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重的错误,并非由错误的答案造成,真正危险的,是问了错的问题。”
——德鲁克
马克.墨菲,曾向全球48000名CEO、管理者和员工发起一个关于绩效管理的调研,其中仅13%的管理者和员工认为他们的年度绩效考核是有效的,而在CEO的反馈中,这一数字仅有6%。
1.拨乱反正
我们知道“一把钥匙通常只开一把锁”。在绩效管理上犯的严重错误,就是我们一直在试图用单一的工具方法,来应对各种事、各种人的绩效制定、运行、评估、改进及绩效考核。还期盼员工们能从中获得绩效激励。
我们在问一个错误的问题:到底有哪个灵丹妙药,能改善绩效管理,以便减少大家对绩效管理的指责和抱怨;让高层的工作要求与思想得到更好贯彻;让大家觉着得到了公正对待;让全员更好识别改进机会,可以使工作获得“好”的成效;并做出合理的,起码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绩效打分,以便兑现绩效资金。要是能再识别出有哪些能力需要提升、有哪些人员需要表彰、提拔或者“末位淘汰”,那就再好不过了。当然,绩效管理方法还必须符合组织所倡导的文化……
我们会发现,找到满足上述期望的绩效管理方法,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伟业”。以至于很多企业干脆取消绩效考核,代之以能力提升计划和即时反馈,并且不与绩效工资挂钩。这实际也是无奈之举。
当一个人不能独立完成的工作,就需要多人协作。绩效管理也是这样,需要做拆分。
2.绩效事项
根据卓越绩效管理,我们将绩效的“效”分为四类:基于战略的重点事项、职能例行工作、员工自主改善、最佳实践的沉淀与分享。很显然,这四类事项不可能用同样的尺子去做绩效度量。
(1) 基于战略的工作,需要用明确的KPI来考核。即使是长期的、或者是软性的工作,也需要分解和具体化。这方面,基于战略地图的平衡记分卡还是适用的,基于量化的强行考核也是合适的。至于如何确定出更合理的战略和必要的战略关键举措,会在第8篇时予以讨论。
(2)职能例行工作,须采取事项评价。像生产计划的准时准确下达、 价的合理 出、设备的及时修复、获得有用的客户信息并成功拜访等,这类事项不能称之为“过程事项”,它的结果和改进需求往往能及时反映出来。适宜于及时改进。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等到月底甚至年底,再把每一次的生产计划准时准确率汇总出来作为考核指标,并分析改进机会,它具有即可性。我们会在第4篇时,进一步探讨高效运行的事项。
(3)员工自主改善,需调动积极性和参与性。汽车驾驶室底下要铺一层橡胶垫,某企业有一款小型车,开始时认为小型车并非主流,就由装配工人将用于标准车型的橡胶垫自行裁剪后供小型车使用。然而,随后小型车越来越受欢迎,甚至超过了标准车型。但工艺上,却仍然是将标准橡胶垫裁剪后使用。于是装配工提出何不定成两种型 呢,就省得裁剪了,也节约材料。 是的,这事儿很容易想到,做了后,每辆份可省材料12元,每年可为企业节约120万元,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20多年的 酬了。 这个小例子,并不能指责专业人士没有尽到及时调整工艺的责任,而是说“春江水暖鸭先知”。业务执行人员的能力和信息量在增加,就应创造条件,使它们更好的发挥出来,以得到双赢。
3.绩效激励
绩效管理还是要和激励挂钩,否则就是无奈或者无能了。至于绩效结果和激励的严格数学关系,正如OKR方法说的,并不重要,只要能起到激励效果就好。比如上面节约橡胶垫的例子。在一开始发起员工自主改善时,为了引起重视,那进行重奖也不为过; 如果能起到激励,哪怕只给个奖状书也行。但一般情况下,人们还是会把重要性、荣誉感与获得的资金挂钩,这就需要建立起坦诚公开的氛围,并且,只进行分级而不直接核算具体资金。在第5篇业务生态时,会进一步探讨这一有趣话题。 在激励方面产生的错误也很严重,解决之道还是在于先分类。我们将其分为:期望类、魅力类、底线类。(参见KANO模型)这包括:(1)期望要求,包括: 岗位责任。以对应岗位薪酬,以及岗位评价; 技能。高的技能意味着会带来更多的业务改善机会,可以根据不同的技能获得 酬。这需要建立起技能评估的标准; 价值贡献。主要围绕上述的战略绩效来分解落实,并根据完成情况量化考核激励;(2)魅力要求:
“深蓝”类。针对员工自主改善及重大创新,予以激励。 标杆类。对于重大贡献,树立标杆和旗帜。(3)底线要求: 又称做红色类要求,必须设置一些红线类指标,予以警示。这一部分会在第3篇风险防范中予以讨论。
可以采取的激励手段,分为长期/短期、财务/非财务四类。举例的措施如下举例:
4.绩效环境
上面这个绩效管理的大树,还需要有肥沃的土壤,那就是高绩效的工作环境。包括促进管理层、员工及各相关方的合作;促进工作单元间的合作;重视员工授权,建立自我导向的责任;开展个人及组织的技能培养和学习;向其它组织学习;灵活的职位设计与工作安排;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以确保决策是分散的并最靠近“第一线”等等。在第6篇的传递价值、第7篇的 会责任与运营透明性中,会进一步探讨绩效环境。 这些内容,会通过推行卓越绩效管理的七个步骤,予以建立并得到持续改进:
文后彩蛋 如果孩子考试考了80分,我们会认为只需要把那20分做错的题都做会了,下一次考试就会得100分吗?这显然不行。成绩只是个形式,重要的是它背后揭示的知识点、能力改进项、以及学习和考试习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