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我们的“北斗”

2020年,中国完成了北斗系统的收官之战。从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立项,到2020年北斗三 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了全球组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

耐住性子攻关核心技术

“CPU芯片是芯片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它是最重要的芯片,没有之一。核心技术产业是以三十年为周期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说,做核心技术,不仅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还需耐着性子坚持干。

“龙芯”是我国最早研制的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系列,于2001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发。2010年,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市场化运作,旨在将龙芯处理器的研发成果产业化。

怎么发展芯片这样的“卡脖子”核心技术?在北京市科协主办的首都科学讲堂特别节目“2021科学跨年之夜”上,胡伟武表示,做自主CPU生态体系,根本出路是走“市场带技术”的道路——通过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在市场带动下发展并且走向开放市场竞争。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王斌:

肩负历史责任攀高峰

回顾近年来中国在一些前沿科技领域的突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王斌如数家珍: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全球组 、C919大飞机、超级计算机、5G通信技术、高铁、磁约束核聚变……“在国际科技竞争中,我们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说明我国科技总体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逐步构建起科技创新和工业发展并行的科技发展体系。”王斌说。

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

勇闯创新“无人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10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看到这一部署,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格外激动:“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开关’。国家继续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这是件好事。”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

重构企业数字战斗力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企业在逆境中爆发出了坚韧毅力。”展望2021年,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会主席徐少春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 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浪潮势不可挡。在此背景下,善用数据科技力的企业将有望在新一轮商业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

徐少春介绍,近年来金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领域投入,持续在软件开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 、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电子发票等领域发力,金蝶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及业内企业达成深度合作,先后承担了多个国家部委、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的科研课题项目。“未来,金蝶将继续坚持不懈地创新,以云原生技术、企业平台等业务助力更多企业重构数字战斗力,为其更好地开展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徐少春说。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

壮大创新“朋友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世界经济、科技、文化、安全等带来严峻考验。这个时候,国际间科技交流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表示,新的一年,中国工程院将积极发挥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关注重大需求,策源重大战略,推动重大攻关,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和举措推进国际工程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为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

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环境

“未来五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必须深化管理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培养造就一支与世界一流院所地位相匹配的,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融合发展,国家间的竞争已经转向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全面竞争,其核心在于对人才的争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展望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认为,要从顶层设计人才发展体系,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农业科学研究提供人才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

坚守科学伦理勇担 会责任

“规范和坚守科学伦理,就是在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同时,形成对 会的重要保障。”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认为,在现代科技快速迭代和 会应用不断创新的今天,一系列伦理问题相伴而生,冲击着人类传统的伦理观念。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

人工智能产业将融合发展

“展望2021年科技创新产业新生态,人工智能技术将越来越表现出融合发展的典型特征。”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修全认为,人工智能产业从技术层面和主体层面都将融合发展。

从技术层面看,人工智能与5G、物联 、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将支撑各类智能系统产业化落地;人工智能治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融合将走向深化,共同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21年1月1日
下一篇 2021年1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