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亮
刚过去的周末,让人心情沉重。先是上周五滴滴顺风车杀人案;后是次日凌晨,哈尔滨太阳岛景区酒店火灾,20人死亡。
性质恶劣,伤亡惨重,两起悲剧,引起滔天热议。周末已是沸反盈天,周一工作日各种信息汇总,更引人关注。“媒体4问哈尔滨酒店火灾:咋厘清责任?是否监管不力?”
这几乎就是不用回答的设问句。而且,当日正是数万人的哈尔滨马拉松开赛前日,领物高峰。消防安全,公共安全,自然是此类大型活动的基本要求。事故地正是哈马终点太阳岛,在乘摆渡车去领物路上,跑友群就传遇难者就有身边跑友,这样的震撼非亲历很难形容。
而就在最市中心的中央大街周边,各种作坊式简陋民宿旅馆,那里的消防设施可能还不如出事的上规模的这家。不出事,可能只是运气问题或者时间问题。希望这次事后“大检查”能真正严肃执法,不再因地方利益阻挠而又妥协,当然更希望是制度性常规举措,而非临时应急舆论灭火式运动执法。
虽是意外,但确是不折不扣的人祸。哈马鸣枪前,有短暂默哀仪式。希望能真正用行动杜绝悲剧再发的可能。而比伤亡数十人的火灾意外更让人不能接受的,则是百日内滴滴再次滴血,又是一起恶性命案,同样是顺风车,同样是性侵杀人。而比这更引人震怒的,还是郑州空姐案后,滴滴假装例行反思,火速下线,暂停整顿,遮丑式慌忙去除 上关于“标签化”“性暗示”“物化女性”等此前所谓“ 交”脑残宣传。
很难想象,一个有底线的企业,会如此公然拿女性性别、相貌、着装等开迎合低级趣味的恶俗玩笑,且不以为耻,甚至将此作为一种产品的商业方向,赚这种没品的钱。
如果只看之前 上流传的那些文案,遮住企业名称,那些上不得台面,赤裸裸的隐性荤段子风艳俗文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不会是安全体面、文明尊严。而是前些年,自媒体 络风刚兴起时,某些宣传企划妄图博流量点击,一夜爆红而犯贱作恶。
但,就如段子手嘴贱手欠,只是 上嘚吧嘚,即便下作却几乎无实质杀伤。可一个企业特别是具准垄断地位,从用户规模看,是某种程度的所谓“国民级应用”的行业龙头,将这种过嘴瘾“嘴炮”传播,直接规模化产品化变现,甚至怂恿收编一众幻想借此猎艳的从业者,那危险就悄然而至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空姐案时, 上有传出地方司机群对女性年轻乘客的不堪入目的评价,舆论炸锅,惹众怒后,滴滴回应产品升级加码;这次事件后,又有司机群不当评价,再次激怒 友。
作为产品线的差异化而言,定位本身无可非议,但是前提是,作为哪怕是商业公司提供的面向大众的公共产品,安全是第一位的。不能以此牺牲安全,甚至主动放低准入门槛,配合作恶来满足自己商业诉求。就如前段儿引热议的“拼多多上假货横行”一样,顺风车也该满足最低安全设计,才能对外营运。若企业自己浑水摸鱼,则执法监管必须动真格,不守规矩就要重惩,短期内因自身管理问题导致恶性案件频发,更应受“极刑”,罚得肉疼,信用和企业都濒临破产,才能有足够威慑。
就如有媒体提醒的,“滴滴,还记得当年被重罚600万美元的福特吗”,不如当年这般铁腕执法,开出惩罚性巨额罚单,天价赔偿,无论中外古今,所有强势企业都天然不会将用户利益和公共安全放在商业诉求之前的。
但客服其实是无辜的,罪在于内部整体“反安全”设计上。就如今儿微博热传的“微信公 开通视频 警,关键时候能救命”,是说地方警方推出的新式视频 警,快速锁定,一键联动,甚至视频直接对话震慑潜在犯罪。类似短信、视频 警,打车软件内置的紧急 警键,其实技术都有。
滴滴其实也有,“百日两度杀人:客服自称没权限 一键 警藏得深”。有技术,却藏得深,生怕你找到,这设计逻辑背后的东西,才是最可怕的。独自出行,多学自救防身没错,但并非人人都是安全专家,公共安全不能甩锅给个体。否则,处处是雷,寸步难行:“货拉拉回应女孩被骚扰:司机跳单辱骂客户 永久封 ”(8月27日澎湃新闻)
逐利是资本天性,但当其只顾商业利益,完全舍弃相应 会责任时,不能任其作恶。得有司法强力制衡制裁逼其回正途,商业力量再强横,也难发展成滴血嗜血怪物,而是对法律有敬畏,这才是一个有保障的安全而正常的 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 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料微信关注:ihxdsb, 料QQ:3386405712】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