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AI(人工智能)生成的画作《太空歌剧院》,不久前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的数字艺术类美术比赛中获得第一名。该奖项的授予,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伤感“艺术的死亡在我们眼前展开”,有人强调“凭借AI作品获奖并不能证明你就是艺术家”。长久以来,艺术被认为是最“安全”、最不易被AI“入侵”的领域,如今看来也危机重重。在科技的高速发展下,AI通过人类指令生成了越来越具有表达性的作品,让观者越来越难以分辨人类创作与机器人绘图的细微差别。立于精美的AI绘画作品之前,人们心情复杂:在艺术领域,我们究竟会不会被AI取代?
AI肖像作品《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
在所有的艺术类别中,肖像画是AI最难学习的一种,因为人类的面部由非常复杂的曲线组成。这种困难,反而使得《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这幅作品印证了研发人员最关注的问题:AI是否可以模仿出人类的创造性?如今看来,显然可以。《埃德蒙·贝拉米的肖像》虽是一幅肖像画,但总体仍偏抽象。AI的自主创作,通常倾向于绘制抽象艺术。
一个有趣的概念就此形成:即人工智能的算法不仅可以制作图片,还倾向于为艺术史的进程建模。虽然现在我们还无法论证这一模型,但AI绘图一定是在艺术的特定轨道上行进着。在学习了无数张艺术作品后,AI了解到,如果想创造新的东西,不能像20世纪之前那样回归具象,而是要向前迈进。
当下,最新的AI绘图工具已经被“投喂”以20亿组图片,绘制出的作品也更具细节性与故事性。在人们为这项技术所折服的同时,新的争论早已被点燃:AI绘制的图片,能被称之为艺术吗?
《太空歌剧院》局部
换言之,人类的参与使得AI的绘图作品有可能被称作是艺术。随着20世纪6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的观念艺术进入大众视野,艺术家们开始接受,作品背后的观念可能比最终完成的艺术作品更加重要。1967年,著名的观念艺术家索尔·勒维特说:“在观念艺术中,想法或者说概念是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当一个艺术家使用一种概念性的艺术形式时,意味着所有的计划和决策都是事先制定的,执行只是在例行公事。”套用勒维特的概念,“事先制订计划和决策”的部分在60年后由给出图像元素指令的人类完成,而“例行公事执行”的则由拥有先进技术的AI完成。由此,我们审视AI绘图作品完整的生成过程,算法只是遵循了从现有艺术作品中提取美学概念这一原则,并最终形成图示。在AI绘图创作过程中,人类提出问题,计算机给出答案,两者相辅相成,合作完成最终的结果。所以,AI绘图是否可以称作是绘画艺术暂时无法断论,但这一过程应该可以被称作是观念艺术作品。
AI训练
这不禁让人开始畅想,在不远的未来,AI绘图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媒介,辅助人类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史上,不少大师曾运用各种先进的科学仪器来辅助自己作画:笔触严谨的维米尔运用暗箱帮助自己绘制准确的透视视角,善用光影的卡拉瓦乔在昏暗的地下室安装透镜并将绘画主体反射于画布,波普大师沃霍尔直接利用投影仪在画布上描摹……而这些也都在当时遭受了巨大的非议。其实,艺术创作也是一件非常务实的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技术与科学渗透其中,这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艺术史的发展,也是不断学习与借鉴的过程,后人通过不断学习前人的构图、技法,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的创作。AI绘图也是如此,并且在吸纳了无数张图片后,成为一个奇妙的学习工具供艺术家们使用,使得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变为可能。艺术创作的终极目的是引发观者的思考、使观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实现直戳人心的力量。人类通过艺术作品所感受到的情感触动永远是特殊而珍贵的,当AI绘图作品通过人类的视 膜进入其精神世界,是否能产生“直戳人心”的感动?
Ai-Da采用了仿生机器人技术,具有绘画创作功能。新华 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