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指尖公益”温暖人心
线上募集捐款、远程医疗援助、物资统筹调配……防疫期间,互联 公益成为助力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互联 科技不仅为公益形式的积极探索提供鲜活滋养,更为“公益伦理”和“科技向善”的创新结合开拓思路。
“人人公益”有望成为潮流
随着技术快速发展,互联 公益使慈善成为一件人人可做的事情。
据民政部消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级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接收 会各界的捐赠资金约419.94亿元,捐赠物资约10.94亿件,其中互联 捐赠超过4200万人次。
互联 科技与公益的结合也不断催生新的公益形式,如直播公益、运动公益、跨文化培训公益等。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某直播平台于1个小时内,30幅自闭症儿童画作全部售罄,销售和礼物收益金额近20万元全部捐给中国 会福利基金会,用于自闭症儿童相关疗愈课程。在另外一项近期推出的体育公益项目中,日常手机软件运动步数可以兑换成体育器材捐给偏远山区学校,以促进贫困学生体育资源平等。
“互联 公益形式迭出,但本质是守正创新。”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 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认为,守正,即不忘初心,保持关怀 会的坚守;创新,则要求公益组织和企业能根据不断变化的传播和技术特点灵活及时调整应对。
谈及中国互联 公益面临的挑战,王炎龙认为,公益的参与形式日益多元化,但是少有人关注巨大传播效应的背后实际效用如何,尤其是公益游戏和粉丝公益的出现,大量传播行为难以转化为实质性的公益行动。“互联 公益积累了大量数据,如果能对数据进行量化评估,在今后的公益项目中注意现存问题并加以改善,就能推动互联 公益的可持续发展。”王炎龙说。
互联 公益亟待规范
从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到2017年9月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上线,再到2018年民政部发布《“互联 + 会组织( 会工作、志愿服务)”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中国互联 公益正走向专业规范的轨道。
但是,互联 公益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和谐因素。近期,线上筹款平台轻松筹、水滴筹员工在医院病房“推销”筹款项目,先后发生两起肢体冲突,由此, 络众筹平台的线下管理问题引起 会关注。
“水滴筹、轻松筹本质上是公益众筹平台,所传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一方面具有整合和展示公益信息的平台属性,另一方面就其性质而言还是具有商业属性的企业。”在王炎龙看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失衡,筹款平台靠业绩刷单进行激励,纯粹以提成和推销为目的,一旦经济利益掺杂到公益传播,就容易出现问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