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艾伦
召
回,这个词在中国汽车市场上这两年向来是谈之色变的代表。除了媒体听到会比较兴奋,可车厂和消费者听到了就只有紧张了。用户觉得召回是自己买到了次品,厂家却解释说召回是对消费者负责。究竟“召回”是个什么行为呢?
首先,谈召回必须从下面这张充满中国特色的 站截图开始,别看他配色简单,页面简陋,可它却是中国市场上所有汽车召回事件的开始:
这就是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主页, 址是:http://www.dpac.gov.cn/,完全对外开放,不用担心无法访问。
所有涉及召回车辆的信息,必须在这个 站中备案,各路媒体也是通过这个 站,搜集各类的、各品牌的召回信息。质检总局所做的,表面上看是责任:问题车辆必须要向 会公开;实质上是黑名单,就像考试不及格的坏孩子被领到讲台上罚站一样。
所有的车企都会涉及召回车辆,所有的车企都会回避召回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都会把涉及召回的车定义为:问题车辆、或者质量有缺陷。从而影响品牌形象,降低产品销量。可是,什么样的问题,会涉及到召回;或者出了召回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捋一下汽车售后的几个专业名词:索赔(Warranty)、服务行动(Campaign)、安全召回(Safety Recall)。
其中只有索赔是以单车计的,也就是说,只要在保修期内,您这个车出了毛病,厂家是给您赔的,这里面涉及的零件很广泛,大到发动机,小到一颗垫片、螺丝,厂方都会负责任。
但服务行动和召回行动都是以批量计的,且不受质保期限的制约。有些品牌是通过底盘 (VIN)来进行追溯,有些品牌是通过总装 (Assembly)来进行追溯。简单说来,就是不是所有的车都有问题,不能让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好粥,而且,您也要相信,厂家的质量部门,还是会与时俱进的。
让我们看看,这个服务行动跟召回行动,具体有什么区别。
我们把话头追溯到产品设计初期。
一个车,从立项到量产,至少要三年。以前是五年,现在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各种成熟的、通用的产品平台,极大的缩短了新产品的下线时间。但是,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这快马加鞭赶出来的产品,容易出魔鬼。
当车主在使用车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了,必然会返回到4S店申诉、更换,这时4S店就是厂方的信息收集站,他们把出现问题的产品信息发回工厂,工厂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看出现的问题到底是个案,还是成批量的出现。如果是批量出现的,还要看这些个问题,仅仅是影响车主的驾驶舒适度,还是会影响到驾驶安全性。如果涉及到安全,那就真没办法了,只能做召回;如果模棱两可,没那么敏感,厂方就会采用服务行动的方式进行处理,解决客户投诉、替换故障零件。
所以您看到,可能新产品的质量问题有十个,但只有一个涉及到驾驶安全,那从公示上,您只能看到一个召回的信息。但工厂也会想尽办法,让您返回4S店,去解决那剩下的九个问题。这里面,就是您定期返回4S店做汽车保养、或者门店的服务顾问跟您电话说免费回店里给软件生个级,这些个招数的意义了。
我们再来看看召回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我在质检总局的官 上随意找了一些品牌(仅仅只为举例,并不针对相关品牌):
比如克莱斯勒自由光:部分车辆由于雨刮胶条和前挡风玻璃摩擦产生的静电在前挡风玻璃上聚集,通过雨刮电机传导到BCM内的电力模块,可能导致雨刷无法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再比如宝马:由于供应商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气囊控制单元内部可能残留有冲压过程中切下的小金属片。在某些情况下,金属片可能移动并导致控制单元内部电路短路。此时气囊控制单元将进入短暂的重启过程。重启过程中气囊控制单元将无法工作,同时车辆的气囊警告灯将点亮。此种情况增加了车辆乘员在需要气囊展开的碰撞事故中受伤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这两个案例,一个是跟驾驶员的视野有关、一个是跟安全气囊打开有关。这些都算是涉及到安全性了。
从召回这个事情本身来说, 必然有车辆出现过这个问题,厂方才会有备案,问题才可能被发现,并找到解决方案,但如果您的车不幸也在同一批次内,其实真不一定坏事都让您赶上,所以才会在所有的召回公告中,宣称:“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问题被解决是最重要的,而不要偏见的认为,有召回问题的车辆,都是有毛病的。因为,我作为一名汽车售后的从业者,负责任的说,没有哪个车是完美无缺,从来没有故障的;即使从来没被召回过,也不意味着这个产品没有缺陷;在您看不到的地方,4S店的操作更多。
最近高田气囊的全球召回就是严重安全问题引起的
最后,简单说一下厂方针对召回的对策。其实不仅仅是召回,其他的服务行动也是一样,厂方不外乎是换件,或对电脑模块进行升级。
“换件”就是把容易造成问题的零件替换成改进产品。如更换新的油管、或执行电机等;
“对电脑模块进行升级”就是对程序打补丁,避免误操作。
汽车产业走到今天,发展已经相当成熟,这些操作,在从业者角度来看,都是日常操作、屡见不鲜的;而对车主来说,难免耽了几个心。对这些已经被公示的缺陷产品信息,我觉得应该持积极的态度,毕竟bug已经找到,开的车更让人安心一点。
与其所代表的工作单位无关
冤有头债有主,提意见请找二条周
艾伦
从事汽车售后行业,
长期跟汽车4S店售后部门打交道。
听过各种各样的用车奇闻、维修怪事。
现在主要教维修人员好好修车,
间或写些汽车小知识,普及汽修常识。
速度周刊
微信 :SpeedWeekly
汽车,以及速度迷恋者的微 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