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女士说,随后团队多个成员通过不同 络环境、不同手机系统在不同时间测试,有多个成员看到了类似的低俗广告,其中一部安卓手机的广告甚至是悬浮在屏幕下端,即便上下滑动页面也都一直存在。

调查:低俗广告谁之过?

腾讯方面就此情况也回应称,经查这些广告与微信官方广告形式并不同,微信官方的广告标题是“推广”并非“赞助商”,且官方广告不能关闭。因此,这些广告并非微信官方广告。

那么,广告会不会是来自于手机木马、病毒、恶意程序?

互联 安全专家、知道创宇首席安全官周景平说,理论上手机(包括安卓系统及iOS平台)在被黑客完全控制后是可以进行劫持,强制弹出广告的。但从测试多台手机都出现上述现象,可排除木马导致的可能。

腾讯方面分析后认为,上述情况是由于有人劫持了用户的 络,插入了这些广告。“具体情况,建议向当地运营商或手机安全专家咨询。”

“ 络能够被劫持?”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 攻防专家也肯定了这个论断,“很有可能这是互联 运营商劫持DNS手段推出的广告。”他说,类似的情况在此前的一些 交平台、 页、PC端都曾出现。

次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杨女士和团队成员再次观察低俗广告却均未发现。专家解释,这些广告很可能存在特定触发规则,并不是随时可见。

追问:我的手机谁做主?

独立电信行业分析师许强认为,一些 络广告推广形式正从互联 发展到移动互联 使用环境,以前PC端的弹出、弹窗等,逐步演变成植入阅读内容中、屏幕浮动等形式。而在移动阅读环境下,手机、Pad等移动端的广告则更具隐私性,侵入性更强。

他说,对于这种情况,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互联 企业,都应该严格监管广告等内容。“至少应该有个机制让消费者知道这些信息该向谁举 ,该怎么举 ,不应该是个谜……否则长此以往这些不良信息也必然将损害运营商、互联 企业、用户的利益。”他说。

同时,他表示,各大互联 服务提供商也应集体自律,并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资源,组建安全联盟等机制,与 络恶意欺诈、攻击持续斗争,营造良好的 络生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1月15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1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