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旅行平台马蜂窝被曝数据造假,2100万条点评中有85%以上是从竞争对手 站抄袭来的。不论马蜂窝如何义正言辞地表示“文中所述数量与事实不符”,但马蜂窝平台上的确存在数据造假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
马蜂窝承认数据造假行为
而马蜂窝在回应中先是承认了数据造假的问题,其次表示没有文中所述的那么多。“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 数量占比更小,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 进行清理。”
但这样的说法又被对方指出“偷换概念”。“这个‘数据量’是条数还是数据大小?如果这 2100 万‘真实点评’占的是条数的 2.91%,那反推马蜂窝的游记、攻略有7 亿条?明显不是。如果这 2100 万‘真实点评’占的是数据大小的 2.91%,那这个比较有什么意义?一条点评 100 字,大小只有几百字节,但游记里一张图片就好几 MB。一篇游记的数据量可能是一篇点评的几万倍,拿点评的数据量只占 2.91% 来说点评不重要?”对方还罗列了马蜂窝在首页显示“2100万条”真实点评的宣传,来说明点评对马蜂窝的重要性。
几天后,在马蜂窝召开的新品发布会上,其CEO也当场承认,数据造假问题是存在的,只是文中所述内容与事实不符。有业内人士表示,数据造假问题已经是业内的一种“潜规则”,有人的地方几乎就有数据造假的问题,而目前不论是行业还是个体,都很少对该问题进行重视和追责,也就使得数据造假进一步成为一种“潜规则”。
为何刷单?数据造假是初创公司“捷径”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数据造假上,有两种造假的需求主体,一是商家,二是平台。对商家来说,在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刷单、刷量,可以提升商家的排名和影响力,更多的好评和更靠前的影响力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定,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意。因此,在许多电商 站上,甚至许多线下的营销公司等都纷纷做起了代理生意,指导商家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刷单、促销、刷评价等方式,为自己带来利益。
而对平台来说,为何对许多商家刷评论或刷单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平台自己也会偷偷去刷呢?因为对许多内容平台来说,数据就是生命,只有平台整体保持有足够多、足够优质的评价,消费者才会形成一种使用习惯,真是消费者打开次数多了、消费次数多了,就会带来更多的消费与评价。另一方面,是融资的需要。拿给投资人一份好看的数据,是每个初创公司的共同追求,短期内提升数据很难?数据造假可能是一条“捷径”。
刷单成本低至2元起
而为视频 站的作品刷量, 价2元起。据一家营销工作室负责人介绍,目前所有的视频 站包括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搜狐、乐视、PPTV等都可以操作“刷量”,价格不等。其中,爱奇艺的分为两档,一档为“掉量的”,也就是以机器刷量,这种方式容易被爱奇艺以技术手段发现并屏蔽,10元1万次,7天内包补;另一档为“不掉量的”,价格为80元1万次,不过该档“不保证速度,需要排队,数据延迟更新,不接急单”。另外几家视频 站的刷量 价从2元1万到60元1万不等,有的承诺“掉量补”,有的则保证“快速”。一些刷量的商户显示月销近5000笔,由此获得的不法收益也较为可观。此前,爱奇艺就起诉了一家“刷量”的公司,并被判获赔50万元。
而对于餐饮类平台,价格则相对较高,询价中一公司介绍,“专业团队操作点评,点评价格3到6星VIP账 是60元一条,1到2星账 是40元一条。量大可以优惠。”为了保证可信度,对方还表示只用当地账 写。
此前还有业内人士发现,蜻蜓FM通过强行后台自启动等方式对月活数据进行造假,一位用户随后便在知名 区“知乎”上爆出蜻蜓FM后台自启动代码。通过反向编译蜻蜓FM安卓版本软件,他发现该软件中隐藏有名为“普罗米修斯”和“宙斯”的强行自启代码。前者可以无声无息地在用户手机中,后台启动无窗口透明界面,伪造DAU(日活跃用户数);后者则可以自主触发广告商的广告,并回传给第三方数据公司,从而完成“用户自主点击广告”的操作进行广告费的欺骗。
另外,蜻蜓FM的CEO在宣布用户数1.5亿的两个月之后就宣布用户数突破2亿,也就是说两个月之内涨了5000万用户,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表示数据一定有问题,而数据造假的目的应该是增加广告收入和促进融资。虽然蜻蜓FM回应这些软件是新功能上线时进行AB对照测试、统计相关用户指标,以便产品决策的技术框架,但依然无法解释为何会增加广告点击量和日活数。
平台也会主动抓取内容
百度此前也曾遭遇类似问题。百度公司未经许可在百度地图和百度知道中大量使用了来自大众点评 的信息,在百度地图和百度知道产品中搜索某一商户,页面会显示用户对该商户的评价信息,其中大部分信息都来自于大众点评 。后者将之诉诸法院,法院调查发现,由百度地图公证抽取的商户点评信息资料,其中涉及餐饮行业的1055个商户共使用来自于大众点评 的评论信息86286条,平均每家商户使用81条。有784家商户使用的评论信息中超过75%的比例来自大众点评 ,且所有评论信息均全文显示并主要位于页面前列。因此,最后百度被判赔偿后者300万元的损失。
法律规定刷单刷量者要承担责任
事实上,刷量行为不仅会降低 站或商户的信用,更会造成不公平竞争。上述案例中不少平台或公司都由此被告上了法院,最终被法院判处赔偿。不过,为何还有大量的刷单、刷量行为呢?据一营销公司介绍,一是由于商家刷量的同时,也会为平台增加活跃度,因此很多平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进行举 ;二是举证难,许多营销公司刷量时会利用人工、技术等多种手段,伪装成真实评价,不易被发觉,更不易被取证;三是维权成本高,走司法途径等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而且最终被赔偿的金额也不高,例如爱奇艺被刷量9.5亿次,最终仅被赔偿50万元。
不过上海徐汇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王利民则认为,应当维权。他说,在现代 会信息化浪潮中,信息、数据成为推动 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数据以及相应应用技术尤为重要,已经成为市场经营者掌握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法律制度对于大数据信息所蕴藏巨大商业价值的保护与规制,应秉持保障交易安全、促进技术发展、尊重诚实信用以及公认商业道德的基本思路,刷量的行为会损害视频 站的商业利益,也会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