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天空,忠诚绘就新航程
——走进红军长征路上的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
1935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几大主力在艰难曲折的长征中,先后迂回战斗在西北那片广袤而质朴的土地上,极度疲惫又极度顽强的红军战士,战胜敌军重重围追堵截,在甘肃会宁和宁夏将台堡实现伟大会师。革命先辈用坚定的信仰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世界革命战争史上书写出一段如梦如幻、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基础,也用热血和生命铸起一座永远激励来者的信仰丰碑。
驻守红军长征会师地域这片热土上的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曾两次入朝作战并立下赫赫战功,战斗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高原荒漠。官兵们表示,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师一代代官兵接续前行,从在炮火硝烟中组建到两次入朝作战直至今天,我们走了66年的长征。面向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奋进在强军兴军的长征路上,用忠诚和信仰在西北天空绘就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航迹!
有信仰就有力量,有希望就有未来。
“英雄气”源于“忠诚魂”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充满着革命者的浪漫主义情怀。然而,红军长征所付出的牺牲却是一部“血色浪漫”史。中国工农红军在长达两年多的战略大转移中,顶着天上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打了数不清的险仗恶仗遭遇战,把胜利的火种一路燃烧到陕北。没有信念如磐、忠诚无畏、视死如归、敢打必胜的精神为支撑,恐怕没有人能坚持到最后。
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从陆军部队转隶组建,经历抗美援朝战争洗礼,取得击落敌机26架、击伤5架的辉煌战绩,李汉、张积慧、杨海瀛、娄连仲、沈鸿江等22名战斗英雄在这支英雄的部队战斗和成长。此后,该师又历经6次调防、数次整编,11次参加核试验取样,多次在沿海、边防、高原执行重大任务,击落敌空飘气球7具,涌现出“空中神炮手”鲍寿根、“天地英雄”李剑英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英模人物。他们的“长征”同样充满英雄气概,厚重而精彩。
该师近年来深入扎实开展军魂教育,坚持不懈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确保部队对党绝对忠诚。同时针对地域特点,深化革命传统教育和战斗精神培育,着力塑造讲忠诚、有血性,敢打仗、能胜利的雄师风范。
师党委以打造西北空防“尖刀师”为己任,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劲头,狠抓实战化训练,每年都超额完成飞行时间任务,低气象人人过关,常态化组织低空超低空山谷飞行,完成改装训练的飞行员均达到大纲规定的最低起降水平。在战斗转场组织超远程、长航时训练中,所属某团远程跨区机动,航程、航时双双创下该师历史之最。特别是数次开创性的高原驻训,他们从零起步,一次次取得突破和跨越,实现了组织高原地区自由空战训练、全员普训高原地区山谷突防、在高原地区全员普训航炮和火箭地靶实弹等任务目标,为未来实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天地英雄气,源自忠诚魂。
“西北的天空,因我们的航迹而精彩;祖国的空疆,有我们的守卫而安宁。”这是一份霸气的宣言,也是一份自信的底气。
在新的长征中,该师一代代官兵珍惜先辈荣誉,继承红色血脉,把对党忠诚、敢打必胜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努力锻造敢战强敌、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作战能力稳步提升,每一代人都交出了属于自己的合格答卷。
团结如一得胜利
团结战斗的精神,在我军发展史上可歌可泣,那些把死留给自己、把生留给兄弟部队的战友情怀,正是我们这支军队以弱胜强、所向披靡的一个重要原因。
1935年8月,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甘肃宁夏境内。在与中央红军没有任何联络的情况下,凭借各种渠道得到的情 和消息,分析出主力红军可能会从这里经过。于是决定,在西(安)兰(州)公路附近牵制敌人,尽可能控制公路,以保证党中央和红军主力通过时的安全。在此后18天时间内,他们一直在西兰公路沿线奋不顾身移动作战,并且故意暴露行踪,以吸引并钳制敌军。但他们始终没有等到红军主力的消息,部队却经历了多次苦战,军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他们只好及时撤离,单独北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对此评价:“胸怀全局和远见卓识。”
在敌强我弱、敌攻我守、敌进我退的殊死搏斗中,各部队之间主攻、佯攻、策应等战术频繁使用,逐渐形成为我军互相之间高度信任、高度默契的成熟战法。追溯源头,正是红军长征转战途中形成了这一优良传统。在日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国土防空等各种大大小小的作战中,高度的团结、信任和默契都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
9月1日晚饭刚过,该师所属某团李团长和陈政委就来找场站石站长,商量第二天飞行计划往后顺延的事。原来,该场站是乙种场站,由于今年训练任务重,近段时间一直在保障两个团同场训练,平时还有转场等临时性保障任务,全站官兵始终处在高度运转状态。因此,在连续4天保障两个团大场次飞行日后,该团领导主动考虑到场站官兵的休息问题。但石站长态度很坚决:“没关系,今年任务很繁重,我们可以克服困难,保证全力以赴保障好!”
场站政委朱永康表示,这样的任务量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飞行部队“团站一家亲”的理念必须传承和发扬,我们只有提供最优质的保障,飞行团战斗力才能迅速成长。
该师另一个场站近几年的保障任务更加特殊也更加繁重,空军组织的“红剑”等各类演习演训,外区参演部队年年都要进驻该场。站党委教育全体官兵,用保障本场飞行团同样的标准,乃至更加热情的态度、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兄弟部队提供全方位保障,为空军战斗力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经过几年不懈努力,该场站硬件、软件建设整体提升,成为西部地区功能设施最完备的飞行综合保障基地。去年保障某重大联训任务中,他们全员上阵、高度协同、密切配合,实现10种机型、数十架作战飞机零伴随保障。兄弟部队对他们提供的精细、周到和优质的保障服务赞不绝口。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胜利。这是我军的宝贵财富,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牺牲奉献精神代代传
一部长征史,也是一部牺牲奉献史。
有人曾大致估算,红军长征出发时30万人,长征结束时3万人。虽然统计可能粗疏,但付出的伤亡代价巨大而惨重千真万确。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牺牲总是为了赢取最后的胜利。
牺牲奉献精神从此成为激励我们这支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主旋律。
西部地区地旷人稀、资源贫乏,经济欠发达,气候环境比较恶劣,完成同样的任务,驻西北地区部队官兵往往要付出比内陆部队更多的牺牲。该师针对所属部队的地域特点,在全师官兵中叫响“热爱西北、奉献西北、建功西北”的口 ,大力开展涵养“精气神”的军营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塑造新一代守边人的精神风貌,涌现出许多先进团体和先进个人。
“天地英雄”李剑英就是该师新时期涌现出的杰出代表。2006年11月14日,正团职飞行员李剑英驾机执行空中巡逻游猎任务后,返场时遭遇鸽群撞击,致使发动机空中停车,为挽救国家财产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他操纵战机避开居民区迫降未成,壮烈牺牲。空军为他追记一等功,李剑英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某团飞行一大队教导员张茂林说,李剑英是我们团涌现出的真英雄,他精湛的飞行技术令人敬佩,对人民群众的大爱情怀感天动地,他用生命中的最后16秒画出了一条壮美的人生航迹,彰显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牺牲奉献的伟大品格。
李剑英所在团,历史上曾立下过赫赫战功,过去一直是甲类团。但从2008年起,该团按空军指示,成为为三代机部队集中改装飞行员的训练团之一。他们以空军战斗力建设为已任,甘为人梯,精心育才,8年内累计为三代机部队输送了110余名合格飞行员,不少技术过硬、能力突出的飞行骨干因为要培养新员,不得不牺牲个人进步的机会,但他们无怨无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在培养大量新员的同时,战斗课目训练同步进步,战斗力建设并没有停滞不前,反而在此期间多次出色完成一系列演训任务,有的还是创造性的任务,上级评定组认定他们具备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评定资格和甲类团评定条件,实现了新员培养和战斗力提高的“双赢”。
近几年,该团先后涌现出优秀士官群体、优秀国防生群体,现在又有一个“90后”飞行员群体在崛起。地处西部贫困地区,这种现象映衬着牺牲奉献精神在传承。
随着实战化训练强度越来越高,战机服役年限越来越长,该师飞机的疑难故障多发频发,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机务系统为此大力开展“一专多能、一兵多用”训练和创破记录活动,着力化解装备老旧短缺、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机务官兵经常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通宵达旦排除故障,许多同志长年坚守保障一线,牺牲掉孝敬老人、照顾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涌现出张发选、韩桂景、林峰等一大批机务保障尖兵,所属两个机务大队连续多年被空军评为“优质安全机务大队”。
牺牲奉献精神辐射到各个层面,形成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
2009年,某场站气象台要建一个篮球场,当时资金不够,也没有机械设备,全台官兵就自己动手,挖、刨、运土、填料,大干几个月,硬是自己建起了一个标准的塑胶篮球场。
2013年岷县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某场站承担了繁重的救灾物资中转保障任务和直前救灾任务。官兵们人人 名、个个请战,连续奋战装卸救灾物资,没有一人退缩。
连续多年坚守岗位的夫妻台站、奔跑在120余公里运输线连续20年保证行车安全的运油连……在该师,不怕苦累、无私奉献,对官兵已不只是一句口 ,而是浸润到血脉里的一种习惯。
这一切,都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在续写、在延伸……
青年官兵话长征
我是一名飞行员,驻地周围遍布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他们与敌人厮杀的枪炮声常常在我耳边回荡,硝烟虽然散去,但有一种力量却穿越时空、穿越生命,时时和我的心灵产生激烈碰撞。那是一种思想的洗礼、精神的会师,潜移默化影响和激励着我飞得更加高远、更为豪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最为壮美的诗篇,它代表着信仰、坚贞、无畏、牺牲,在中国革命史上竖起一座人人仰视的红色丰碑。作为一名空军战斗员,在未来的训练中,我将发扬永远激荡人心的长征精神,加强学习研究,夯实训练基础,确保随时能升空,随时能战斗,成为克敌制胜的空中铁拳。在强军兴军的新长征路上,我将沿着先辈光荣的足迹,一步步追寻并重塑他们的荣光。(某团司令部电抗主任蔡金红)
我来自革命圣地延安,我的家乡是星星之火汇集成革命火炬的地方。小时候,我听到老人们讲有关红军和长征的故事,却似懂非懂;长大后我才明白,长征是一部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构筑起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强敌赢得民族解放的精神长城。特别是当自己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干部后,我开始思考自己加入的这支队伍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于长征的慨叹与折服,构建起我新的理想和志向。每当想起遥远的长征年代,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些为理想献身的先烈们,他们都处在美好的青春岁月,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奋力探索,倒在了追求光明的征程上。我一定会继承他们留下的不朽精神财富,在未来的机务工作中勤奋敬业,默默奉献,练就过硬技术,保障战鹰安全翱翔,为空军战斗力提升作出自己的贡献。(某团机务三中队机械师赵磊)
我是一名去年入伍的新兵,今年刚刚20岁。在今天,大多数20岁的年轻人还在校园读书,有的还没有完全离开父母的呵护。而在80年前,红军中的同龄人甚至更小的“红小鬼们”已经在为革命浴血奋战了,他们经历着人生中最艰苦的磨难,与饥饿、寒冷、危险以及凶残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许多人因此献出年轻的生命。正是因为当年有他们的艰辛付出,才换来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国力稳步提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却那些悲壮的历史记忆,有责任有义务接过先辈手中的红旗,继承永不褪色的长征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把军队建设得更强大。作为一名新兵,我将立足自身的岗位,苦干实干,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严起,奋力拼搏,敢担重任,争当新时代的强军先锋。(某团修理厂军械员刘中尉)
学习党史军史和红军长征史,让我深深震憾,也使我深深景仰。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的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在那白雪皑皑的高山上,有的红军战士摔倒了,就永远躺在了雪山的怀抱;在那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许多地方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首。这样恶劣的环境,没有让我们的红军战士退缩、畏惧,即使是红军女战士们也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排除千难万险,向着胜利的方向前进。作为新时期通信专业的一名女兵,我要向先辈学习,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继承红军的光荣传统,立足本职岗位,苦练通信技能,展现女兵风采,为强军兴军贡献绵薄之力。(某场站通信连女士官史超)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壮丽篇章。我们党能够经受种种艰难考验,率领红军将士完成这一不可思议、不可复制的伟大奇迹,追根溯源,就是万众一心向着心中的信仰前进。这个伟大的目标,就是团结所有被压迫的劳苦大众,挽救中华民族,建立新中国。当所有人都为了一个目标团结在一起时,我们就变得坚不可摧。我们获胜,靠的是一代代人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心中共同的理想信念。立足当下,坚定理想信念也应是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必选的课题。虽然历史的长征已经远去,但我们一定要继承先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走好新时期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长征。(某场站政治处宣保办干事贺强)
(摄影:席博博、陈庆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