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首批、中西部唯一的“中国软件名城”,《规划》提出,成都将前瞻布局打造“关键技术+主要产品+新兴服务”的产业核心体系,重点在数字化、 络化、平台化、服务化、智能化、生态化六个维度推进产业生态的融合演进,深耕工业软件(含嵌入式系统)、数字文创、 络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含测试)、智慧旅游五大领域打造城市的产业名片,形成核心技术支撑、融合应用推动、比较优势凸显、行业特色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型架构。到2025年,成都计划实现软件产业规模倍增,企业实力大幅增强,专业载体不断完善,投融资环境更加优化,成为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
五大方面发力 2025年成都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
《规划》从产业规模、市场主体、创新实力、专业载体、融资体系五大方面明确了成都软件产业总体目标,提出在产业规模上,到2025年成都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超过280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超过80万人。在市场主体上,成都软件业务收入100亿元级企业达到15家,50亿元级企业达到50家,10亿元级企业达到100家,亿元级企业达到600家,新增上市企业30家。每年引进的潜力型企业数量不少于10家。
同时,成都将加速打造软件类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及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具体数量为新增国家级10个、省级50个、市级150个,软件领域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0家。打造世界级高端软件研发聚集区,世界级高端软件研发聚集区, 络信息安全、数字文创、工业软件、集成电路设计、智慧旅游五大产业基地,产业规模均突破3000亿元。并构建完善面向软件企业的天使、初创、成长、成熟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助力成都跨入“中国软件名城”第一梯队
未来,成都将按照“提质增效、规模跨越、世界软件名城”三个阶段,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提质增效(2019—2020年)阶段,成都将围绕产业生态圈体系化部署创新链和配置资源链,聚焦关键技术突破、产品和业态创新、市场主体培育三大任务,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示范带动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发展新动能。
规模跨越(2020—2022年)阶段,将聚焦制造业数字化、 络化、服务化、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需求,持续提升软件产业生态建设水平,推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示范效益逐步释放,促进新动能市场主体加快成熟,软件赋能B(商家)端、服务C(消费者)端成为软件产业重要商业模式,引领中国软件名城第二方阵。
世界软件名城(2022—2025年)阶段,将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发达地区,推动软件创新能力、规模体量、国际化水平再上新台阶,成功跨入“中国软件名城”第一梯队,成为世界软件产业重要的研发基地和标杆城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