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 交应用猜想:基于兴趣算法推荐的线下 交

  • 文章分为三层,第一部分是描述痛点,即现代 会的孤独感;
  • 第二部分是分析痛点,通过对 交本质的分析,得出了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 第三部分,是在找到原因之后,如果对症下药,解决痛点。
  • 正文如下:

    一、用户痛点:孤独患者问题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虽然现在 交应用特别多,微信好友动辄几百上千的,但,仍然感觉十分孤独。

    这种孤独感难以名状,很难消除。

    无论是和同事朋友聚会,还是和父母,兄弟姐妹甚至夫妻子女在一起,这种孤独感依然存在,而且越来越强烈。

    这种孤独感带来的坏处很多,不过好像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我试着说说我的个人感受。

    因为内心的孤独感,附带了一些不安全感和焦虑——这种混杂的情绪,让我感觉越来越浮躁,很难沉下心专注的做事.

    于是,就有了带有负罪感的闲暇时间,人是不能闲下来的,闲下来会更加焦虑和孤独,于是就想找些刺激,比如暴饮暴食,比如玩手机游戏,比如不停的刷头条刷微博刷朋友圈,比如不停的刷剧看电影。

    然后,在感官刺激结束后,并没有分泌过多的多巴胺,也并没有感觉快乐,只剩下头脑昏沉,身心俱疲,以至更加焦虑。

    于是,进入了一个可怕的死循环,停下来难享心安,动起来也是百无聊赖。

    问了很多朋友,以及看到很多 友的文字,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我想,这应该是个 会普遍问题。于是,就有了关于这个产品的初步构思。

    也就是所谓痛点。

    二、痛点分析:孤独产生的原因

    1. 交的本质

    仅仅看到问题,看到所谓痛点,还只是第一步。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得进一步思考他的本质。

    会是个 状结构,我们个人的世界,其实就是这个 上所有与我产生连接的人的总和。

    交的本质,就是“我”这个个体,和所有与我关联的人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物质或能量交换(我自己定义的,不是权威结论)。说人话就是:一切关系,都是基于交换或就是交换本身。

    那么我们试着回想一下,我们世界里的这些人,都是怎么认识的。

    第一类,血缘类。典型代表,父母,兄弟姐妹,爷爷奶奶等。

    这一类群体,是通过血缘关系建立的,具备天然属性,个人无法决定。这类关系,按照本能来说,是希望通过能量(抚养子女付出的能量)来交换物质(DNA)在时间上的永生。

    有句俗话可以更好的表达,就是养儿防老,父母养育子女,并不是完全不求回 的,或至少不是嘴上说的那样。

    潜意识里多重意思,一种是本能上的,我的肉体会死亡,但是我通过基因传递下一代,可以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永生;还有一种是基于生存的需要,趁我年轻力壮的时候,我养个儿子,给儿子当能量包,我老了,干不动了,儿子可以给我当能量包。

    还有一种意思:父母能干的,自己能养老的,确实不需要子女任何物质的回 ,但是这种一般都需要子女在精神上有所回 。

    总之,一定在时间和空间上,有能量或物质的交换。

    第一类,不必说太多,先天建立关系,不需要通过你在后天建立。

    重点是第二类。应该说,除了血缘造就的关系以外,都可以是第二类。

    回忆一下,除了有血缘关系的家人,你还有哪些 会关系?

  • 朋友关系?
  • 同学关系?
  • 同事关系?
  • 夫妻关系?
  • 情侣关系?
  • 合作关系?
  • 客户关系?
  • 酒友?
  • 球友?
  • 驴友?
  • 牌友?
  • 炮友(一起放鞭炮的朋友)?
  • 我们再想一下,所有这些关系是怎么建立的,怎么维持的,怎么结束的?

    比如同事关系的子关系,老板与员工。

    建立关系:小王找工作,觉得这个公司有前景,老板人帅话少给钱多,于是兴高采烈的加入了,老板呢,觉得这个员工人丑活好技术硬,于是也高高兴兴的签了合同;

    维持关系:过了一段时间,小王寻思,咱都在一起这么久了,天天加班加点的做项目,给老板买了那么多盒饭,就差以身相许了,老板看我这么乖,是不是在想给我加薪啊,万一老板加太多咋办,我是不是该主动找老板谈谈,义正言辞的表示不能加太多;老板也琢磨呢,这二笔孩子,自从入职,老实话少干活快,真是个好奶牛啊,应该可以再好好挤挤;

    结束关系:又过了一段时间,小王终于想明白了,老板原来只是想挤我的奶,从没想着多加点草料啊,哎,拜拜喽。老板虽然有点不舍,毕竟钱少活好的傻子越来越少了,但想着后浪里还是应该能淘到不少傻子的,所以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上面这个故事,几乎天天都在上演。

    这类关系就是极其典型的一类,即利益交换关系。

    彼此之间,纯粹的利益需要,员工拿时间换取金钱,老板用金钱购买时间。

    关系的建立,在于彼此对于利益交换上的价值对等;一旦一方觉得价值不对等了,这个关系就危险了,直到进入一个新的平衡或彻底结束。

    另外一种关系,是建立在情感或欲望等非物质层面的关系。

    比如说,小王和小丽这对情侣,小王阳光帅气,小丽高挑性感,郎才女貌,互相都馋对方的身子,而且还聊的特别投机;干柴烈火,情投意合。

    这种情况下,小丽嫁给小王,甚至可以不要求彩礼,只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外人看来,小丽多么伟大啊,不要房子不要车子不要票子,什么都不求,是真的爱这个小伙子啊。但事实上,他们的关系进行了更高级的交换,肉体和灵魂的交换,欲望和感情的交换。这种交换,可是比金钱更昂贵啊,钱能买到实物,可不一定能买到感情哦。

    总结一下:后天关系的建立,在本质上,都逃不开利益交换和情感交换;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这二者的融合,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现在 会的很多矛盾,就是交换双方对于交换的内容或交换内容的比例产生了分歧。

    2. 孤独感的由来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越来越孤独?

    你是否还能想起小时候那种单纯的快乐?

    和小伙伴们一起,你给我一颗糖,我送你一块饼干,简单的物质交换,同时伴随着情感上的交换。大家都很开心,都很满足。

    你是否还能想起以前贫穷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妈妈身边,即便是粗茶淡饭,但一家人仍然吃的津津有味,特别幸福。

    越孤独的人,越容易回忆以前幸福的日子。越回忆,越孤独。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越来越孤独……

    我试着举个栗子。

    仔细思考一下,你有多少真心朋友?

    所谓真心,是基于情感交换模型的朋友。你掰着手指头数,1个,2个,3个,4个,结果发现一只手都没用完。那是否意味着你的朋友里,绝大多数是基于利益的连接呢?

    在基于利益交换模型的朋友里,有多少能借到钱的?能借到多少额度?1万?10万?还是100万1000万?

    在基于情感交换模型的朋友里,假如你破产了,完全没有还款能力了,有几个可以养活你的?可以借你1万10万100万1000万,甚至帮你东山再起的?

    你仔细想了想,不自信的说,1个吧,2个?不对,好像一个也没有。

    那么我问你,真心朋友值多少钱?

    你肯定会说,这个问题太俗,太伤感情。

    但现实中,很多矛盾,就是因为彼此双方对于利益和情感在交换比例上产生分歧造成的。你找朋友借钱,你觉得凭你俩的关系一万两万小意思吧,但对方看来可能觉得这关系不值这个钱。于是,矛盾和隔阂就此产生。

    再往下说。我们为什么要 交?为什么要跟朋友吃吃喝喝?

    潜意识或主观意识里,都是认为:我和朋友通过这些事情建立感情,以便于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前是这样的,传统 会,在各种资源渠道匮乏的时候,确实是这样的。但现代 会,这一切都改变了。

    比如说,你家里出事了,急需一笔钱,你发现跟所有朋友只能借到5万,但你突然发现,如果用借呗能借到10万,你会不会有一种感觉,与其费心费力还费钱的维护朋友关系,还不如跟马云家产品维护好关系,维护好自己的信用,额度还能越来越高呢。

    以上,是我真实遇到的例子。

    当我发现我跟所有朋友能借到的钱还不如一家 贷借的多的时候,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朋友到底有什么用。

    你可能会说,朋友嘛,鱼龙混杂,有落井下石的难免的。父母夫妻子女,这么亲密的关系,总可以说说心里话吧。嗯,理想情况下可以;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理想。

    就说夫妻吧,老话已经说了,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我自己创业过,失败过,悲惨过;最艰难的时候,女人想到的不是支持你,而是逃离。我想,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人,能体会到那种感受,作为一个男人,本来创业是为了家庭的幸福,但是遭遇失败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承受。那是一种在精神上的釜底抽薪,瞬间看透了人性。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越来越孤独?

    让我说的话,就是一句话:对一切关系都已看淡,对一切交换都觉得不值。

    你付出了真心,得到的只是假意,你付出了金钱,收获的也仅是敷衍。

    所以,为什么人到中年,不再热衷于交朋友了,对女人也不会动真感情了,就是这个原因。与其虚情假意的推杯换盏,还不如逍遥自在的喝喝茶,看看书。

    三、解决痛点:下一代 交应用猜想

    但是,心看透,人还是孤独,有时候那种孤独劲上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人,作为一个 会化动物,还是摆脱不了 交的需求。

    但是对于孤独患者来说,微信,陌陌等等应用,都不能解决本质问题。人的需求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男女情感和欲望,仅仅是人类情感和兴趣需求的一方面。

    另外, 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你有没有发现,现代人和人之间,可以快速的建立关系,但不善于长期的维护关系。而且随着节奏越来越快,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

    那么,下一代的 交应用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前戏这么多,就为了后面那短暂的欢愉。

    就像前面介绍的第二类关系,所有关系的建立,都是基于一个或若干个事件:打球成了球友,徒步成了驴友,打炮成了炮友,打人成了狱友。

    所以你看,只要你愿意广泛的参加活动,就有更多机会认识更多朋友,为什么很多人找不到对象,就是因为圈子太窄,死肥宅。

    除了上班就是在家呆着,怎么找对象。

    传统的 交活动,都需要 交介质。比如说组个饭局,那一定是有个朋友做介质,不然这饭局很难组起来。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有了固有圈子的朋友做介质,在这个饭局上,你就必须保持原有的样子。哪怕是带着面具的,你也得装下去,无法真实的还原自己。

    但 络 交平台不一样,有了 络这个介质,你完全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可以完全不用带着面具。哪个活动感兴趣,就参加哪个;一起玩的好了可以继续深入聊聊;觉得一般,随用随弃,根本不用花心思维系。

    你只需关注一点:你对哪个活动感兴趣,完全由你做主!

    而且按照大数法则,这么多活动参加下来,总能遇到那么几个投脾气的朋友吧?总能看到一个对眼的吧?

    这个应用的构思还不仅仅在于帮助人们更好的通过兴趣 交,还有更深的考量。

    问您一个问题,电商对这个 会最大的冲击是什么?

    实体产业。

    电商迅速发展的十年,马总强了,东哥富了,快递业务起飞了,但是千千万万的实体商家凋敝了。

    20年的一场疫情,更是一个催化剂,加剧倒闭。但是实体凋敝,对国家对 会就真的好吗?显然不是。国家和政府肯定希望线下能热闹起来,实体商家能再度繁荣。

    按照这个逻辑,线下的实体繁荣,是需要人流量的。这个流量哪里来呢,人就是这些人。你在 上待着,就变成了 络流量;你到商场待着,就变成了人流量。所以,想要人流量多一点,势必得让 络流量少一点,那么就需要把人们往线下去引流。

    怎么引?

    团购?不好意思, 团购已经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了。热潮也过去了。

    只能通过 交。

    人,这种动物,永远摆脱不了 交。线上 交的乏味,其实在倒逼一些有追求的人,开始线下的 交。

    人开始回归到现实的物理空间,需要逛街、需要逛商城、需要逛电影。通过兴趣爱好,在线上把人群绑定,然后引流到线下,人们到了线下,就必然会花钱。如此反复,就能逐步带动线下的消费,促进实体繁荣。利国利民!

    最后再补充几句,类似产品,市面上还有互动吧之类的,不过也仅仅是在页面上有点类似,但内涵其实不一样,互动吧的内容更多是官方和企业发布的活动, 我个人还是更喜欢个人发布的活动,毕竟这是个 交平台,不是官方信息发布平台。

    还有就是产品推广,这个产品其实我特别希望今日头条能做。头条是我最喜欢的产品,通过兴趣算法推荐内容——这个方式也特别适合于这个产品,推荐给你的,永远是你感兴趣的活动,让你爽到欲罢不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0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0年4月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