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005字,预计学习时长6分钟
图源:unsplash
从马克·安德森说出那句“软件正在吃掉世界”到现在,已经过去近十年了。那时,编写代码不可或缺。托管和扩展产品的成本已大幅下降(多亏了云托管及相关服务),所以拥有自己的服务器不再必要,这对产品开发的民主化大有好处。但是你仍然需知道如何编写代码,否则就要付钱给开发者。
但如今,设计正“吃掉”代码。产品设计让开发者无需代码也能走得更快更远。它正在推动“无代码”运动,而其影响不止于此。
构建数字产品的过程(过去对比现在)
过去,在创建 站或APP时,只有几个早期步骤属于“设计”范畴,随后就是更为漫长的编写代码过程。如今,设计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在某些情况下,根据其复杂程度,甚至可以直达终点。
虽然上图简化过度,但从根本上说,这是技术和过程的重要转变。今年初,彼得·列文尼(同样来自a16z)写道:“十年前,功能重于显示,这是铁律,所以需要按照工作流程手册来执行用户界面。但现在,在设计发展的十年间,界面不再反映出代码,而是代码反映出了设计。”
为什么设计正在“吃掉”代码?什么改变了?
除了编码简化需求明显推动了“无代码”运动之外,还有三个趋势推动了这种转变:
· 工具的发展和可访问性
· 设计思维和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 敏捷开发
1.工具发展(/拆写代码的需求)
自Sketch(草图大师)发布至今已有将近10年,我们目睹了低成本新设计工具的复兴。
Sketch比同时期的Adobe产品套件更便宜易用,有更多新工具。只要有想法,就能在上面快速设计 站或APP。其产品原型设计工具,如Principle,能让用户将设计付诸实践,Webflow则允许用户创建完整专业的 站。
数百种工具无需代码即可构建。这类工具降低甚至取代了对编码的需求,本质上是对软件开发的众多元素进行“拆分”。
2.设计思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尼尔森诺曼集团(Nielson Norman Group
设计思维本质上是把产品设计的过程系统化,它当然不仅仅是视觉或UI(用户界面)设计。
设计思维在实现之前需要依次进行用户研究(共情)、问题定义、解决方案构想、原型设计和测试。而实现通常需要代码,但在今天的许多情况下,代码可能毫无用武之地。设计类别已经大大扩展。
3.敏捷设计(/精益用户体验)
敏捷开发重视速度,进行快速测试、反馈和迭代。这与设计思维是一致的,设计思维强调在实现之前进行原型设计和测试(同样是迭代)。现在,有人把设计思维和敏捷开发的结合称为“精益用户体验”,
瀑布式开发是线性的,并且不强调测试或过程修正。
随着公司渐渐从昂贵缓慢的瀑布方法向敏捷开发过渡,他们势必要对设计投入更多。为什么?因为它更加快捷便宜、更高效。
敏捷开发+设计思维强调速度、创意和测试,它通过整合更多产品设计组件来达到最佳效果。
前景如何?
速度和反馈回路越来越重要
协作可能是乏味的,但也可能加快迭代。Sketch是为个人使用而构建,为了协作需要频繁地保存和传输文件,而Figma是以浏览器为优先,是为实时协作而构建。这就是Word文档和谷歌文档在协作上的区别。
设计过程中的空白反映了未来会改变的领域
图源:unsplash
原型设计仍然很复杂。
Invision已经取得了进展并筹集了大量资金,但还不够满足原型设计的需求;Principle是最受喜爱和最常使用的原型工具之一,它由个人独立创建(与Invision完全不同);Facebook创造了Origami设计工具包,但它远非完美;Framer合并了代码,以考虑更复杂的情况,但它更像是权宜之计,不能一劳永逸。
原型设计还不能解决问题,未来几年会有怎样的重大进展,我们拭目以待。而且,原型设计还附带了分发、用户测试和数据收集。这些都是非形式化的过程,缺乏一些明确的工具。它们通常需要集成和人工处理,这意味着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产品设计将庇护一切发展!产品设计的范围将继续扩大,以满足上述一些未达成的需求。公司也将增大对设计的投入,开发更多工具来填补空白。
这也为什么在当今时代,设计比编写更有效。
留言点赞关注
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