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冯龙庆介绍,今年扬州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主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根据扬州市农业资源禀赋,制定《扬州市“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扬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0-2022年)》。在“三线三区”打造了一批规模连片10万亩以上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区基本建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 、渠相通、路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坚持以提高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累计建成优质粮食生产基地150多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和降本的“三增一降”良好效果。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平均亩产提高100公斤,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土地租金平均每亩上涨200元;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先后在江都吴桥、邗江区杨寿、高邮甘垛、仪征月塘开展生态型高标准农田试点;通过统筹秸秆全量还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措施投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2个等级;实施节水灌溉工程,积极推广一体化自动灌溉泵站、管道输水、远程智能控制等高效节水新技术、新应用,每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3万亩;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田建设安全产工作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将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作为工程建设生命线,建立“部门监管、专业监理、群众监督”三位一体监管机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
会上,扬州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李文西发布该市耕地质量信息。他表示,从十年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数据来看,该市土壤肥力整体表现出“二增三稳”的变化趋势:2011-2020年扬州市土壤有机质、全氮呈增加趋势,有效磷、速效钾、pH值含量稳定趋势。针对退化土壤类型,以土壤酸化、盐渍化、养分非均衡化等突出问题为导向,以“改、培、保、建、控”为路径,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成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区、耕地质量问题突出区为重点,坚持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建立耕地质量提升综合示范区,培沃土、护净土、治脏土,提升耕地内在质量。积极推进耕地质量综合监测和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摸清耕地质量家底。实行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持续推进化肥用量持续下降、有机肥应用比重不断提高、绿色优质专用高端产品供给不断增强,同时加快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
通讯员 胡雅
ID:jrtt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