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软件帝卿语就和大家聊过《作业疯了》这款游戏了,当时卿语的定义:一款孩子不想玩,大人不会玩的游戏。而结果也可以说是在卿语意料之中,6月14日上架Steam,到现在也差不多一周。现场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
玩家和卿语之所以能记住这款游戏,多半是因为它有趣的游戏设定。变成一个小学生升学做作业,怎么想都感觉和中国式家长很相似呢?本来应该还是有许多人有些兴趣的,可上架Steam以来要么差评要么退游戏,为什么同样类型的中国式家长却让玩家们觉得好玩,这款游戏却出生就夭折呢?
首先要说一下这个游戏的玩法,简单来说就是你变成了一个小学生,要为升学而不断努力奋斗的故事。小学生的奋斗能怎么样?当然就是好好学习做题目啦,不会就看是单打还是双打了。整个游戏就一个内容,做题目(小学1-6年级各式题目)。
分析总结
1、一款游戏要让人感觉到有趣或者快乐才会有人喜欢吧!整个游戏唯一的玩法就是做作业,这算游戏吗?孩子不会觉得这个游戏好玩,父母也不会去玩这个游戏。
——在中国式家长中,有挖脑洞、试卷等,但也没你这么硬核啊。而且那只是游戏的玩法之一,如果只有一个挖脑洞和试卷还会有人玩吗?做题目可以做为一种玩法,但决不能成为核心,而这款游戏只有1-6年的题目陪伴着你。
2、游戏在设立之初就应该选好游戏受众,《作业疯了》这款游戏我真没觉得有人会去玩,大部分都还是抱着有趣的想法去尝个鲜。孩子不会想体验一款题海游戏,父母也不会想重温自己的小学知识。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成为家长的作业工具!
——中国式家长的定位卿语就觉得很明确,而作业疯了说的不好听真的就只能当做一款作业模拟器来使用。可这不就和开发者的初衷背道而行了吗?
3、开发者最开始的目标应该只是希望父母能重视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理解孩子堆积如山作业下的那份辛苦。可你现在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是已经明白自己的定位了吗?(之前游戏还没上架时,卿语就说过一些话,没想到还真是一语成谶啊)
——不知道是开发者心思变了还是什么?如果一款游戏想传递想法,这种做法就是大错特错。人大部分都听不下直白的谏言,比起将自己想法如此强硬的灌输给玩家,我更喜欢、能接受的是中国式家长那种隐藏在游戏中的教育。当你成为父母,你也会变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去要求孩子。这样的游戏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指导吗?《作业疯了》连让人玩下去的兴趣都没有,你表达出来的就只有游戏宣传了。
4、许多玩家都反映这款游戏的题目难度不符合小学生水平,做错题目也不会立马正确答案、游戏BUG、还有正确答案错误等情况。
——我还能说什么呢?唯一的游戏内容还有这么多问题,连当一款小学生作业模拟器都不行了。
开发者的想法一开始就在游戏介绍中了:让父母明白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和苦恼。和中国式家长的孩子理解父母不同,这款游戏是希望父母能理解孩子。但不知道是没有相关经验还是中途变故,卿语就感觉上架的作品一团乱麻。
分析完结
最后希望开发者能够吸收教训、不断成长,一次的失败不能说明什么。
每一个独立游戏开发者都值得尊重,不要放弃的太早啊,我还想多吹爆几个国产好游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