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市场最新格局:混战中,神州靠“Beat U”进入

告指出,中国专车市场经历了近一年的激烈竞争后,已逐渐从渠道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随着中国专车市场交易规模逼近互联 出租车市场交易规模,各家专车已经逐渐降低用户端的补贴力度,转而通过不断优化用户服务和用户体验以提升用户粘性,据《创业家》曾经统计过的公开资料显示,专车的全国日出行需求量为3000-5000万之间,可见其需求之大。

随着专车市场日趋成熟,客户留存率对专车平台将更加重要,而用户满意指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车平台对于司机与车辆的约束能力。本次易观 告显示,上半年神州专车以66.7%的留存率位居榜首,其次是Uber、滴滴一 、易到专车、AA租车,分别为61.6%、59.6%、44.6%、39.2%。

对于年龄分布和用户收入分布,使用专车年龄占比各家比例不均,滴滴快的主力人群集中在25-30岁之间,Uber主要集中在24岁之下,而神州专车主要集中在25-30岁和36岁以上,可见Uber比较年轻化,而滴滴和神州比较中年化。

纵观现在专车市场,可谓打的水深火热,不可开交。从各地爆发专车与出租车大战,到监管机构查处Uber和约谈滴滴等专车公司,加之前段时间神州的一则直指Uber的“黑”广告,都把矛头指向专车。易道也于近期也突然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投放,开始向滴滴专车宣战。

对于这次 告中滴滴快的覆盖率之高,其实不免与其使用人群和消费力有关。我们都知道最早的滴滴是从出租车起家的,其作为一个出租车叫车平台,拥有一定的主观人群,而易道主要针对商务用车,所以有着更优质的客户和更深厚的商务服务基础。自滴滴快的合并后,易到用车逐渐式微,Uber成为其在国内最有杀伤力的竞争对手。

易到的主要服务和宣传,基本都是针对商务人士的需求,也因此虽然易道用车在用户上远不及滴滴专车,但在使用频率上,还是趋于稳定的。对于滴滴专车的用户群来说,基本都是打车用户的升级,商务领域还稍显逊色,但随着滴滴专车的日益壮大与用户群不断强大,这些人产生的影响必然会上升到商务层面,而这样一来,滴滴专车就侵入了易到用车的地盘,必然会引发新的竞争大战。

对于滴滴来说,还是存在着很严峻的竞争,首先在商务用户中,会面临易到用车的壁垒,而专车非商务人群中,则面临着Uber的竞争。毕竟Uber的 交味更浓,多样化的车型和司机,以及更低的价格来形成差异化服务,让滴滴无法直接与其抗衡。

7月8日, 络上几乎全部被神州专车的一则系列广告刷屏。一组由众星代言的产品广告,从图像直观地来看,直指某U字母开头专车公司,称其令用户承担风险和一些不安全性,批评其是在为“黑”车开道。神州专车称,在互联 创新的浪潮中,我们永远做最极致、最安全的用户体验。Uber,请停下你的黑专车。”

此事一出就就迅速引来了两家的撕逼大战。自从Uber进入中国之后,便是“沉默是金”,一直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反而是本土品牌一直在大张旗鼓地做着宣传与营销。据悉,神州专车此次的营销事件,获得超过500万的单日下载量,成为国内移动应用推广一大经典案例。

但大家也许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神州为什么要选择撕逼Uber,并且主打安全牌呢?其实从昨天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专车行业用户分析 告》中就可以看出一些细节,这场撕逼战的背后,其实藏着极为缜密的商业思考。

数据显示,在用户用过的打车软件用户中,滴滴的用户覆盖率达到82.3%,而在专车软件市场中占有率最高的也还是滴滴专车, Uber排名第二,其次为神州专车,滴滴引领了绝对的地位,神州几乎没有超越的可能。选择向距离更近的第二名,且是外资背景的Uber动手,不仅撬动其份额的可能性更大,难度也更小。更重要的是,Uber是话题明星,扯上Uber,火的概率也会更大。从数据来看,神州选择的也是很巧妙的切入点。

用过的人都知道,Uber接单速度快、支付便捷、车型好、车内干净等方面做的非常极致,这也是其为什么备受欢迎的原因。神州专车用安全这个痛点来打Uber,确实能吸引一批对于专车安全性有较大顾虑的人,再加上赠送大量的优惠券也能吸引对价格敏感性强的人,但是对于Uber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之前有人曾爆料,神州专车正寻求整体出售,接盘方很有可能是滴滴快的。而神州针对Uber的广告传遍 交媒体,不排除是并购敲定前神州向滴滴快的示好。消息人士曾表示,在市场格局较为稳定的背景下,投资方和陆正耀本人均萌生出出售的打算。

从本次易观智库发布的 告来看,中国互联 专车行业呈现“三足鼎力”的市场格局,尤其是本次排名前三名的滴滴、Uber和神州。可以说,各家专车都有所长,目标定位和人群大不相同,比如神州的高端,滴滴和Uber的中端,也可以说神州更为商务,而滴滴和Uber更为亲民。但曲高和寡,滴滴的平民之路还是遭到Uber的釜底抽薪,但是又面临着诸多政策风险。

对于目前专车运营来说最大的壁垒还是政策层面,上月国家交通委就此事专门召开了联合会议,商讨《 络专车管理办法》,并将于近期向 会征求意见,正式的法规还未出台,不过从中国的出租车营运管理制度来看,凡是一切利用私家车未取得合法运营牌照的运营车辆均视为违法,专车的出现,就会让政府在出租车营运安全方面的努力完全落空。这其实是非常大的风险,曾出现司机骚扰乘客的问题发生。虽然对司机和乘客都有好处,但对整个 会秩序是一个很大挑战。

总体来说,专车的运营模式和法规层面都将逐渐完善,毕竟对于一个新兴的互联 产业来说,想要走向最终的成熟还需时间,我们希望最终能够走向一个同行发展的局面,这对于谁来说都并不是一件坏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5年7月11日
下一篇 2015年7月1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