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非著名野狐禅专家“周日小编”,给您请安。
你有没有以为,诗歌只要“押韵”就可以?有没有以为押韵就是“韵母相同“?有没有以为五言诗的唯一条件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就是“七个字一句”?
这是我意味深长的笑↓
更可怕的是,好像太多人以为,只要我“意境好”,不讲格律也可以?
持此想法的朋友们,出门右转去起点晋江,好走不送。
———我是不较真会死的分割线———–
我们知道,旧体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亦称为古诗、古风。春秋以前的古体诗以四言为主,比如《诗经》中有大量四言诗。汉魏晋唐及以后的古体诗,则主要是指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古体诗并不拘束于篇幅、对仗、平仄、用韵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这首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因此,我们对古体诗暂不谈,主要谈近体诗。近体诗出现在唐之后,主要分为七绝、七律、五绝、五律四类。
从结构上讲: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律诗中每两句按次序成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四句即颔联、颈联必须是两幅对仗。 如果要求完美,最好有一联是警句,为全诗的高潮和“文眼”。
举个栗子:
从格律上讲:主要讲究平仄、用韵和对仗三点。缺一不可。下面逐一看来:
主要误区:“平上去入”并不是对应“一二三四”声
简单说,在格律中,汉语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平,对应的普通话当中的阴平、阳平(第一声和第二声,如生、绳);
上,是第三声(如省);
去,才是第四声(如胜)。
至于“入“声,如今的普通话里已经不存在了。这是一个非常短促的音调读音,自成一韵。
以平仄来分,平,自然指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则归为仄类。
以七言绝句为例,平仄共有四种分法,按照首句来分,共有“平起仄结”、“平起平结”、“仄起仄结”和“仄起平结”四种。详见下图:
是不是眼都花了?不仅同一句要平仄错开,上下两句平仄也要相对。就是这么讲究!
有人问,如果不讲究会怎么样?那就跟我念念以下这四句话:
1、株洲出租车司机三分之一都杀蜘蛛;
2、刘玄德全凭石油才能从南阳回樊城;
3、野狗紧咬老李左腿,老李只好躺倒等死;
4、意大利地面部队撤退过快,陷入困境。
全句同声调,是不是很别扭?这就是格律之美,平仄的不同和有序排列致使诗的声调曲折回环,平声绵延,仄声急促。高高低低,抑扬顿挫。既有对比美——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又有对称美——两联之间,平仄相粘。有节奏感的和谐美,最是引人入胜。
这里只举了七言绝句的格律,其他限于篇幅,难以尽数。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好吧,随便你们用什么搜索引擎吧……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五言律诗“仄起仄结”的标准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除了尾联下句差一字,基本想同,可见杜甫非常严谨,极工格律,所以叫“杜工部”(不要信!!)。
第二讲 用韵
主要误区:并不是你说押韵就押韵的,得韵书说押韵,才可以。
那么,什么叫押韵?韵母相同,就叫押韵么?韵母和声调都相同,就叫押韵么?
其次,不是每句都通押,一般来是偶句入韵,如第二、第四、第六句。七律首句一般入韵。
最后,韵母相同,不是你说相同就相同,而是韵书说相同,才叫相同。目前比较常用的韵书是《平水韵》,“平水韵表”长这样:
韵书把汉字分为好多韵部,一首诗里的韵脚,一定要出自同一个韵部。
1941年,韵书最后一次修订,出了《中华新韵》,韵表长这样(局部):
一般来讲,写旧体诗,多遵循《平水韵》;新诗,则用《中华新韵》。
但是注意,并不等于用普通话里韵母音调相同的字就可以!!
我们都会拼音,为什么还要有韵书呢?
因为并不是全国各地说普通话,我们是有方言的。有些诗用普通话念美轮美奂,用方言念,就完全不在一个韵上了。而韵书,就是从各地的方言中,取的一个最大公约数。
正是这些章法,保证了诗歌在各地传唱,并不走形。保证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事隔一千多年,念起来依然郎朗上口。
押韵,并不简单。
误区:不是字数一样就叫对仗。
对仗其实大多数人都会很熟悉,但是做到严格的对仗不容易。
首先要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
其次还要平仄相对,上句平平仄仄,下句就要仄仄平平。
比如杜甫的《绝句》(杜工部你够了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们感受一下,一二句成对,三四句成对,多么工整!
很苛刻是吗?不错,旧体诗就是这么苛刻。而这种“苛刻”,也仅仅是做到了“正确”。离“写得好”,还差十万八千里。
有人问:若为了符合格律,修正平仄,但却不能贴切的表达思想感情,限制我的意境,怎么办呢?
那是因为读得少,练得少,却想得多。
可以用的办法有:调整语序,比如杜甫“碧梧栖老凤凰枝”;再比如,替换词汇,你想表达“月亮”,你嫌弃不够古雅,两个仄声,那“银钩、玉钩、玉弓、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蟾、银蟾、蟾宫、桂轮、桂宫、广寒、婵娟、弯镰、银镰、凝霜、冰轮、夜光、素娥”,够不够你换?你以为古人造出这么多同义词是干什么用的?
正因为这种苛刻和“死板”,才体现出,汉语这门语言,居然可以发扬到极致精巧,驾驭得登峰造极,至臻化境。
你可以不懂,但是如果你真的热爱这门艺术——是的,这是一门艺术——就应该接受它最难的部分。往往最难的部分,才是一门艺术精华所在。
可以说,汉语是世界上最精巧的语言,没有之一。中国诗歌的美,是一种传递千百年而依然无损的美丽,值得你用心去欣赏,去传承。
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05月16日 13:30
书香诗韵,静候有心人。
冒襄 七言诗扇面
估价:RMB 150,000 – 200,000
估价: 无底价
估价: 无底价
估价:RMB 500,000 – 700,000
(宋)苏轼 撰 东坡全集 一百一十五卷
目录 七卷 年谱 一卷 墓志铭 一卷
估价:RMB 100,000-120,00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