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顺义的刘先生又开始频繁地打喷嚏、流鼻涕,说话有鼻音,鼻塞的感觉“卷土重来”。同事以为刘先生感冒了,刘先生自己明白,每到夏秋换季的时候都会有那么一阵“不舒服”,这些症状其实来自周围的花花草草。
北京地区主要过敏源是“草木”不是“花”
目前北京已经有部分区进入了菊科蒿属花粉高峰期,顺义、大兴开始最早,为8月29日;最晚的是延庆区,将于9月7日开始。
市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叶彩华介绍,气传致敏花粉是依靠空气进行传播并引发人体过敏反应的植物花粉。根据1999年到2018年北京市花粉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城区夏秋季主要气传致敏花粉高发期一般集中在8月到9月,日平均总花粉浓度为251粒/千平方毫米;高峰期在8月21日到9月17日,日平均总花粉浓度在441粒/千平方毫米;当每日总花粉浓度超过50粒/千平方毫米时,部分花粉过敏人群就会有过敏症状。
很多人以为预防花粉过敏是要与芬芳艳丽的桃花、杏花划清界限,但根据研究表明,以上提及的科等树木和杂草才是北京主要室外吸入性过敏源。因为导致过敏等花粉为靠空气流动传播的风媒花粉,而不是靠蜜蜂等昆虫传播的虫媒花粉。
每天10时至17时花粉浓度相对较高
为了便于市民更好地掌握花粉浓度情况,多年来,北京市气象部门一直在持续播出花粉浓度预 。
气象部门全年要关注致敏性比较高的10多个科的花粉情况。叶彩华说,北京从1988年开始做城市花粉浓度监测工作,当年建立了6个点位,1997年开展花粉浓度人工观测和预 服务,1998年正式开始预 服务业务。2012年,气象部门联合北京同仁医院,开始分种类分科目进行花粉观测,逐渐走向精细化。目前,全市一共有14个观测点位,除东西城外,分别分布在14个区。
一般来说,每天10时至17时,是花粉浓度相对比较高的时段,不过有时候一场很大的雨,就会让花粉浓度沉降下来,这样一来,花粉就飘不起来了,所以雨后观测到的花粉浓度会比较低。也就是说,晴朗微风气温高的天气,利于花粉浓度升高;明显降雨和4级以上风力有助于花粉浓度下降。
花粉观测目前还依赖人工 正研究自动化读取
影响花粉的气象因子很多,比如气温、湿度、风速、降水、气温的日较差等都会产生影响。花粉观测目前还是依赖人工开展,每个点位有一个花粉观测技术人员,每天负责收集花粉样本,再读取花粉粒数,记录下每天花粉浓度。
目前,气象部门正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花粉的自动识别计数的研究,也就是研究应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自动识别和计数,要用到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对大量的花粉样本进行识别和记数的训练。待研究成功,花粉浓度就可以实现自动化读取,不再需要人工手动操作,节省劳动力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叶彩华说,现阶段所做的花粉预 还集中在总浓度的预 ,也就是说,预 的是第二天全市花粉的一个总体情况。今年首次开始做松、柏、杨柳分类花粉的始期预 ,确定的也是比较典型的几种,如春季花粉季开始日期,就以榆科为代表,这样更有针对性,也更精细化。“今后还要进一步做花粉分类和分区的预 ,预计分类预 后年就可以试用。”分类预 实现后,如果只对其中一种过敏的人群,就只关注那一种的预 即可。
此外,气象部门目前正在尝试做花粉结束期和高峰期的预 ,比如菊科蒿属的高峰期预 ,就刚刚于9月2日推出。
“花式”预 密切贴近生活
除了天气预 ,北京气象部门还有很多贴近市民生活的预 服务,花粉浓度预 当然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洗车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等10多种指数预 。
“所有的指数预 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跟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都是从气象条件中计算出来的。”李迅举例,洗车指数,就要看近3天有没有雨雪天气;中暑指数,就要考虑气温和湿度的情况,并结合人的生理条件;登山指数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指数,则跟风的关系很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