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担当者”于文钦:自主创新才会有未来!

成功需要敏锐的眼光和敢闯敢干的魄力。1987年,于文钦在山东工业大学毕业,按照当时的条件,他完全可以分配到省直机关,但是对故乡的依恋,让他选择回到岛城,前往青岛碱厂工作。1995年,他又从碱厂离开开始创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于文钦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在我毕业的时候,中国 会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当时企业家在经济舞台上的风采,他们为 会发展做出的推动,深深感染了我”,于文钦说,他于2000年成立青岛方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秉承“品质、创新、和谐、共赢”的理念,在档案领域和电力行业的信息服务成果显著,目前,公司已经成长为青岛市重点软件企业,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

对于文钦来说,企业的成功与团队的凝聚力密不可分,而这和他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不无关系。2011年7月,于文钦和家人乘坐旅游大巴行驶到承德围场附近的公路上时意外侧翻,造成车内人员急剧挤压。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受伤的于文钦镇定地组织乘客有序地往车外转移,之后又带领众人一起撕开衣服,用布条、鞋带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因救护车迟迟未能到达现场后,他又组织其他游客把重伤员从地沟移送到路边,并截车送伤员,为抢救赢得了宝贵时间。如此的热心和当担,让于文钦被当年的“感动青岛人物”提名,并被评为崂山区十大道德模范,而这次经历也使他在企业管理上深受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企业,意识到应该让年轻员工担责。”于文钦说,2013年起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战略,团队的凝聚力骤增,而且规模也越来越壮大。

“客户信息价值的提升,是我们存在的唯一理由”—— 正是本着这样的追求,于文钦从当初的单打独斗,到成立了一家优秀的软件企业,而这多年拼搏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只有坚持,才能有机会成功,只有过硬的技术和创新,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只有团队的凝聚力,才能使公司历经风雨继续前行。

第一桶金坚持和技术换来机会

“尽管我自己有技术,而且对行业充满了信心,但是创业之初最缺的是市场。”于文钦表示,为了有机会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他抓住每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1996年夏天,在南海路附近,政府部门组织一个信息博览会,于文钦以个人的名义参加,当时经费有限,只做了一个喷绘彩色宣传页,并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BP机 码,希望有人通过传呼消息回复联系。当时,于文钦主要做GIS(地理信息)系统,在会展上,对此项目关心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做的人却少之又少。正当他心灰意冷之时,BP机 突然收到一条信息,对方咨询的正是GIS系统。交流得知,对方是一家发电厂,想让他帮着做企业的GIS系统。

“这家电厂有一个新厂和一个老厂,当时的厂长遇到一个问题,新厂建设时老厂要给新厂供气、供电,但是老厂地下管道不清楚,经常出现管 事故,因没有图纸,出现问题时只能找老工人,非常不方便。无奈之下,开始打听这方面的公司,帮助一个地下管 管理信息系统,而恰巧在之前的一次展会上发现我。”于文钦说,一般情况下,这种工程需要好几个人来做,而于文钦勇挑重担,耗时半年多,做了两期系统,圆满完成厂方的开发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于文钦做完信息管理系统后,为这家企业赢得了一个山东电力系统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的第一桶金,以后发展也就有了基础和底气。”于文钦说。

股权激励做企业“以人为本”

虽然掘到了第一桶金,但并不意味着日后会一帆风顺,于文钦说,成功是失败的积累,他又走过了不少沟沟坎坎。

2003年,恰逢非典期间,同行的业绩非常惨淡,许多企业选择减员或者关门。在困难面前,于文钦没有采取消极的办法,而是选择担当,于文钦当时做出承诺,非典时期绝不解雇一个人,当时的十几个员工都是一直跟随自己的干将,这个承诺让员工感动,大家用自己的心智做出了品质卓越的软件产品,软件在运行5年多的时间,源代码几乎没有改动,过硬的品质和服务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客户和商机。

“我做企业的初衷,就是让更多的人用到我们的软件,帮助别人成就自己。现在这种愿望更强烈,我是公司的创始人,但是公司不是我的私有财产,它更应该是大家的、 会的。”于文钦说,为了员工未来的发展,公司把责权利给到员工,开始进行股权激励,将股权释放给相关员工,尤其是对两名10年以上金牌员工赠送股权。“这种转变非常大,这让员工有了归属感,员工会更关心公司,除了自己会拼命工作,还把自己的其他资源利用起来,为公司服务。”于文钦说,在工作中,有些细节员工考虑得比自己周到,团队成长异常迅速,现在公司已经成立了5个事业部,现在有两个事业部的规模已经比2011年时的公司规模还大。

立足市场自主创新打天下

于文钦深知能否自主创新,决定着是否能在市场当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目前,方天科技聚焦电力行业、档案管理等领域,提供软件产品和技术服务。在电力行业,公司已为多家国际一流、国家一流电力企业提供了关键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竞价上 决策支持系统》、《火电厂经济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等软件系统已经在多家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和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档案领域,公司相继推出了一系列的数字档案管理平台,其中,《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平台E_Archives》不仅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的优秀级测评,而且成功应用于近千家企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0月6日
下一篇 2015年10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