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fanfan。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在NAS领域摸爬滚打了4年时间了,这期间用过不少NAS,但要说NAS的天花板是什么?那就不得不说一说业界大佬——群晖。
2022年的今天,NAS被称为现如今中年男性公认的玩具。如果你还不知道NAS,没有接触NAS,那么NAS一定能够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让你兴奋不已。
经过不懈攒钱,终于在今年618入手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台白裙(以前都是黑裙),直接上了家用天花板级别的DS920+四盘位高性能NAS。
今天就基于DS920+,来聊聊从一个小白玩家升级到高阶用户我都用上了哪些值得分享的内容。
本篇内容较多,近万字,建议收藏留用,以便后续回看。大纲如下,感兴趣的朋友直接可以通过目录跳转到相应的部分查看。
开箱
1、包装
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群晖着实有些小激动。包装体积出乎意料的小,表面贴着产品的效果图,整体包装很简洁,顶部带有提手。
顶部贴有一张配置信息,本次入手的DS920+是一款四盘位NAS。CPU使用的是J4125,属于X86架构的,NAS因为要7×24小时运行,所以cpu一般情况下都是低功耗的设计,一般分为arm和x86,arm架构的cpu性能相对较弱,适合不喜欢折腾的初级用户,实现简单的存储和文件共享。x86架构相对来说性能强,适合折腾。
2、配置
有两个m.2的2280尺寸的NVME插槽用于固态缓存加速;
2个USB3.0接口,实测支持USB转2.5G 卡;
内置4GB DDR4内存,另外有一个内存的卡槽,可用于扩展内存;
两个千兆 口,支持链路聚合;
4个sata硬盘位;
一个eSATA
开箱就看见了信仰标,镂空条纹的设计,非常漂亮。
群晖DS920+全家福(主机、安装指南、钥匙、2.5英寸硬盘固定螺丝、两根超五类 线、电源适配器)
3、外观
群晖DS920+整体外观设计非常简约,使用的是黑色配色,没有过多的装饰,突出了功能性。正前方是四个硬盘位,右侧是四个5个指示灯,右下角是开关和一个USB接口。
机身的侧面群晖logo,内部条纹的设计很漂亮,镂空的结构便于空气流动,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
硬盘托上有一个钥匙孔,可以将硬盘托锁死,防止硬盘被误操作拔出。也有一定的安全性。硬盘位之间的间隙设计的非常宽敞,配合风道的设计,能够有助于运行过程中的硬盘散热。
背部有两个超大尺寸风扇,能够保证充分的散热,风扇运行过程中声音非常小。背部还有一个常用的USB2.0接口。
4、其他配套硬件
雷克沙NM610 PRO
DS920+有两个M.2的盘位,支持PCIe3.0,目前使用的是Lexar的NM610 PRO。
大容量,高速,作为入门级NVMe硬盘来说,笔记本升级、装机系统盘、NAS固态缓存加速使用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能够更大的提升工作效率。
在同类型产品中,这款在价格上优势明显,可以作为入门级玩家在主流档位的一个新选择。
对比上一代的NM610,容量增加到2T,同时由于升级到NVMe1.4标准,读取速度高达3300MB/s。
使用了联芸MAP1202的主控,4个单颗512G的闪存颗粒。
在win下,连续读写都非常稳定。实测读取:3255.18MB/s,写入:2651.42MB/s。
群晖底部的M.2硬盘位使用了卡扣的设计,非常巧妙,可以实现无螺丝安装。
机械存储硬盘——西数红盘PLUS
使用了两块西数红盘plus,属于NAS专用盘,西部数据红盘 Plus 全系采用 CMR(传统磁记录),相比较 SMR(叠瓦式磁记录) 而言, 拥有更好的性能与更快的 RAID 重建能力。而且它采用独家 NASWare 3.0 技术,该技术可提高 NAS 存储性能,极大程度减少 NAS 系统中的常见硬盘问题。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设备去做,NAS存储就用NAS专用盘,虽然贵点,但是省心。
SATA固态——台电SATA SSD 512G
因为机械硬盘传输有瓶颈最高不超过200MB/S,为满足我后续2.5G局域 慢速传输的需求,我在第三盘位增加了SATA固态,使用的是台电的512G的SATA SSD,而且日常有剪辑视频的需求,尤其是4K 视频的在线剪辑。对于硬盘读写速度要求较高。目前手上的台电512G的SATA SSD可以用于专门存放视频剪辑素材。读取520MB/S,写入480MB/S的速度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的需求。2.5G局域 固态盘测速见下文中2.5G局域 文件传输部分。
群晖的硬盘托设计兼容了2.5英寸的设计,只需要固定上螺丝就可以了。不过使用螺丝固定后,固定机械硬盘的塑胶条基本装不上了。
绿联USB转2.5G 卡
因为群晖有USB3.0的接口,可以使用USB转2.5G的USB 卡。另外家里的NUC本来就是2.5G 口,但是Macbook只有两个C口,用USB-C转2.5G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入手了下面这两款2.5G 卡。后续群晖使用2.5G 卡的时候需要安装驱动,详情见下文。
初始化系
查找群晖设备
接通电源和 线之后我们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到局域 中群晖,实际上就是找到群晖的ip地址。第一次开机路由器会自动分配一个ip给群晖,但是这个ip不一定好记,后续可以通过DSM系统进行修改,或者在路由器端进行修改。查找设备一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浏览器直接输入https://find.synology.com/,回车之后系统就会自行搜索局域 中的群晖。如下图所示,点击连接,一直下一步就会进入部署界面。
另外一种方法是通过群晖官 提供的Synology Asistant进行查找设备。下载途径如下图所示。
打开群晖助手之后,软件会自行搜索到局域 中的群晖设备,显示在列表里面,如下图所示。双击设备就可以进入部署界面。
系统部署
进入部署界面,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
点击立刻安装之后,系统会提示目前安装的几个硬盘数据会全部被删除。如果硬盘中有资料,轻务必通过其他设备拷贝出来,要不然会造成资料损失。
部署完毕之后,系统就会进行重启。然后正式进入部署
接下来可以申请一个自己的群晖账 ,然后设置属于自己的专属域名,这样据可以通过QuickConect ID来访问家中的群晖,非常方便。
部署完成,直接会进入系统的主界面。在系统部署完成之后,磁盘还处于不可用的状态,我们要新建存储池才能保证磁盘可用。这个存储池的概念就像windows下给未分配的硬盘新建一个盘符一样。在建立存储池的过程中就需要了解到一个概念,那就是磁盘阵列。
关于磁盘阵列
NAS的raid对于大部分初学的朋友来说都没有很清晰的认识。RAID全程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最初高raid阵列的目的是将小硬盘组合在一起来代替昂贵的大硬盘。算是一种廉价的方案。而且能保证某一块盘损坏的时候,硬盘中的数据不受影响。整个RAID阵列不会因为某个硬盘损坏而停止工作。
RAID的几种类型:RAID0、 RAID1、 RAID5、 RAID10。很多朋友看到这几组字母一头雾水,我一开始玩的时候也一样。而且群晖除了以上说的RAID类型之外,还提供了SHR、Basic、JBOD等类型的RAID。我也简单列举了一下我对raid阵列的认识,可以参考如下导图。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 RAID 类型支持不同的存储容量扩充方法。但是,某些 RAID 类型完全不支持存储容量扩充。例如,RAID 0 存储池无法通过添加硬盘或更换为更大容量的硬盘来扩充容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建立自己的磁盘阵列。
在存储管理器里面可以看到两块西数的机械硬盘,一块台电的SATA SSD以及雷克沙的2T NVME SSD。
在存储空间里面配置存储池,因为我目前只放了两块4T的机械硬盘,后续需要再装入两块,所以要考虑到阵列格式的扩展性,使用了Basic类型。每个硬盘单独作为存储单元,也可以后续拓展至其他的RAID类型。
选择单块的硬盘,点击下一步,这样的做法就类似我们新建了一个磁盘。并没有将所有的磁盘变为一个巨大的硬盘。
最大化磁盘空间,直接下一步,文件系统选择Btrfs就可以了。
存储池配置完成之后还需要新建存储空间,如下图所示。
前面也有提到,DS920+配备有SSD缓存加速,可以将之前装在M.2插槽的固态盘创建为固态缓存。
缓存分为两种类型:读写缓存和只读缓存。读写缓存的要求是需要两个相同类型的SSD,也就是说需要用到两条M.2的SSD固态盘;只读缓存只需要一条SSD就行了,所以这里只能选择只读缓存。
直接选择雷克沙的2T M.2 NVME的硬盘点击下一步即可。
配置完可以看到,存储池中已经显示了SSD缓存的标识。
系统界面
现在的DSM7.1已经跟我之前玩过的5.0在界面上就有很大的差异了。界面更加的清爽,看起来简约了很多。基本上不用过多介绍,跟电脑的界面基本上一致了。
群晖的文件管理器叫FileStation,在使用之前需要线新建共享文件夹才能使用。如果没有共享文件夹,第一次打开file station之后会弹出新建共享文件夹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如果已经有了共享文件夹,需要建立新的共享文件夹,可以通过控制面板里面新建,方法一样。因为前面使用的是basic的类型,所以我们会有多个存储空间。新建文件夹的时候注意选择相应的存储空间。这个存储空间类似于电脑上的C、D、E盘。新建的文件夹就是磁盘里面的文件夹。
最后给一下相关用户权限就可以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新建其他的用户,然后给他设定相关的权限,这样就可以用户之间保护隐私了。
完成共享文件夹之后就会发现,其实filestation的文件结构基本上跟我们日常用的win上的差不多。只是显示的形式不太一样。但是后续如果开启smb服务之后,就会马上发现,其实是一样的。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