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在共享雨伞出现之前,在下雨天急需的时候借到一把雨伞,是一件需要人品和运气的事。
不过10月10日,共享雨伞品牌“有伞Usan”宣布获得3000万元天使轮融资,震撼了业界。这也是迄今为止共享雨伞行业获得的最大额度的单笔融资。
那么,之前有人唱衰共享雨伞的看法,是否显得太过悲观了呢?
3000万融资额创行业纪录
搭乘着共享经济的东风,今年2月开始,共享雨伞企业开始出现,不少企业拿到数百万甚至千万级天使轮融资。
不过,共享雨伞由于可以重复使用密码,很多掌握窍门的人便将共享雨伞占为私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 :nbdnews)曾 道过江西南昌市投放的3万把共享雨伞全部未找回的新闻。“共享e伞”创始人赵书平一句“藏伞于民”也火遍 络。
2个月前,共享雨伞品牌“春笋晴雨伞”曾宣布获得1200万元天使投资,领投方为知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伞Usan获得3000万元天使轮融资的消息格外引人注意。
根据公开信息,有伞Usan的投资方为同程旅游、分众传媒、玖富集团。
根据公开信息,有伞Usan创始人柳青于2010年加入同程旅游,先后担任过机票事业部副总监、总监以及出境游事业部CEO等职位,2015年4月被任命为副总裁。
小众市场难爆发
从整体共享雨伞这个创业领域来看,过去几个月来,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表现优异,跟风的创业者不多。
实际上,共享雨伞的创业门槛并不高。有业内人士透露,算上软件app开发、硬件制造以及运营成本等全部费用,大概需30万元做机柜型共享雨伞项目,自由借还型的门槛更低,10万元即可入门。
下雨天临时性的用伞需求本来频次就不高,因此共享雨伞一度被认为是“伪需求”。
刘旷认为,共享雨伞属于小众市场的需求,南方下雨天相对较多,北方较少,因此共享雨伞的阵地主要也在南方,但是阴雨天很多人都会自己带把伞,临时性借伞的需求不旺盛,因此共享雨伞不会像共享单车那样的大爆发。
祥峰资本合伙人赵楠则直言不看好共享雨伞:
“太低频,没有密度也支撑不了广告模式,用户归还也不便利。”
业内人士则表示,投资人不看好也很正常,毕竟投资人要赚钱,火爆的共享单车都让朱啸虎喊出“合并才能盈利”,何况共享雨伞这样的小众市场。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认为,现如今共享的真正意义已经偏离,计较共享雨伞是否是共享经济的产物已不是关键,而在于其是否可以解决用户的痛点。
共享雨伞不像共享单车一样是生活刚需,产品本身价值不高但维护成本不低,共享雨伞这一模式发展还有待考量,也正是共享雨伞的诸多不确定性造成投资者望而却步。
陈礼腾表示:
“共享雨伞其实可以让其押金减免甚至信用支付,扩大使用群体,产生更大用户数据,而通过用户数据进行价值变现,个人认为是盈利的可行方式。”
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朋友圈
其他用户正在看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及图片源自用户投稿,如本站任何资料有侵权请您尽早请联系jinwei@zod.com.cn进行处理,非常感谢!