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暑期档的第三季度,一贯被电影和视频行业视为孕育爆剧的土壤,视频平台也愿意把压了重筹的“大剧”放在7、8月播出。盘点了一下,7月份叫得上名的影视剧大概有这几部:《幸福到万家》、《星汉灿烂》、《沉香如屑》、《少年派》、《梦华录》、《天才基本法》……
《星汉灿烂》剧照。图源:腾讯视频
对于这些作品,业内一般称之为IP剧,而晋江 又是影视IP剧的重要源头之一。
观众对于IP评价不一,以前出了那么多神剧也没炒过这些概念,现在炒作概念反倒出了一堆烂片。其实呢,IP剧的概念一直都有。所谓IP剧,通俗点说,就是小说、游戏、漫画改编成的影视剧。这样一想,早至《情深深雨濛濛》、《神雕侠侣》,晚至《仙剑奇侠传》,都是IP剧。
那么,业内、或者说平台和投资方,现在为什么对IP剧的认可度这么高呢?
其实很大一个原因是,现在的剧集市场已经高度商业化了,无论是 剧还是电视剧,第一属性是商品,而不是艺术性。投资方和制片人做剧,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回本,怎么把剧卖给视频平台或电视台,怎么最大程度发挥其商业价值。
哪怕是一部小成本 剧,一旦项目启动,也是上千万真金白银砸进去。启动之前,如何让大家相信这个项目具备回本的潜力呢?一个已经经历过一级市场检验的商品,会给二级市场的玩家带来很大信心。在剧集市场里,一级市场的商品就是小说IP。
备受市场关注的IP剧
IP剧概念真正受到大规模关注是在2013-2014年间,《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杉杉来吃》这些青春题材作品大卖之后,市场开始炒作IP概念。
这个时候又要说一下IP剧的商品属性。买东西的时候,女性的消费能力是远远高于男性的。在剧集市场,这个道理也完全被沿用了下来。在《庆余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国产男频剧(指男性向IP改编电视剧)完全没有水花,但是国产女频剧(指女性向IP改编电视剧)每个季度都有爆款。而女频小说的大本营,就是晋江。
今年影视行业非常冷,大家开项目都很谨慎,采购IP的时候也会考虑很多指标。市面上大部分小说版权方,包括出版 、一些小的 文公司,一年能卖出3至5部都是非常不错的成绩。甚至说豆瓣阅读这种评价比较高的平台,官 7月成交的影视版权也只有3本(不过豆瓣阅读的调性高一点,作品影视化的落地会更丝滑)。
而此时,晋江仅7月的影视改编成交数量是:
图自 页截图
概括一下,晋江的IP文卖的数量特别多,项目能启动、能播出的也特别多,最后火了的也特别多,以至于在IP剧(女频)领域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场面。大家普遍的感觉是,和其他平台比起来,晋江的影视价格会定得更高。在影视公司一贯强势的IP市场里,晋江是为数不多具备议价权的平台。
但是说实话,这个平台其实存在很多问题。晋江 站本身是一个BBS时代的产物,它现在的 页版看起来都很千禧年画风。几年前发布了应用软件,但也不好用,我们日常在微博看到这个热搜,#晋江崩了#。
在这场IP剧的竞赛中,为什么以晋江为代表的这些小说 站成为了整个产业链最上游的内容源头?这个事情可以追溯到从2017年开始的出版行业的衰弱。
内容分发路径发生巨变
这里可以讲一个最基础的内容分发的逻辑——把内容分发出去,需要通过一个平台辐射到许多用户手中。内容可以是任何形式,小说也是内容的一种。
晋江、起点这些 络小说 站,就在这个时候迅速成长了起来。这些平台的优势就是没有门槛——给出版 写小说,几千个投稿里过一份;给 络平台写,注册账 就能发。买书,一本十几二十块,看 络小说,千字3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还压根不要钱。这个趋势持续到2017年,传统纸质书和杂志出版的衰落就愈加明显了。
我当时在传统出版已经写出一些成绩了,所以迟迟没有动身去 络平台。等过了两年再加入的时候,蓝海已经变成红海了,竞争比之前几年更大,所以还是有点遗憾的。
总之,从2017年开始, 文杂志纷纷停刊,出版 印量收紧。 络平台上,阅读彻底移动化,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 络作家的群体壮大起来。
IP热其实也是从那年开始的。当时影视行业热钱涌入,所有人都在找项目,IP小说也成为新的风口。出版行业本身就在萎缩了,之前的畅销书很快就被头部的影视公司抢购一空,市场的目光自然而然转移到 络小说上。
IP热背后是市场炒作
那几年, 文行业真有点“穷人乍富”的感觉,钱来来回回地窜,整个行业暴露在蛮荒里,到处都在空手套白狼和诈骗,对IP的采购也完全没有章法。
这些都是听起来很低幼的骗术和话术,但还有人真就靠这些东西套到白狼了,可能这就是行业初期野蛮生长没有规范的一个体现。
至于说大量采购IP这个事,现在站在2022年回望也没有说就是一个多好的事。当时感觉很多公司都在把小说IP当成期货在炒。文章前面一直在说 络小说有很强的商品属性,到这个阶段,可能它的商品属性就已经强到失控了,内容的本质已经完全被异化了。
上面讲的是2017到2019年的事。2019年以后,整个行业就开始冷了。影视行业热钱最多的那两年,真的是光出烂片了,而且是一群完全不懂内容和创作的人在做内容、做创作,不烂就怪了。等到2019年,很多政策上的限制颁布下来,热钱也流走了,那些为了钱来的人也走了,这个行业越来越穷,情况却开始好转了。
图源:视觉中国
我自己的一个观察是,IP风口过去以后,行业对IP在采购判断会趋于理性。以前一群不懂内容的人来买IP,只会看数据,买一些根本无法实现影视落地的小说,买回去骗投资,吃回扣,再乱改,最后原著粉也不高兴,观众也看烂片。
行业没钱以后,大家选IP就比较谨慎了,最关键的是选IP这个流程,是让懂内容的人来选。数据当然还是要看,但大家会考虑这个题材是不是太悬浮了,这些剧情够不够现实……
在整个IP改编的产业链中,最上游的、最源头的就是小说。把小说选对了,到后面整个产业就只会越来越顺。今年也确实看到了一些好的 文IP剧,比如年初的《开端》,那都是行业回暖的迹象。所以这几年,看起来是卖出去的小说IP变少了,但是整体的开拍率变高了很多,而不是像以前那种把小说买回去就屯着,等它升值套现。
这两年影视版权和之前比起来,卖得真的是很艰难。影视公司会问得特别细,每次开会,项目的过会率都特别低。但是我反而觉得行业冷静下来了,我们开始认真做作品了。如果这个时候我的作品能继续卖出去,与相比之前,大概率是会被认真制作呈现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