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我们综合判断软件行业将有望受益。贸易摩擦将继续加大政府推动自主可控的决心与力度,狭义自主可控公司短期内将在业绩与估值两个方面受益。长期看,云计算可能是自主可控的最符合技术潮流也是阻力最小的最终解决方案。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有效降低软件盗版概率,也将利好软件行业。
部分以进口为主的工程类软件短期内受贸易摩擦影响,价格可能有所上升
工程类软件包括工程计算软件、工程设计软件(CAD、CAE)、工业控制软件等,由于国内软件研发能力较弱,尚无可以立即使用的国产替代产品,较多软件依赖进口。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政府正在或即将对于美国软件产品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以光盘或者硬盘等实物为载体的软件价格上行。根据我们草根调研,已经有Gaussian等工程计算类产品的经销商因关税原因开始涨价。
贸易摩擦有望使政府坚定国产替代决心,使得狭义自主可控公司在业绩和估值两个层面受益
狭义自主可控包括两个维度,基础软件的自主可控以及党政军办公系统的自主可控。基础软件层面,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国产替代产品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发,但是由于与海外巨头相比起步较晚,目前在部分关键领域还有一定差距。党政军办公系统层面的安全可控已经开始国产化替代,但是系统间的适配调整也需要一定时间磨合解决。我们估计相关终端的国产替代计划若成功推广,有望在2-3年带来数百亿的市场空间。
行业应用软件层面自主可控可能使得企业优先选择国产品牌
行业应用软件竞争相对市场化,此前已有不少国内企业通过市场、研发、运营等能力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包括GIS、信息安全、消费、金融等。若未来国家加大对于相关领域的扶持力度,我们预计在多个领域仍然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包括办公软件、GIS(超图软件)、酒店(石基信息)、金融(恒生电子)、建筑(广联达)等。
我们认为云计算可能是自主可控的最佳解决方案
全球范围来看,云计算厂商基于虚拟化、分布式计算、容器等技术,推出了一系列基于云架构的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这些软件又可以运行在白牌机上,天然实现了“去IOE”。国内大型以及中小型云计算厂商也都推出了相关产品,如阿里云已经在内部完成了“去IOE”。
根据成立时间看,国产基础软件厂商均比海外巨头晚20年甚至更长,相反云计算企业普遍晚5-10年,差距更小。因此我们认为通过企业上云完成自主可控将是阻力最小也是最符合技术发展趋势的方向,中国有望与海外同步,通过企业上云技术升级的方式完成去IOE。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 站(www.jrj.com.cn)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