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点意志力都没有的人来讲,各种自律方法都没用,唯一还能指望的是他律。
一、自律的谎言
现在 上越来越多教人自律的文章、视频,大多会宣称,用了我这招之后,你马上就能自律起来。实情是,新方法用了之后可能就两天有点效果,很快又会回到原先的颓废状态。
对多数人而言,不管试多少方法,都做不到自律。
为什么?
举两个流传比较广的自律小技巧:
一个是告诉你每天起床后,先把最不想做的事情做完,这样,做其他事的阻力就变小了。这方法最大的问题是,要开始去做这件不想做的事,就需要调动意志力。
以本人为例,周五晚上我会告诉自己,周六起床后第一件事一定要写文,写个几百字再玩。然而,真等周六起床以后,无论如何就是不想打开word,很快就会进入游戏状态。
所有教你自律的方法都有个无法解决的根本缺陷,不管说的多好听,说的多简单,都仍要耗损一定的意志力,也许耗损量比原来要少,但是,它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我的意志力无限接近零,怎么办?
另一个是说,让你用更高阶的欲望压制眼前的欲望,从而做到自律。这种理论更废。如果你的更高追求能压制眼前欲望,还需要到 上四处翻查自律方法么?这种说法实在高估了人性。
对多数人来讲,远方的理想在当下的欢娱面前,不堪一击。
这种说法其实是假设人的高度理性,实际上,人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被潜意识、被习惯、被感性所支配的。
我们常说,人是短视的动物。这并不是说我们真的看不长远,我们当然知道少吃糖油、不熬夜、多锻炼身体,将来会有更好的身材、更浓密的头发、更好的身体素质、更长的寿命;当然知道多看书少打游戏,将来会有更好的成绩,会有更好的工作,能赚更多的钱,会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但总是忍不住耽溺于当下的欢娱。
高级的快乐当然胜过堕落的快乐,我们哪个人不明白?
但问题是,我们就是无法抗拒眼前的堕落。
《慕有枝的日记》:
1月20日:打游戏;
1月21日:无他,打游戏耳;
1月22日:慕有枝啊慕有枝,汝岂可如此自堕?年初赌咒,吞刀刮肠,势要发奋辛丑,决绝之态,犹历历在目。及岁暮,架上书册,蛛 蒙尘,诗词文章,荒废泰半,健身器具,锈蚀斑驳。
微游戏,汝更有一得呼?
当自勤勉,终岁尚有旬日,犹可一搏,庶几少有增益,不至痛嗟星霜也。
1月23日:打游戏;
1月24日:打游戏。
1月25日:喵。
不管你讲什么大道理,吃喝玩乐,熬夜手冲,颓废躺平,窝在舒适区,凡此种种就是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所以,像我这类人,但凡有一点自律他也不至于不自律啊。
那还有救吗?
有。只看你愿不愿意。
我们的目标是要管住自己。
既然自己管不住自己,那就只好让别人来管啰。
所以,自律的终极答案是——他律。
二、被忽略的他律
我们先来看几个他律的例子。
最典型的是学生时代,有家长管,有老师管,只要他们死盯着,我们再怎么堕落也有个极限。而且,那前儿不光有来自他人的管束,还有来自环境的潜在约束,后者的影响力往往更大,比如我们周围的同学。
我高中时,周围所有同学都在努力学习,我偶尔?一眼小说都会有极强的罪恶感。到了大学,宿舍成员乃至一层楼的男同学都放飞自我,你也就没了压力,跟着一起堕落。
当今时代,线上教育越来越发达,实体学校会不会消失呢?
不会。不光是为了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只要我们还有他律的需要,实体学校就不可能消失。
很多人应该都讨厌工作日的西装制服,约束得人很不舒服。其实,除了打造企业文化或者塑造企业形象,这还是一种他律。衣服越舒服,人的情绪也容易越懒散。反之,衣服越笔挺,越会有约束感。制服在身,就是一直在提醒你,别散漫,你在工作。
有时活儿没干完,想拿回家做,背着笔记本回了家,结果,一到家就没了那氛围,直接懒倒,第二天又原原本本把活儿带回到公司。这就是因为家里没有那种氛围感的约束。
古时候,讲究君子佩玉,这玉与阶级、礼仪都有关系,同时也是一种他律。《礼记·玉藻》说得清楚:“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佩玉之后,一则,你走路就不可能太放肆,否则玉佩咣当乱响,引人侧目;二则,玉佩锵鸣,对人是一种提醒,这样,邪恶的念头就不会乱入了。
越来越多人请健身教练。对很多人来讲,健身教练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纠正你的动作,而是提供一种他律。自己健身,很容易跑几步、举几下就不想继续了,哎呀,今天有点累,要不,今天少练会儿,呆了十分钟就跑了;等到第二天,今天状态不好,鸽了叭;明日复明日,健身卡就废掉了。请个教练,起码你到健身房的时候,有人看着你,能坚持坚持。
我们总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也是类似的道理。
还有一些反向的例子。
大概前两年,和一个胖友聊天,胖友感慨,当初觉得,不做房奴,可以多点吃喝玩乐,还能攒点钱干别的;现在来看,房子确实没买,可吃喝玩乐好像也没干啥,最后也没攒下钱来,四大皆输。反倒是那买房的,日子过得和咱们没啥显著区别,但除了房子之外,还存下不少钱。(绝不是劝大家买房。)
类似的例子是,许多年轻人说不生孩子了,自己攒钱养老。且不说没有子女的老人在养老院是什么际遇,单说钱的问题,这些人大概率攒不下钱。他们没意识到,生儿育女其实就是积累观念在家庭观上的延伸,不婚不育则是消费主义在家庭观上的进犯。
不婚不育的人,不仅攒不出子女,大概率也攒不出钱来。不一定是极其热爱买买买,但是,花销上不需要考虑子女的教育和未来,也就没了约束,继续大手大脚,不知不觉钱就没了。年轻一代都这样,从来说不清钱的大头花哪了,反正就是没了。
老一代人不同,穷怕了,即便不婚不育,也会省钱攒钱,这来自一种观念压迫形成的他律。
好多人向往自由职业。其实,自由职业对自律有很高要求。我曾经做过一段,对此深有体会。我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说彻底的自由就意味着彻底的放纵。没了外在约束,很容易三天打鱼两天晒 。我曾连续两个月都在打游戏,几乎是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如果你打算辞职搞点啥,除非拥有压倒一切的热爱或者极强的自律能力,否则,千万别单打独斗,最好组建团队。不为别的,只为他律。有同事,就要给同事一个交代,有下属,就要给下属发工资,两者都会形成一种他律,你就不可能彻底放纵了。
当然,这个时候,自由职业也就不“自由”了。
说到这,大家应该明白了,和自律不同,在形式上,他律是毫不费力就可以获得的东西,但是,要付出一些代价。
自律的燃料是意志力,他律的代价是自由。
你愿意让渡多少自由,就能获得多少他律。
在自律这件事上,我们是很不公平的,因为每个人的意志力资源都不一样,在他律这件事上,我们相对还公平些,因为,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自由权利都差不多。
只是,你愿不愿意让渡自由呢?
三、为什么越来越难自律了
越来越多账 在聊自律,这东西不管怎么聊大家都做不到,越做不到越焦虑,越焦虑越想找寻解脱之法,陷入死循环。
真正的解套之法——他律,却被大家刻意忽略掉了。
很大程度上因为他律是主流思潮的逆反,他律是反个人主义的。
有没有觉得越是年轻一代,越难自律了?
两方面原因:
一是盛世纨绔。筚路蓝缕的一代人是穷过来的,刻在骨子里的穷苦阴影本身就提供了一种观念上的他律,即便物质富裕了,本心难改。盛世小白不同,没有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然也就没有动心忍性。
二是个人主义。许多人没意识到,集体性的自律缺失和工业化是有点关系的。工业 会中,亲族纽带解体, 会原子化,个人主义横行。在传统 会中,人的家族关系复杂,大家子又生活在一起,这既是人际负担,也是人际约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他律。
当无人管束,我们也无需向任何人负责的时候,他律也就消失了,我们享受到的是高度的自由。可是,多少万年的群居生活、家族生活,我们的大脑还并不能适应现代化 会中的高度自我管理。
于是,表现出来的情况就是,好像我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律了。
那应该怎么办呢?
1、家庭生活。
既然自律缺失与人际关系的疏离有关,就把人际关系再绑回来就行了。“羁绊”这个词特别好,你仔细品一品。
可以把你妈带过来看着你,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即便工作多年,回家过年睡个懒觉,都会被老妈薅起来,玩游戏就会被喷不务正业,瘫成一窝就会厉声让你坐直。老妈可以提供免费高效的他律服务。
当然了,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
类似地,可以找个男女胖友或者结婚,生孩子也是一招。当你要对家庭负责的时候,你也就堕落不下去了,或者说,堕落起码有个度。夫妻之间、夫妻和子女之间经常会形成一种互相监督的关系。这一节,我估计很多人也会望而却步,大概会觉得因小失大。
2、抱大腿。
和自律的人一起混,靠对方提供他律。
3、工作。
必须拥有一份与人共事的工作。你可以创业,但最好不要一个人。你可以辞职搞自媒体,但最好组建个工作室。
4、 络打卡。
这应该是大家接受度最高的一招了。比如加入读书群,每人定期交流心得;加入健身群,大家定期发健身照片、跑步公里截图。也有人到平台上晒图、发视频,记录每天减肥健身的情况,或是直播自己的备考过程。
只要有人看,这种照片、视频、直播就会形成一种对外承诺,反向对自己形成约束。
5、利用软件。
我的自律能力真的超级差,一度为了戒掉游戏,开了某茄锁机,有用过那么几天。
某茄锁机一个月有三次提前终止的机会,我都是在当月第一天就用完了。之后某次锁机,我忘了时间,游戏打了一半被锁了,我急得抓耳挠腮,忙不迭上 查方法,这才知道,手机重启后到某茄锁机生效,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差,只要在这短短的几秒内,把某茄软件卸载就行了。
于是,某茄锁机这种他律方式对我彻底失效。
我最后怎么从游戏里走出来的呢?
靠的是工作。
不管你游戏打得多上头,等到应该上班的时候,总得暂时停下。
工作能强制你暂时脱瘾。
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一种他律方法的效果取决于自己对该种方法有多大的终止权。换言之,取决于这种方法有多大的强制性。而强制性高低取决于你让渡自由的多少。
强制性越低,越需要你的意志力资源来补足。
换言之,他律越弱,越需要自律顶上。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自律能力很差的人,只能多让渡点自由出去。
四、结语
有人可能要问,难道我一辈子都得靠他律么?
我很想给个正能量的答案,但我不能。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如果依旧意志力贫乏,基本上就不能指望培养自律了,只有他律一条路可走。
要怪就怪自己年轻时没养成好习惯叭。
要知道,我们见到的自律之人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真的意志力卓绝,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
一种是拥有良好的习惯,习惯扎根很深,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很多人都是后者。
许多好学生的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在老师、家长的他律之下,许多东西逐渐内化成了行为守则。这有点像,小时候家长都会要求孩子坐直了,如果一直严格要求,孩子养成了习惯,除非骨骼有问题,长大以后就不太需要依靠意志力让自己坐直,也就不用担心会驼背。
长期跑步锻炼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几天不跑步,就会浑身难受,好像缺了点啥,类似戒断效应,这就是锻炼已经内化成了身体的习惯。习惯养成之后,对意志力资源的耗损自然就会变低。和骑车一样,刚开始那两下蹬得最费力,之后哪怕不蹬了,凭着惯性也能走一段。
有些人少年时就养成了强大的惯性,到了这个年纪,在自律这件事上可能就毫不费力。有些人少年时则鸟飞鱼跃,没养成什么好习惯,或者说,对父母、老师给予的他律一直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等翅膀硬了,即便有什么好习惯也一朝崩坏,弃置九霄云外,比如我,到了这个年纪就会很尴尬。
大家且看叭。自律这话题越来越热,正意味着始终没有真正的解决之道。
自律必定会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言语表述是帮你自律,实则是你花钱买他律。健身教练已经就是了。
是不是很讽刺?
我们用了那么多年熬出头,脱离老师和父母的掌控,到头来,又要重新找方法,给自己再戴回紧箍咒。
神话故事里,孙悟空不戴紧箍咒是耀武扬威的齐天大圣;现实中,不戴紧箍咒只会颓废成一只懒猴。
我以上讲的所有内容,都是针对像我这样的,几乎没有任何自律能力的人。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有执着的热爱,或者仍然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这期的内容并不适合你。
最后总结下:
自律并不适合我们这种懒人,要充分利用人际关系的联结实现他律,最好有正常的家庭生活,要有一份与人共事的工作,和自律的人一起混,可以利用 络打卡的方式构建约束,适当承诺,适当负债。在他律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出良好的习惯,靠习惯持之以恒。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