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 贵阳5月24日电(黄浩)在取得阶段性成绩之后,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将再提速,而这次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数谷”。
图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
去年,《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成“中国数谷”的实施意见》出台,《实施意见》明确,贵阳市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全域块数据城市、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数谷”,完成国家大数据试验示范任务,形成一批大数据示范应用,大数据产业竞争力进入全国城市第一梯队,建成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聚集区。
如今,围绕“中国数谷”的总目标,贵阳正集全市之力,纳全球资源,在大数据的赛道上进行一场加速跑。
一场盛会和一个产业的兴起
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5月26日在贵阳举行,这将是在贵阳连续举办的第四届数博会。
多届数博会的举办,不仅打响了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城市名片,更成为贵阳抢跑大数据产业,吸引产业资源的重要抓手。目前,英特尔、戴尔、思爱普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聚集在贵阳,中国电科、阿里巴巴、华为、京东、科大讯飞等一批国内大数据领军企业也扎根在贵阳。
产业的集聚引发了内生动力。近年来,货车帮、朗玛信息等一大批贵阳本地优秀企业不断涌现。来自贵阳市政府的数据显示,2017年,贵阳大数据企业达到120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增长2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145亿元、增长20%,大数据企业纳税额超过110亿元、增长2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大数据已成为引领贵阳经济 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按照《实施意见》的规划,未来,贵阳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到2020年,将培育200家以上大数据核心业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智能硬件制造企业达到20家以上,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呼叫中心与服务外包产业业务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亿元以上;形成近万家大数据衍生业态企业,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一批应用和一个城市的软实力
如果说大数据产业给贵阳经济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硬数字,那么大数据应用则在各个场景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西部城市的面貌和内涵,提升着城市的软实力。
场景一:今年年初,在北京和上海的超市里,出现了这样一种猕猴桃,一盒16粒,售价168元,即使如此,上市后依旧是供不应求。按照包装上的二维码回溯,很快就能找到产地——贵阳市修文县扎佐镇香巴湖村。在这里,地里装上了摄像头,不断采集土壤、空气、树苗的数据,然后分析调整种植方式,大数据决定着280万株猕猴桃的酸和甜,也帮助村民们把年收入从1000元增加到10000元。
如果说,大数据与农业结合,能让外地人吃上贵阳乡间的猕猴桃,那么,大数据和医疗的碰撞,则能让贵阳的农村居民的疾病,得到北京名医的诊疗。
场景二:在距离贵阳市80多公里的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的卫生室,打开电脑、戴上耳机,立刻就能和互联 医院的主治医师面对面,甚至接受北京专家的会诊。
场景三:在清镇市11所学校,粉笔和黑板“下了岗”,教师和学生人手一块平板电脑,用大数据讲课、做题、考试,每个学生的薄弱点,都会被大数据记录分析,辅助老师完善教学方案。
此外,去年,贵阳市还颁布实施了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地方法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让当地政府数据开放走在全国前列。“筑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则进一步为市民提供了上百项服务,切实打破了数据壁垒,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目前,无论是医疗、教育、健康,还是农业,无论是城市、 区、学校,还是乡村,大数据已经以一种无可替代的姿态,深入到贵阳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