看看工资薪金个税算法公式就明白了。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免税收入-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这里的减除费用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免征额,或者通俗的,大家叫的很习惯的起征点,目前是5000。
专项扣除是对税法允许扣除的由个人负担的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简称“三险一金”)
所以,你看,不管是减除费用,还是各项扣除,其实就是公式里面的一个减项,直接影响的就是应纳税所得额的大小,最终影响的就是个人所得税的金额。
而工资表上主要体现和资金有关的信息,包括应发,扣款,实发等。
所以,在工资表的制作上,是否添加专项附加扣除,个人觉得是没有必要的,就像你也不会把减除费用5000加到工资表上去一样,工资表需要一个个人所得税实际代扣代缴数就行了,而至于减除费用、专项附加扣除这些明细,那是个人所得税申 表体现的。
三险一金一般单位在发工资时候就代扣代缴了,这个数据一般不用我们员工自己去填写提供,所以以前个人所得税感觉和我们每个员工离的很远,我们拿着工资条看看上面的个人所得税,仅此而已。
而现在不一样了,专项附加扣除如果我们自己不向扣缴单位或者税务机关申 ,那么我们就没法享受扣除,所以这种转变更大的意义是一种观念的改变,为以后的税制深化改革做铺垫,让每个人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了解适应个税申 。
其实关于专项附加扣除的实质是很简单的,就是纳税人首次享受时,纳税人填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给任职受雇单位,单位在每个月发放工资时,像“三险一金”一样,为大家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无非就是你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收集纳税人这些信息。
之前说过,方式很多
1
填写纸质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表》,然后提交。
就是这样一张表,这个具体可以登录税务总局或各省、市税务机关官 ,下载表格电子版并自行打印出来填写提交就是了。
单位收到后,如实录入扣缴端软件,在次月办理扣缴申 时通过扣缴端软件提交给税务机关,同时将纸质表留存备查。
2
送电子模板
这个模板,你可以去个税申 软件扣缴客户端【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采集】-选择任一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导入】-【模板下载】
这个填写后 送给单位,单位直接导入申 软件就可以为你算个税时候进行扣除了。
3
第三方软件,比如薪税保
之前说过,不管是纸质还是电子模板,其实在收集信息时候非常散乱,而且资料容易发生错误,丢失等,通过一些第三方信息采集平台来收集,效率会很高。
但是,经过实操,目前薪税保仅仅是采集信息,纳税人通过手机微信界面录入信息后,企业端还是需要把纳税人的信息导出,导出的个税就和我们第2条 送的电子模板是一样的格式。
然后,在申 个税时候把纳税人的信息再导入,所以通过薪税保收集的信息,最终还是体现为电子模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