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与陌生人“屏幕共享”,最终银行卡内资金被盗,沙女士近期就遇到了这样的闹心事。事情是从她前不久接到的一通“00”开头陌生来电开始的。
据沙女士的讲述,那通电话里,对方自称是她户籍所在地的“警察”,让她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站查看“逮捕令”。对方称,目前案件由警方侦办,要求其添加办案民警QQ接受调查。沙女士登录对方给的链接后,一看到“逮捕令”,心里顿时慌起来。而后,对方以查验资金流水为由,要求沙女士下载某视频会议软件App,打开“屏幕共享”功能,登录银行账户,将余额展示给对方查验。然而,对方并没有让沙女士转账至“安全账户”,而是让她将钱转至其本人名下另一张银行卡,沙女士完全信任对方并进行转账。过程中,对方获取了沙女士的脸部认证,进而直接盗转了沙女士银行卡内资金。
让沙女士等受害人疑惑的是,仅仅是共享屏幕,自己账户里的钱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
原来,“屏幕共享”功能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据北京银保监局介绍,在“屏幕共享”过程中,不法分子可以实时监控用户手机的所有操作,不仅包括输入密码、解锁的过程,还有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由此,不法分子就轻松获得了受害人的银行账户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等,从而转走受害人卡内资金。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特别注意,与陌生人“屏幕共享”存在极大风险。消费者应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在“屏幕共享”的情况下打开支付软件、银行账户等操作界面或进行涉及输入密码、转账汇款等相关操作。另外,涉及本人面部、指纹、虹膜等生物识别信息等也千万不可泄露,避免重要信息被不法分子窥取。
此外,如发觉自己或家人可能被骗,北京银保监局表示,应第一时间 警,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应尽快致电银行客服热线办理卡片挂失,及时止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