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软件过度读取用户信息,再精准推送广告信息 真是细思极恐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 道:最近,“浏览器主页劫持”成了热点话题。那么,什么是“浏览器主页劫持”?它对 络信息安全又有哪些危害?

【安装软件后浏览器主页被篡改 相关企业承诺整改】

对此,东南大学 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表示,一些软件在安装过程中,暗藏了修改用户浏览器主页的程序。这些程序不仅篡改用户的浏览器主页,还会阻止用户恢复原先的浏览器主页。

宋宇波说,这些软件把恢复原有主页的选项隐藏在很深的配置里面,对于不熟悉软件操作的用户,就很难去把它改回原先的设置。

最近,金山毒霸、360公司等企业都被爆出在软件中暗藏“”览器主页劫持”程序。两家企业回应称,将加强自律,改进相关软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表示,下一步联合相关部门,治理“浏览器主页劫持”。宋教授表示,相关软件劫持浏览器主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宋宇波:比如说用户的主机的配置性能,或者是使用的浏览器的版本以及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是个人的访问的历史记录;软件收集这些个人信息的主要目的大部分是为了商业利益,有可能是收集用户信息去投放相对应的广告。

【上 看新闻能赚钱? 民警称实则是收集用户信息】

这些APP所谓的大量金币,折现的话只能抵几毛钱,它一般提现需要累计达到30元不等;大多数人无法满足提现的条件,只能沦为这些APP的流量。

另外,“淘头条”上所谓的新闻大多是垃圾广告,最后还链接到支付宝上,想退出都没有办法,只能强行关机。

民警表示,安装到手机上之后,会安装一些次生的其他的APP,也会获取大量的用户权限,造成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

【手机软件过度读取用户信息 专家表示监管是关键】

宋教授表示,目前,手机App读取用户权限、收集用户信息存在越来越泛滥的趋势。他通过相关检测软件检测了10款手机App读取的权限数量,最少的读取了26项,最多的读取了95项。

10款手机App读取用户权限数量:饿了么,26项;微信:63项;爱奇艺:45项;去哪儿:39项;QQ:95项;滴滴出行:42项;新浪微博:89项;时钟:30项;酷狗音乐:91项;百度 盘:75项

这些权限中,有不少是用户的核心信息,包括短信息、通讯录、摄像头、麦克风、位置信息、 络信息等等。其中一款“时钟”App读取了30项权限,而且不少权限与它的实际功能并不相干。

而这30项权限包含的面是很多的,不仅仅是看到的电话信息,还包括位置信息,包括通讯录的读取数据的写入以及传感器。

宋教授认为,计算机软件、手机App过度读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一方面是因为相关企业为了商业利益缺乏自律,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监管措施还不完善。

宋宇波说,相应的执法机构并没有相对应的监管措施,或者即使有,那么对线上的惩罚力度相对来说也就薄弱,使得用户在受到侵害的时候,并没有有效的渠道可以有效保障他个人的权益。

评论:明确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

手机软件过多地索取用户个人信息,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动。面临这一情况,用户缺少选择权,整体上处于任人宰割的弱势地位。对于,相关法律应当明确手机软件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通过健全法律制度,提高违法成本,保证 络数据安全,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滥用和贩卖。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

上一篇 2019年4月15日
下一篇 2019年4月1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