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是零售行业的普遍现象,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即员工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为此,不少中小连锁试图以培训突破困境。然而,随着经营、管理、专业等各领域培训浪潮滚滚而来,药店俨然进入了培训“消化”误区,出现“三忙”现象——忙、盲、茫,一年下来瞎忙活。
“忙碌”:需要理顺主次
药店老板在培训浪潮中普遍缺乏以下工作,仅是凭感觉凭经验拍脑袋决定培训:分析自己企业的长短板,梳理当下管理中自己短期、中期、长期的需求,理顺所有需求紧急与重要的关系,做本企业员工培训前的需求调研——新员工、老员工,专业背景、非专业背景等不同层次的员工其需求不尽相同。此外,时下商圈内顾客的需求点、公司的近期运营方向及需求等等都需要做调研,只有将调研结果进行评估,确定培训学习的方向与重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盲目”:需要理解吸收
不少连锁的外训学习,其实是非常盲目的,没有精细的规划及目标,没有利用学习来引发学员的思路,没有透过学习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根本无法将优秀的东西进行吸收改良来丰富自己原有的系统,反而放下了自我原有优秀的东西,纯粹地将老师的系统学习后照搬照用。
同时,大部分中小连锁过度依赖工业企业提供的碎片化培训,但由于工业提供的外训(尤其是在疾病知识与产品的衔接)其出发点或多或少夹杂了商业的元素,所以不同的厂家都会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立场,导致员工在接受学习培训时,相同的疾病会得到不同的方案,在没有消化吸收的前提下全盘接收,就会出现“迷茫”与“质疑”。更严重的是,少部分中小连锁的外训学习仅仅停留在学和培上,没有将好的知识进行行为技能的转化,没有相应的机制,没有知识巩固与复制,没有跟进与考核,培训行为无法转化为绩效生产力。甚至参与培训人自己都没有消化吸收,当培训结果不尽人意时,不向内求不找自身的原因,而是更多的将“培训无用论”的帽子扣到外训老师或者合作的工业企业头上。
“迷茫”:有目标会运用
外训老师资历相当,但角度立场各不同,同样的知识会用不同的形式呈现,例如商品管理课程,A老师告诉你,通常100平的门店,需要2500个商品,商品的高中低价格带的各自占比分别为2:3:5;B老师告诉你,100平的门店其商品数量要根据门店核心商圈内的顾客需求、竞争对手的经营及医疗机构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最少不低于2500个,价格带的设置同样要根据核心商圈顾客的人群结构、消费水平及竞争对手情况来确定2:3:5还是2:5:3。此时药店人就开始迷茫了,A老师与B老师好像都有道理,该听谁的呢?谁对谁错呢?其实老师都是对的,只是他们分享的是通用版本而不是个案或私人化定制。
所有的培训,在学习之后连锁负责人或者培训负责人要善于使用531管理法则,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制定清晰的行动规划及可量化、有时间限制、可达成并有挑战性的目标,将目标分解到人、到时段、到具体的商品或者顾客上,有考核、有跟进、有分享,这样学习后的知识点才会有效的转变成生产力,从而避免“迷茫”现象的产生。
解决方案
会学习,会消化并进入学习的核心思维才是培训的关键所在。就像为什么有的人吃什么都长不胖?而有的人生活简朴却身体健壮,其实就在于吸收的好与坏。那么,如何做到会消化吸收呢?
一、要搭建完善的培训体系
没有培训体系或者培训体系不健全,将造成培训过程、结果与期望值不对等,甚至导致培训资源的巨大浪费。
培训体系要从制度层面、培训资源层面、培训运作层面进行逐步搭建并完善,需要人力资源部门与培训部,运营部等总部、各部门及门店有效对接,紧密配合。资源层面从培训师资入手,培训内容从岗位需求入手,培训运作从完整的培训规划入手,而培训制度从任职资格模型入手。
二、善于借助工具,循序渐进,拥抱系统化
当专业培训师资不足或缺乏时,或者培训内容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简洁性时,要善于借助外力,将无形的老师、有形的内容融会贯通于有形的过程中促进消化吸收。这包括疾病分类、专业知识解构、商品分类解析、提供用药及健康全套方案等等。
三、建立内外双向的闭环培训
培训的双环即内训外训,线上线下、有声无声、有形无形。
多种形式结合,将员工的碎片时间集约化,集约化的内容分段化。
内训为主外训为辅,最好的当然是将内训外训结合的媒体利用,利用互联 学习软件、学习平台将优秀的外训转为内训,节省资源节省成本、高效产出。
四、要调心,不要盲目的评论
要与老师同频率,进入老师授课的场景里去感同身受。无论老师的课程呈现精彩与否,能上课能分享就一定有过人之处,老师的每个知识点一定有其前因后果,需要坚信并以不耻下问的心态与老师授课内容同步。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人不同频,企业生存也将会有难度,学习培训也一样。
五、学习目的清晰,要创新要操练
学习要具有为我所用的思维,不在多而在精。不是每次学习都要完整不漏的将老师的点全部搬回家,只需要有1~2个点可以触发你的思维,让你及时去思考如何带回公司,如何与工作的哪些点完美结合,如何更深的思考将老师的点进行创新,以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需要。
同时,一定要将老师的知识点带回到工作中进行反复的操练,不断总结创新,最后才能形成自己的不可复制的体系。而操练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壁,会遇到诸多不顺,需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修炼自我的意志力。学习如修行,如果每个员工都将老师的一个知识点吸收并创新后运用到工作中,一年接受十位老师的培训就会有十个点,试想一下,三年后这家企业将会是什么样?结果不言而喻,强大不可超越。
◆ ◆ ◆ ◆ ◆
diyicaizhi@qq.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