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会客厅|“闯”“创”“干”创造更加幸福生活

博罗

县委副书记、县长谢远区:为惠州奋进新征程作出更大担当和贡献

树立“产业为王”思维 走好产业集群化路子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抓产业、抓发展,道理是一样的。”昨日,博罗县委副书记、县长谢远区在2021市两会新闻中心接受专访时表示,政府工作 告中提出,以“闪电速度”抢占先机,具体到博罗,就是要树立“产业为王”的思维,坚持资源、精力、人口向产业聚集,全力走好产业集群化的路子。接下来,博罗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惠州奋进新征程,实现硬任务、软目标作出更大的担当和贡献。

努力打造项目建设湾区速度惠州样本

惠州日 :为抢抓新机遇,构建发展新格局,博罗将如何聚焦现代产业集群,打造核心竞争力?

谢远区:展望“十四五”,博罗要实现经济总量达1000亿元,进入全国县域经济 会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的目标,关键是要树立“产业为王”的思维,坚持资源向产业聚集、精力向产业聚集、人口向产业聚集,全力走好产业集群化的路子,加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能级。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做好项目引进文章。发挥好正威和台铃电动车等“链主”企业作用,大力开展以商择商、全链条择商,再引进一批强链补链项目,全力支持现有企业扩大产能,做大做强两大产业集群。

做好园区建设文章。大胆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整备,以更大力度建强建优博罗智能装备产业园、龙华电动车产业园等园区。

做好服务保障文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速推进益利素勒、绿佳电动车等项目落地建设,做到抓先机要快、上项目要快、见成效要快,努力打造项目建设湾区速度的惠州样本。

加快迈入交通强县新时代

惠州日 :在发展中,博罗如何树立大交通的概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谢远区:近年来,博罗按照“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思路,大力推进以“五路四桥三站”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

我们将围绕更好地融入“双区”建设,紧密对接惠州“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进一步做顺交通 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今年重点抓好惠州沿江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力争国庆节动工。同时,高质量建设好广汕高铁、赣深高铁3个高铁站场配套工程项目,并争取尽快开工建设阅江大道、葫芦岭大桥、四角楼综合交通整治以及一批批准立项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迈入丰满灵动、内联外通、通江达海的交通强县新时代。

以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惠州日 :博罗将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谢远区:博罗将全力做好乡村振兴文章,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深化农村“三项改革”。落实2021年中央一 文件关于“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要求,充分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扎实推进精准产业化。发挥74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等项目的联农带农作用,高水平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格局体系,以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全力解决好人才、土地和资金问题。培育和引进更多经营型、管理型、技术型人才,引导外出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牢牢守住基本农田保护的红线。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博罗东部乡村振兴区大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和农村风貌管控,持续推进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工作,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龙门

县委副书记、县长段致辉:举全县之力优生态抓产业上项目建园区

坚决筑牢生态屏障 全面融入“双区”建设

以大数据和大健康产业为主导打造千亿级产业园

惠州日 :阿里巴巴龙门云计算中心项目落户后,使龙门有了弄潮大数据产业的可能。大健康产业在龙门已有一定发展基础,请问龙门未来将如何发展这两大产业?

段致辉:龙门将以大数据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主导,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园。规划28.6平方公里土地建设龙门大健康产业园,布局绿色数据、医药与生命健康等5大产业片区,努力成为“双区”高端产业的转移集聚基地。当前我们正全力推动阿里巴巴和朗源项目尽早转化为有效投资、产出效益。充分发挥阿里巴巴落户龙门后产生的头部集聚效应,努力引进更多大数据项目与配套产业项目,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依托南药种植业、大健康产业和康养旅游业基础,力争引进10家以上国家前100名的药企抱团发展中医药产业链,培育发展健康器械产业、新型智慧医疗产业等,扛起全市“2+1”产业集群“1”的担当。

城乡融合精细化建设高品质城市

惠州日 :龙门提出要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接下来将如何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谋求更新突破?

段致辉:龙门将加快城镇化进程,精细化建设高品质城市。按照“一带双核、两园两城”空间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加强规划的科学性、约束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为契机,“十四五”期间投资43.89亿元实施一批城建项目,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县城品质,以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着力建设以永汉镇为重点的康养之城,“十四五”全面完成全部乡镇建成区改造升级。突出以城带乡,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旅游+”“+旅游”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惠州日 :龙门坐拥极好的生态资源,是近年来康养旅游热门打卡地。未来龙门将如何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农业农村与旅游业?

段致辉:龙门将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抓好农业农村与康养旅游产业。生态环境是最宝贵的资源、最独特的优势,把生态保护好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我们要坚决筑牢惠州北部生态屏障,以更优质的生态供给全面融入服务“双区”建设。一方面,依托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二十百千万”工程,建成三黄胡须鸡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县级万亩兰花产业园,完善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打造茶叶、中药材种植和精深加工基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供给“双区”更多生态农产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力争2025年建设成为全省乡村风貌提升建设示范县。另一方面,实施“旅游+”“+旅游”,开发健康养生、红色文化、森林探险、工业农业观光等旅游新业态,高水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生命健康产业带建设。加快推进万城、中楷文旅综合体等重点康养旅游项目建设,打造环南昆山生态康养产业集聚区,提升龙门旅游品牌价值。

补齐民生短板让龙门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

惠州日 :通过近几年努力,龙门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加速发展。请问龙门将如何承接势头,继续做好民生实事?

回首“十三五”,依靠龙门全县人民的拼搏与奋斗,龙门发生了深刻改变。龙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区”,已经成为大湾区投资发展的“新大陆”。“十四五”时期是龙门经济 会发展开始加速起飞的重要时期,是龙门基本解决“有没有”问题、开始转向解决“好不好”问题的重要过渡期。如何推动经济 会差异化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龙门县委副书记、县长段致辉在2021市两会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表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进经济 会发展工作,坚决筑牢生态屏障,全面融入“双区”建设。

大亚湾

区委副书记、区管委会主任王滨:加快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体系

发扬大项目精神构建“1+3”产业平台

昨日,大亚湾开发区委副书记、区管委会主任王滨在2021市两会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大亚湾将坚决按照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对标找差,为惠州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通过大项目带动完善整个产业链

惠州日 :我市当前正着力构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2+1”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大亚湾区将如何保持发展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王滨:当前,大亚湾既定的目标是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接下来将继续发扬大项目精神,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加快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恒力PTA三大项目工作专班进程,加快项目建设和投产;通过大项目带动完善整个产业链,做到“隔墙供应”“循环经济”,形成上下游互补,推动石化产业更加高质量发展。将对标国际一流园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高园区的整体建设管理水平,利用5G加快智慧园区、封闭式园区的管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推动入园企业更高质量发展。

同时,坚持实体经济不放松。集中精力、资金、资源投入产业发展,充实扩大招商团队,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加快推动石化产业基地、新兴产业园、港口现代物流经济带、滨海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3”平台建设,推动形成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生产;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把节能降耗落实到产业发展、城市运行各个环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持铁腕治污,大力推进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各项工作。

科学规划港区物流走廊加强与深圳交通衔接

惠州日 :大亚湾区作为临深最近的片区,如何抓住“双区”建设机遇,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品质,实现更大发展?

王滨:大亚湾区将积极融入“双区”建设,更加主动与深圳等大湾区“领头羊”城市交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大亚湾将充分对接惠州“丰”字道路交通主框架,全面打通城市“断头路”,强力推进重点市政道路建设。科学规划港区物流走廊,加强与深圳等地的道路交通衔接,推进与深圳高速、快速路、高铁的规划衔接。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 络,进一步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大亚湾区还将保持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继续高标准推进“1+5”城市环境专项整治,推动城市空间视觉品质整体提升。

稳就业强保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惠州日 :坚守人民情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集中财力确保民生事项落到实处,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请问大亚湾对此是如何谋划的?

王滨:在教育方面,大亚湾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教育普惠均衡发展,推进学前教育“5080”工程,落实市基础教育“头阵计划”,通过新建、改扩建学校等方式增加学位供给,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慎终如始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中大惠亚医院二期、西区 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建设,强化区疾控中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水平。

仲恺

区委副书记、区管委会主任张莉兰:五大举措突出产业特色增强综合实力

“十四五”力争综合排名 进入全国前30名

科学制订“3+6”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打造核心竞争力

惠州日 :仲恺高新区将如何突出产业特色,增强综合实力?

张莉兰:2020年,仲恺高新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3亿元,增长2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1亿元,增长34%。2021年,我们自我加压,提出了GDP和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增长11%的目标。虽然压力很大,但我们还是充满期待和信心。仲恺高新区将会从“加强产业集群规划、拓宽产业园区空间、提升产业招商水平、加快产业落地效率、培育产业龙头企业”等5个方面来突出产业特色,增强综合实力。

我们邀请了一流的专家团队共同研究制订了我区的“3+6”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建设现代产业集群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们将聚焦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能源等三大支柱产业和激光、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医疗器械与大健康、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等六大新兴产业,积极抢抓“双区驱动”重大机遇,全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局部领先优势。

在提升产业招商水平方面,目前我区产业入区标准全面看齐成都、杭州、松山湖等先进高新区,创新招商模式,今年招商目标为新引进项目总投资额达1200亿元,产值达2400亿元。围绕市“3+7”工业园区新格局,加快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起步区、广东(仲恺)人工智能产业园等重大产业平台建设,确保“十四五”末均迈入“千亿园区”行列。

我区的“十四五”规划目标是,通过5年的接续奋斗,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超6000亿元,全国169家高新区中排名进入前30名。

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倍增行动”

惠州日 :仲恺将如何更好地坚持高新区使命任务,助力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

张莉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部署下,我们将聚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 会民生等工作,推进经济 会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水平自主自强,是我们高新区的使命和任务。我们时刻牢记这点,并一直致力于在高新赛道上,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20年仲恺高新区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升至5.5%,高新技术企业达516家,高新区综合排名跃居全国第35名,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有力提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与国家一流高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仍需自立自强、迎头赶上。

2021年,我们将聚焦高新赛道,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倍增行动”,不断提升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超过2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件,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保持全市领先地位。二是“孵化器加速器倍增行动”。加速器面积在1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倍增,达200万平方米,在5家国家级孵化器基础上再新增1家、培育2家。三是“科技金融倍增行动”。实现科技金融的规模和支持力度翻番。通过3年努力,引进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30只,新增创业投资规模和科技信贷规模均超过100亿元,基金规模达300亿元。四是“上市企业倍增行动”。建立企业上市服务专班制度,为准备上市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力争上市企业2021年新增2家,“十四五”时期新增12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