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车”服务不温不火 车少价高司机缺口大

阅读提示

车少价高造成河北省“专车”服务不温不火

从华北制药厂到万达广场花了36元。这是省会市民黄小姐前几天享受一次“专车”服务的花销,如果打出租车,最多不过15元,但她仍然觉得“值!”

“一辆凯美瑞,一位年轻帅气的司机,准时到我家楼下,不仅帮开车门,还会递上两瓶昆仑山矿泉水。”1月11日下午,黄小姐这样介绍体验“专车”服务的感受。

黄小姐是有本无车一族,打车是她生活的常态,滴滴和快的几乎是她手机里最常用的软件。但最近一段时间,即便使用滴滴和快的软件,也打不上出租车的情况屡屡发生,使得黄小姐着急用车时转向了“专车”服务。

对于这种新兴的“专车”服务,省会从事广告工作的刘先生也想尝尝鲜,却没料到扑了个空。

1月12日,周一。早高峰期间,要从西古城赶到北国商城的刘先生分别在一 专车和易到用车两个软件上约车,对于经济、舒适、商务还是豪华等型车的选择,他勾选了舒适型, 用车需求一栏填写了“无”,令他没想到的是,反复提交用车申请之后,半个小时也没司机响应。

“司机师傅不愿意接单,还是石家庄‘专车’服务没开通?”刘先生好奇,以前,用打车软件叫出租车,同样的路线、同样的时间段,最多在一刻钟就有人接单了。

刘先生拨打了客服电话。

“您周边的‘专车’都在运营中,请在其他时间段,选择其他车型再试。”快的打车旗下“一 专车”的客服人员解释说,虽然石家庄已开通了“专车”服务,但签约车量还很少。

她告诉刘先生,目前在河北地区,“一 专车”仅在石家庄市开通了服务。

与其相比,“易到用车”在我省的业务拓展更为广阔。“目前,石家庄、唐山、保定、秦皇岛、沧州、承德和张家口等六城市都已开通‘专车’服务,‘易到用车’在石家庄的‘专车’服务早在2010年就开放了。”“易到用车”客服人员说,但她同时坦言,相比北上广等城市,河北地区的加盟车辆和使用客户并不多。

虽然在黄小姐看来,比出租车价格高出约一倍的“专车”“物有所值”,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专车”的价格很贵。

“也就是说,‘专车’收费由三部分组成:起步价、时间费用和里程费用。”业内人士解释,这明显有别于出租车收费方式。

不同的是,“易到用车”还设定了最低消费额,如经济车型最低消费30元,豪华则为50元等。

对此,我省专家介绍,虽然“专车”大多是2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汽车,车内配有免费充电器、饮品等,司机提供全套商务礼仪服务,相比北上广等大城市,我省城市“专车”服务价格略低,但从现有收费政策上来看,“专车”服务属于享受型消费的一种。

“一 专车”CEO李祖闽曾向媒体表示,其实他们做的是增量市场,例如在车上设置婴儿坐椅,一些家长用“专车”服务接送孩子上下学,这些都是传统出租车行业提供不了的服务。

“专车”服务尚处发育期

与“专车”服务有过一次“浅”接触,省会市民王先生的初印象并不怎么好。

几天前,一名重要的客户从昆明乘飞机来到石家庄,王先生要到石家庄机场接机,但苦于自己的车“拿不出手”,他想租一辆奥迪车“撑撑面子”,于是,他在某租车软件上下了订单,不到20秒钟就有司机接了。他就这样提前一天与司机约好了接机事宜。

但令人郁闷的事儿还是发生了。接机当天,眼看离出发不到三个小时了,王先生接到电话,“原定的那辆车临时有事儿,换一辆车吧。”王先生怕再出意外,一气之下,取消了订单。

虽然王先生的遭遇与当地“专车”服务市场发育不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在逐渐走进市民生活的“专车”服务还面临很多障碍。

回应市民的质疑,1月9日,“一 专车”宣布,将成立1亿元的乘客“先行赔付”基金,并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达成合作,对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在营运过程中发生事故,由该基金先行赔偿。

不可否认,“专车”服务为市民出行增加了一条更为便利的选择,但正处于发育期的它,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近日,有媒体 道,一款名为“黑专车”的手机木马从页面布局、字体还是客户端更新内容,都与正版“易到用车”相似度极高。如此高仿的目的就是诱骗手机用户安装使用,之后长期潜伏进手机,在后台私自发送扣费信息,同时屏蔽运营商发来的扣费短信通知,使中招手机用户在不知不觉中损失话费。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 会上出现了许多关于“专车”服务的种种不同意见,但难掩这样一个事实,这项源于需求,又创造着需求的特色服务正在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日,“一 专车”透露,将正式推出企业版服务,为企业级用户提供差旅解决方案。这是国内商务约租车领域首个企业版产品,意味着该领域的竞争正从C端(个人端)延伸到B端(企业端)。

业内人士评价,这契合公车改革的大趋势,为下一步政府购买公车服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司机缺口大,有出租车司机转战“专车”领域

不少出租车司机表示,虽然在我省城市中,使用“专车”服务的客户仍处于小众,但毕竟给他们传递着变动的讯息。

采访中,有一名出租车司机讲了这样一件事:上个月,一名跑了近十年出租的同行转了行,加入到“专车”服务的“阵营”中。

“专车”司机的招募,也是近期多家“专车”服务公司的一项主要业务。

通过对省会近十位出租车司机的采访发现,出租车司机普遍将自己称为“正规军”,将“专车”服务视为“非法”,他们这样认为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私家车加入到租车平台中。

对此,“专车”服务商解释说,“专车”有的采用租赁公司自有车辆,雇用司机进行营运;有的签订四方协议,通过打车软件公司与汽车租赁公司、劳务公司、用户签订四方协议提供“专车”服务。

针对该热点,近日,交通运输部表示,“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各类“专车”软件公司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随后,国内十余个城市也接连发表声明称,禁止不合法的“专车”服务搅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新华 评论员认为,“专车服务”虽是行业改革“抢跑者”,但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打破一家独大的垄断业态,实现自由竞争。不过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让法规进化跟得上改革创新的步子。当务之急是出台并完善相关法规,规范“专车服务”运营,保障客运市场实现多样化、差异性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月3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